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先秦封建楚國開明到了庶民都有能力擁有學問簡的明證出世了————談近年出土的偽『棗紙簡』與偽『秦家嘴簡』(下)
可以明顯看出,出土和2017年公佈的清華簡七《越公其事》相似的竹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共用竹簡79支的棗林鋪造紙廠46號墓的發掘在2020年10月30日找到此簡的,就是在被批清華簡屬偽簡的百多篇論述持續出世時,一點都不含糊。也就是不用一年正,這批近似清華簡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越公其事》的棗紙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79支就可以好端端的被人從古墓裡的積水裡撈出來而問世,以幫忙清華簡即刻又再次成為了真品。
興頭一來,2021年王家嘴798號墓又傳來好消息,又出土了《詩經•國風》《孔子曰》及樂書等眾多價值極高的竹書。再二年的2023年的秦家嘴1093號墓為單棺的庶人墓,是目前單座墓葬出土楚簡數量最多、文字最多的一座,竹書內容涵蓋先秦“書”、“語”、諸子、數學、醫學等眾多領域。看樣子,繼清華簡都快要研究完了,馬上研究者又立刻有了後續研究的頭路,應該持續下去,可以吃一輩子到退休了。
棗紙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和清華簡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越公其事》比對起來,可以看出棗紙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較《越公其事》簡約,像是一個把《越公其事》內容刪改一下化簡的樣子。但其中有一點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兩簡稱呼勾踐的名謂不同,《越公其事》稱勾踐是『越公』,而《吳王夫差起師伐越》稱勾踐為『越王』或『越君』,真有深意哉。而有人(劉國忠《清華簡的文獻特色與墓主身份蠡測》)認為『“越公”一詞是楚國人的一種特有稱謂,因為越國係為楚國所滅,所以楚人有意把越國國君改稱為“越公”。這一詞語本身帶有一定的貶斥意味』『但在稱越王勾踐時,所用的詞是“越君”或“越王”,證明清華簡《越公其事》中“越公”一詞也是楚人有意的改動』。其實正看出清華簡的《越公其事》的“越公”為證明清華簡為偽之證。
『公』者,斷非所謂對勾踐的貶稱,因為『公』者,是西周封建時代對於最高級貴族的稱呼,到了春秋時代亦然。所以在春秋時代,如《左傳》稱越君為“越子”,為公、侯、伯、子、男最低一級,稱楚君為“楚子”,和越君並列爵級。而清華簡還稱勾踐為“越公”,那麼豈不太抬舉勾踐高於楚君,而且是周代最高級的貴族了。所以《越公其事》對稱謂的不當,又正見《越公其事》是偽簡,因為,連最基本的封建體制的爵位制度都不曉,豈不令人喟歎。而棗紙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稱『勾踐』為“越君”或“越王”,若認為是一大貶義,也無怪乎黑白不辨了。
更妙的是自從湖北荊州棗林鋪第46號楚墓出土的清華偽簡《越公其事》的縮版的棗紙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後,果然在學術出了一個風向,那就是清華簡又滿版復活了,學界中又開始擁清華簡是真簡,甚至連美國人夏含夷、日本、新加坡所謂漢學家都紛紛主張清華簡必真了,亦可見學術界的學術真斤兩了。
不過好戲還在後頭的年月裡,『王家嘴798號墓發掘於2021年,其中出土了《詩經•國風》《孔子曰》及樂書等眾多價值極高的竹書。發掘于2023年的秦家嘴1093號墓為單棺的庶人墓,是目前單座墓葬出土楚簡數量最多、文字最多的一座,竹書內容涵蓋先秦“書”、“語”、諸子、數學、醫學等眾多領域。』
好了,果然興頭上來了,這下子,看來似乎很有價值的竹簡又繼上博簡、清華簡、安大簡等而出土了,好像戰國楚人上下齊心,不管是君主、貴族還是下民,凡是墓葬,都全部喜歡擺進竹簡,所以,興頭來了,古人都依潮流了,於是,最不堪入目的,就是2023年的秦家嘴1093號墓為單棺的庶人墓,即,墓內找不到什麼其他有價值的殉葬品,但這個楚國的庶人,就是喜歡在墓裡擺放了竹簡給後人驚喜。先不用想一下,楚國這個到了戰國末年都還是貴族當家,平民處於戰亂,平日還得納稅,或種田或當兵打慘烈殺人如麻沒有明天的戰爭之下,還是能放下鋤頭,拿上竹簡覽觀,盡上最後可能沒有明天的日子下讀著『先秦“書”、“語”、諸子、數學、醫學等眾多領域』,博學如此,原來高手就是生活如同奴隸,知識發達比今天老百姓學得還多,而且他老婆在他死後還知道把諸竹簡都放在此一老百姓墓中,真是不可小看先秦所謂下民過得像奴隸的社會之下,原來人民都過得生活如風生水起,又多采又豐富;而且像是竹簡這種得加工竹簡並書寫之,而且材料還五花八門,不得不四處求師,訪有價值的竹簡借來一抄,如此花費巨資又耗力之事,小小庶民真有此財力及餘閒可為嗎。2024年7月10日上午,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做了題為《荊州近年出土簡帛雜談》的講座,主持人程浩總結指出了『秦家嘴1093號庶人墓集中出土的數量眾多、內涵豐富的竹簡,很好地反映了戰國中晚期底層士人希望通過搜集竹書獲取知識,進而實現階層躍遷的風尚』,真令人大開腦洞了。(劉有恒,2025.8.16)
