有時候我們打開一款遊戲,不是為了娛樂,而是想回到某段人生裡比較單純的時刻。
我打開楓之谷懷舊版的那天,就是抱著這種心情。
童年時,楓之谷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那種緩慢成長的節奏、刷怪爆裝的驚喜、還有公會裡的朋友,那個世界比現實更簡單。長大後重新登入,是想重溫那份「最初的感動」。而這次還有朋友在玩,我想,也許能一起完成那段沒完成的旅程。
一開始的確很美好。前兩個月我真的找回了那種久違的熟悉感——角色升級的滿足感、老地圖的音樂、與朋友並肩練功的默契。當時我相信,這就是我想要的「懷舊」。
但不知不覺間,事情開始變質。
官方接連出包,活動設計越來越潦草,讓人感覺不到真心經營。那股懷舊的溫度像被倒了冷水,不再純粹。我開始猶豫,這樣的遊戲,還值得我投入嗎?
更讓我糾結的,是朋友的熱情。他們花心力幫我打裝備、邀我一起衝等級,我很感謝,也很愧疚。原本只是打算玩到三轉就收手,卻因為不好意思開口,就這樣陪著繼續玩。好像一停下來,就會讓他們失望,也讓自己顯得不夠堅持。
漸漸地,我發現自己不是在玩,而是在應付。
每次開遊戲前,腦袋都會打架:
「不玩也沒關係吧?但不上線是不是太自私?」
這種內在衝突讓我疲憊,比任何副本還更耗神。
我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是真的想玩,還是只是害怕不玩?」
答案是後者。
我害怕退出會讓友情變質,也怕自己變得沒擔當。怕說「我不玩了」這句話會像一種背叛。
但想清楚後,我不打算強迫自己做選擇。
我不是要立刻退出,只是改變自己的心態:不再為了責任感而玩,而是當我想放空、需要出口的時候,再回到這個熟悉的世界裡。
楓之谷不是罪魁禍首,真正困住我的,是自己內心對「放棄」的羞恥感。
現在的我,只想對自己誠實一點。
不是不玩了,只是不再勉強自己一直玩。
懷舊,本來就不該變成負擔。
讓它回到那個該在的位置——
在需要療癒的時候,靜靜待著就好。
有時候我們打開一款遊戲,不是為了娛樂,而是想回到某段人生裡比較單純的時刻。
我打開楓之谷懷舊版的那天,就是抱著這種心情。
童年時,楓之谷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那種緩慢成長的節奏、刷怪爆裝的驚喜、還有公會裡的朋友,那個世界比現實更簡單。長大後重新登入,是想重溫那份「最初的感動」。而這次還有朋友在玩,我想,也許能一起完成那段沒完成的旅程。
一開始的確很美好。前兩個月我真的找回了那種久違的熟悉感——角色升級的滿足感、老地圖的音樂、與朋友並肩練功的默契。當時我相信,這就是我想要的「懷舊」。
但不知不覺間,事情開始變質。
官方接連出包,活動設計越來越潦草,讓人感覺不到真心經營。那股懷舊的溫度像被倒了冷水,不再純粹。我開始猶豫,這樣的遊戲,還值得我投入嗎?
更讓我糾結的,是朋友的熱情。他們花心力幫我打裝備、邀我一起衝等級,我很感謝,也很愧疚。原本只是打算玩到三轉就收手,卻因為不好意思開口,就這樣陪著繼續玩。好像一停下來,就會讓他們失望,也讓自己顯得不夠堅持。
漸漸地,我發現自己不是在玩,而是在應付。
每次開遊戲前,腦袋都會打架:
「不玩也沒關係吧?但不上線是不是太自私?」
這種內在衝突讓我疲憊,比任何副本還更耗神。
我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是真的想玩,還是只是害怕不玩?」
答案是後者。
我害怕退出會讓友情變質,也怕自己變得沒擔當。怕說「我不玩了」這句話會像一種背叛。
但想清楚後,我不打算強迫自己做選擇。
我不是要立刻退出,只是改變自己的心態:不再為了責任感而玩,而是當我想放空、需要出口的時候,再回到這個熟悉的世界裡。
楓之谷不是罪魁禍首,真正困住我的,是自己內心對「放棄」的羞恥感。
現在的我,只想對自己誠實一點。
不是不玩了,只是不再勉強自己一直玩。
懷舊,本來就不該變成負擔。
讓它回到那個該在的位置——
在需要療癒的時候,靜靜待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