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為住中部,整個七月幾乎都在下雨的關係吧,今年的夏天感覺不怎麼熱,晚上睡覺有時甚至不需要開電風扇。只是相應的連綿不斷的大雨也是造成不少困擾,像過去兩週台南高雄就因為大雨水災,昨天還看到民進黨公職全體跳下去清水溝,真是辛苦。
說起對夏天的印象,基本上就是白天熱、午後雷陣雨,然後一路下到下午四、五點,天空露出金黃的夕陽;有段時間還住在板橋時會在這時候外出跑步運動。搬回南投後就沒有跑步的習慣,也不太喜歡踩踏雨後的地面,不過因為家裡有充足的空間可以活動,所以改以室內健走取代跑步;這樣即便是下雨天也能好好運動。
一週很快就過去了,一轉眼下禮拜就是新作品準備要連載的日子。其實過去兩週應該要稍微積極宣傳這件事的,但之前有分享過我在方格子連載小說的經驗;每次想到都會提不起勁,也就沒有打算做任何事前宣傳了。雖說這禮拜還是乖乖完成了連載公告、簡單的封面圖以及連載排程。
其實說真的,以現在的沙龍房間形式連載小說,對我來說已經是順便而已。要問更適合推銷小說的方法,我認為還是製作成電子書上架到電子書平台或數位商品還比較好。因為時常有人一直頻繁地說,他們更習慣在電子書平台消費,而不是方格子,也因此他們看到沒有在電子書平台上架就不會想買了。
但我得老實說,多平台上架的策略,對我們這種小作者也是很掙扎。
多平台上架,雖然的確可以給讀者更多選擇,也能在不同平台曝光;然而這也代表著收入分散,變成每個平台都賺錢,可是每個平台都領不了錢。
談錢很現實,可現實就是,創作者只要看到自己的心血沒有得到對應的價值,就算再有熱忱,久而久之也會慢慢消散、最終再也不想創作。
曾經在噗浪有過爭執,有人認為如果喜歡一位創作者,就應該大力支持他;可是反對聲音認為,這是在給讀者壓力,甚至更像是情緒勒索。我認為雙方都說得很有道理,但身為創作者,我自然也是站在創作者的角度,而我也非常切身體會那種「付出沒有收穫」的失落感──尤其當你的讀者跑來跟你說,「欸你寫的XXX比小說更好看耶」;就算只是無心的玩笑話,事後還是會覺得自己的努力被否定了。更何況沒有實質收入?
這個七月在完成作品後,久違地思考「自己到底在幹嘛」。我發現每次只要自己回歸到小說家的身分,各種過去不覺得是難題的難題就會自己跑出來;也難怪我以前有好幾次都是小說寫一寫,就鑽回「文字創作者」;畢竟後者真的比較有成就感。
說起來,關於寫作的事,也沒甚麼好談的了。觀念寫過了,現實也談很多了,一些心法和心態也講過很多次。現在比起勉強硬要擠一點東西出來寫,我寧願關掉方格子聽音樂、玩遊戲。反正很多事情都盡可能努力過了,也嘗試過了,也試著在自己能做到的地方做到最好了,結果也不是由自己掌控、環境願不願意支持你那也是另一回事,就看看聽聽就好,費心苦惱再多、死命想去抓牢也沒甚麼意思。
如果對這世界有甚麼話想說,我唯一的建議就是別再苛責創作者沒做到甚麼了。他們已經很努力在做了。現在創作者面臨的困境,問題根本不是出在他們身上,所以不要一昧地對創作者喊話、要他們應該要做到甚麼,而是整個環境裡的平台、讀者和每一份子,去試著為他們做點甚麼──如果你們真的珍惜這些不靠AI、願意拚上所有熱情與靈魂創作的創作者們的話。
已經夠努力的人就算加倍努力,沒有人支持也毫無意義。不要只會喊話,要有實際行動。
