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書房
avatar-avatar
老傑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c

第二章 小一,1969-1970

之一、迢迢求學路

    剛上小學的時候,新竹客運的公車還沒有上路。即便是有公車可搭,對我們來說也是無濟於事。因為我們越區就讀舊日的空軍子弟小學,位於新竹空軍基地的西側,與其等車轉車耗去個把鐘頭,還不如走路來得快些。那時老爹的單車「買菜一號」要用來買菜和上下班,家裡小鬼多,也沒法逐一接送上下學,走路是唯一的王道。

    每天早上的作息流程是:五點就被叫起床,六點前要吃完早餐出門,不論晴雨寒暖都一樣。大約六、七公里的路程,對於一個小小學生而言,只要半路不停下來作怪,應該可以趕上七點半的早自修。晴天還好,早晨呼吸新鮮空氣,或是南勢米粉寮剛出爐的米粉香;放學回程則可以安心的邊走邊玩。最怕就是下雨天。

    那個年代,全家只有一支破雨傘,還是老媽專用;上學如果遇到下雨,就只能穿破雨衣。雨衣當然不是本來就破,只是當年的雨衣材質欠佳,雖然有厚度,卻跟現今沒厚度的輕便雨衣一樣,一不小心就會扯破。

    那時我們穿的大多是三和牌小飛俠雨衣,直筒式一件到底,噢不,到不了底,通常只能罩到膝蓋,因為雨衣裡面還背了書包。如果把兩手舉起來當小飛俠,下襬就只能遮到大腿。又因為雨衣老是有破洞,如果外面下大雨,雨衣內就得下小雨。

    這都還在其次,冬天穿著長褲,遇到下雨天準要濕半截,而且我們配備的是全世界最難穿的長筒雨鞋。家裡孩子多,在省錢大計之下,所有衣物用品都要代代相傳,用到不堪摧殘為止。幼稚園時曾受過老哥傳來不合腳的白皮鞋之苦,接下來,雨鞋的狀況自然也好不到哪兒去。老爹總是說:「雨鞋是膠的,是軟的,擠擠就進去了。」嘿!硬擠進去之後,可還要走路遠足的,而且常常是擠進去就脫不下來。

    因此,除非真的狂風暴雨,我寧可穿原來的鞋襪,到學校再打赤腳上課。可這時,又換老媽來訓話了:「明明穿了雨衣,怎麼鞋子還會濕?」我總是在心裡嘀咕:啊雨衣給你穿,雨傘給我用啊!

    有一回要出門上學時,真的狂風暴雨出現。老爹原本要招村口的陳杯杯拉三輪車送我們去學校,陳杯杯先是獅子大開口,後來又嫌天候惡劣、路程太遠不肯拉,最後只好全副武裝走路上學。只記得我跟在老哥老姊後面亦步亦趨,雨勢大到可以在路面上瞬間泛流成河,根本看不清前路。三個可憐兮兮的小飛俠就這麼一路苦撐到學校,你猜怎麼著?才努力把積滿了水的雨鞋脫下來時,天,居然放晴了!

    那年代的學校較少,交通不便,需要長途跋涉去上學的情況比我們還要辛苦的,也多有所聞,其實也沒什麼好抱怨的。更何況,偶而我們還有便車可以搭。 

    軍方的採買卡車大清早就會出動,有時會轉到村子大門口來,可能是順道接某位重要人物進營區,而重要人物的子女也搭順風車上學,我們也就當仁不讓,夾帶著一起拉風。不過,對我而言,搭一趟順風車並不容易。

    那時的大軍卡多半是美製M35型,車斗上方搭著綠色帆布,變成一個大車廂,車廂內兩側各有固定的長條板凳。我們這些搭便車的小鬼當然沒資格坐車頭駕駛座,必須從車斗後方上車去坐板凳。但問題來了:大軍卡後車燈中間有兩塊凸出的ㄇ形鋼板,大家都是扶著車斗擋板,腳踏ㄇ形鋼板,一蹬就爬上車了;可我人小腿短,連鋼板都搆不著,先上車的老哥老姊也救不了我。駕駛兵在前面拼命大喊:「都上車了沒有?要開車囉!」我則在車後急得大哭,車上最後總是會伸出阿兵哥的大手來拉我。

    但這還只是上集,車子開到學校大門口時,還有下集要上演。大軍卡對我而言,上車有如登山,下車則像跳崖,總需要大人幫忙。有一回心血來潮,想學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艷文施展輕功,真的直接從車斗上跳下來,結果跌傷了膝蓋,回家自然惹來一頓痛罵。

    可不就是上學嘛,想來還真是辛苦啊!