可能是因為住中部,整個七月幾乎都在下雨的關係吧,今年的夏天感覺不怎麼熱,晚上睡覺有時甚至不需要開電風扇。只是相應的連綿不斷的大雨也是造成不少困擾,像過去兩週台南高雄就因為大雨水災,昨天還看到民進黨公職全體跳下去清水溝,真是辛苦。
說起對夏天的印象,基本上就是白天熱、午後雷陣雨,然後一路下到下午四、五點,天空露出金黃的夕陽;有段時間還住在板橋時會在這時候外出跑步運動。搬回南投後就沒有跑步的習慣,也不太喜歡踩踏雨後的地面,不過因為家裡有充足的空間可以活動,所以改以室內健走取代跑步;這樣即便是下雨天也能好好運動。
一週很快就過去了,一轉眼下禮拜就是新作品準備要連載的日子。其實過去兩週應該要稍微積極宣傳這件事的,但之前有分享過我在方格子連載小說的經驗;每次想到都會提不起勁,也就沒有打算做任何事前宣傳了。雖說這禮拜還是乖乖完成了連載公告、簡單的封面圖以及連載排程。
其實說真的,以現在的沙龍房間形式連載小說,對我來說已經是順便而已。要問更適合推銷小說的方法,我認為還是製作成電子書上架到電子書平台或數位商品還比較好。因為時常有人一直頻繁地說,他們更習慣在電子書平台消費,而不是方格子,也因此他們看到沒有在電子書平台上架就不會想買了。
但我得老實說,多平台上架的策略,對我們這種小作者也是很掙扎。
多平台上架,雖然的確可以給讀者更多選擇,也能在不同平台曝光;然而這也代表著收入分散,變成每個平台都賺錢,可是每個平台都領不了錢。
談錢很現實,可現實就是,創作者只要看到自己的心血沒有得到對應的價值,就算再有熱忱,久而久之也會慢慢消散、最終再也不想創作。
曾經在噗浪有過爭執,有人認為如果喜歡一位創作者,就應該大力支持他;可是反對聲音認為,這是在給讀者壓力,甚至更像是情緒勒索。我認為雙方都說得很有道理,但身為創作者,我自然也是站在創作者的角度,而我也非常切身體會那種「付出沒有收穫」的失落感──尤其當你的讀者跑來跟你說,「欸你寫的XXX比小說更好看耶」;就算只是無心的玩笑話,事後還是會覺得自己的努力被否定了。更何況沒有實質收入?
這個七月在完成作品後,久違地思考「自己到底在幹嘛」。我發現每次只要自己回歸到小說家的身分,各種過去不覺得是難題的難題就會自己跑出來;也難怪我以前有好幾次都是小說寫一寫,就鑽回「文字創作者」;畢竟後者真的比較有成就感。
說起來,關於寫作的事,也沒甚麼好談的了。觀念寫過了,現實也談很多了,一些心法和心態也講過很多次。現在比起勉強硬要擠一點東西出來寫,我寧願關掉方格子聽音樂、玩遊戲。反正很多事情都盡可能努力過了,也嘗試過了,也試著在自己能做到的地方做到最好了,結果也不是由自己掌控、環境願不願意支持你那也是另一回事,就看看聽聽就好,費心苦惱再多、死命想去抓牢也沒甚麼意思。
如果對這世界有甚麼話想說,我唯一的建議就是別再苛責創作者沒做到甚麼了。他們已經很努力在做了。現在創作者面臨的困境,問題根本不是出在他們身上,所以不要一昧地對創作者喊話、要他們應該要做到甚麼,而是整個環境裡的平台、讀者和每一份子,去試著為他們做點甚麼──如果你們真的珍惜這些不靠AI、願意拚上所有熱情與靈魂創作的創作者們的話。
已經夠努力的人就算加倍努力,沒有人支持也毫無意義。不要只會喊話,要有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