睡不著騎士-avatar-img
睡不著騎士和其他 2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老傑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c

第二章 小一,1969-1970

之一、迢迢求學路

    剛上小學的時候,新竹客運的公車還沒有上路。即便是有公車可搭,對我們來說也是無濟於事。因為我們越區就讀舊日的空軍子弟小學,位於新竹空軍基地的西側,與其等車轉車耗去個把鐘頭,還不如走路來得快些。那時老爹的單車「買菜一號」要用來買菜和上下班,家裡小鬼多,也沒法逐一接送上下學,走路是唯一的王道。

    每天早上的作息流程是:五點就被叫起床,六點前要吃完早餐出門,不論晴雨寒暖都一樣。大約六、七公里的路程,對於一個小小學生而言,只要半路不停下來作怪,應該可以趕上七點半的早自修。晴天還好,早晨呼吸新鮮空氣,或是南勢米粉寮剛出爐的米粉香;放學回程則可以安心的邊走邊玩。最怕就是下雨天。

    那個年代,全家只有一支破雨傘,還是老媽專用;上學如果遇到下雨,就只能穿破雨衣。雨衣當然不是本來就破,只是當年的雨衣材質欠佳,雖然有厚度,卻跟現今沒厚度的輕便雨衣一樣,一不小心就會扯破。

    那時我們穿的大多是三和牌小飛俠雨衣,直筒式一件到底,噢不,到不了底,通常只能罩到膝蓋,因為雨衣裡面還背了書包。如果把兩手舉起來當小飛俠,下襬就只能遮到大腿。又因為雨衣老是有破洞,如果外面下大雨,雨衣內就得下小雨。

    這都還在其次,冬天穿著長褲,遇到下雨天準要濕半截,而且我們配備的是全世界最難穿的長筒雨鞋。家裡孩子多,在省錢大計之下,所有衣物用品都要代代相傳,用到不堪摧殘為止。幼稚園時曾受過老哥傳來不合腳的白皮鞋之苦,接下來,雨鞋的狀況自然也好不到哪兒去。老爹總是說:「雨鞋是膠的,是軟的,擠擠就進去了。」嘿!硬擠進去之後,可還要走路遠足的,而且常常是擠進去就脫不下來。

    因此,除非真的狂風暴雨,我寧可穿原來的鞋襪,到學校再打赤腳上課。可這時,又換老媽來訓話了:「明明穿了雨衣,怎麼鞋子還會濕?」我總是在心裡嘀咕:啊雨衣給你穿,雨傘給我用啊!

    有一回要出門上學時,真的狂風暴雨出現。老爹原本要招村口的陳杯杯拉三輪車送我們去學校,陳杯杯先是獅子大開口,後來又嫌天候惡劣、路程太遠不肯拉,最後只好全副武裝走路上學。只記得我跟在老哥老姊後面亦步亦趨,雨勢大到可以在路面上瞬間泛流成河,根本看不清前路。三個可憐兮兮的小飛俠就這麼一路苦撐到學校,你猜怎麼著?才努力把積滿了水的雨鞋脫下來時,天,居然放晴了!

    那年代的學校較少,交通不便,需要長途跋涉去上學的情況比我們還要辛苦的,也多有所聞,其實也沒什麼好抱怨的。更何況,偶而我們還有便車可以搭。 

    軍方的採買卡車大清早就會出動,有時會轉到村子大門口來,可能是順道接某位重要人物進營區,而重要人物的子女也搭順風車上學,我們也就當仁不讓,夾帶著一起拉風。不過,對我而言,搭一趟順風車並不容易。

    那時的大軍卡多半是美製M35型,車斗上方搭著綠色帆布,變成一個大車廂,車廂內兩側各有固定的長條板凳。我們這些搭便車的小鬼當然沒資格坐車頭駕駛座,必須從車斗後方上車去坐板凳。但問題來了:大軍卡後車燈中間有兩塊凸出的ㄇ形鋼板,大家都是扶著車斗擋板,腳踏ㄇ形鋼板,一蹬就爬上車了;可我人小腿短,連鋼板都搆不著,先上車的老哥老姊也救不了我。駕駛兵在前面拼命大喊:「都上車了沒有?要開車囉!」我則在車後急得大哭,車上最後總是會伸出阿兵哥的大手來拉我。

    但這還只是上集,車子開到學校大門口時,還有下集要上演。大軍卡對我而言,上車有如登山,下車則像跳崖,總需要大人幫忙。有一回心血來潮,想學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艷文施展輕功,真的直接從車斗上跳下來,結果跌傷了膝蓋,回家自然惹來一頓痛罵。

    可不就是上學嘛,想來還真是辛苦啊!

睡不著騎士-avatar-img
睡不著騎士和其他 2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