原來先秦封建楚國開明到了庶民都有能力擁有學問簡的明證出世了————談近年出土的偽『棗紙簡』與偽『秦家嘴簡』(下)
可以明顯看出,出土和2017年公佈的清華簡七《越公其事》相似的竹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共用竹簡79支的棗林鋪造紙廠46號墓的發掘在2020年10月30日找到此簡的,就是在被批清華簡屬偽簡的百多篇論述持續出世時,一點都不含糊。也就是不用一年正,這批近似清華簡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越公其事》的棗紙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79支就可以好端端的被人從古墓裡的積水裡撈出來而問世,以幫忙清華簡即刻又再次成為了真品。
興頭一來,2021年王家嘴798號墓又傳來好消息,又出土了《詩經•國風》《孔子曰》及樂書等眾多價值極高的竹書。再二年的2023年的秦家嘴1093號墓為單棺的庶人墓,是目前單座墓葬出土楚簡數量最多、文字最多的一座,竹書內容涵蓋先秦“書”、“語”、諸子、數學、醫學等眾多領域。看樣子,繼清華簡都快要研究完了,馬上研究者又立刻有了後續研究的頭路,應該持續下去,可以吃一輩子到退休了。
棗紙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和清華簡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越公其事》比對起來,可以看出棗紙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較《越公其事》簡約,像是一個把《越公其事》內容刪改一下化簡的樣子。但其中有一點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兩簡稱呼勾踐的名謂不同,《越公其事》稱勾踐是『越公』,而《吳王夫差起師伐越》稱勾踐為『越王』或『越君』,真有深意哉。而有人(劉國忠《清華簡的文獻特色與墓主身份蠡測》)認為『“越公”一詞是楚國人的一種特有稱謂,因為越國係為楚國所滅,所以楚人有意把越國國君改稱為“越公”。這一詞語本身帶有一定的貶斥意味』『但在稱越王勾踐時,所用的詞是“越君”或“越王”,證明清華簡《越公其事》中“越公”一詞也是楚人有意的改動』。其實正看出清華簡的《越公其事》的“越公”為證明清華簡為偽之證。
『公』者,斷非所謂對勾踐的貶稱,因為『公』者,是西周封建時代對於最高級貴族的稱呼,到了春秋時代亦然。所以在春秋時代,如《左傳》稱越君為“越子”,為公、侯、伯、子、男最低一級,稱楚君為“楚子”,和越君並列爵級。而清華簡還稱勾踐為“越公”,那麼豈不太抬舉勾踐高於楚君,而且是周代最高級的貴族了。所以《越公其事》對稱謂的不當,又正見《越公其事》是偽簡,因為,連最基本的封建體制的爵位制度都不曉,豈不令人喟歎。而棗紙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稱『勾踐』為“越君”或“越王”,若認為是一大貶義,也無怪乎黑白不辨了。
更妙的是自從湖北荊州棗林鋪第46號楚墓出土的清華偽簡《越公其事》的縮版的棗紙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後,果然在學術出了一個風向,那就是清華簡又滿版復活了,學界中又開始擁清華簡是真簡,甚至連美國人夏含夷、日本、新加坡所謂漢學家都紛紛主張清華簡必真了,亦可見學術界的學術真斤兩了。
不過好戲還在後頭的年月裡,『王家嘴798號墓發掘於2021年,其中出土了《詩經•國風》《孔子曰》及樂書等眾多價值極高的竹書。發掘于2023年的秦家嘴1093號墓為單棺的庶人墓,是目前單座墓葬出土楚簡數量最多、文字最多的一座,竹書內容涵蓋先秦“書”、“語”、諸子、數學、醫學等眾多領域。』
好了,果然興頭上來了,這下子,看來似乎很有價值的竹簡又繼上博簡、清華簡、安大簡等而出土了,好像戰國楚人上下齊心,不管是君主、貴族還是下民,凡是墓葬,都全部喜歡擺進竹簡,所以,興頭來了,古人都依潮流了,於是,最不堪入目的,就是2023年的秦家嘴1093號墓為單棺的庶人墓,即,墓內找不到什麼其他有價值的殉葬品,但這個楚國的庶人,就是喜歡在墓裡擺放了竹簡給後人驚喜。先不用想一下,楚國這個到了戰國末年都還是貴族當家,平民處於戰亂,平日還得納稅,或種田或當兵打慘烈殺人如麻沒有明天的戰爭之下,還是能放下鋤頭,拿上竹簡覽觀,盡上最後可能沒有明天的日子下讀著『先秦“書”、“語”、諸子、數學、醫學等眾多領域』,博學如此,原來高手就是生活如同奴隸,知識發達比今天老百姓學得還多,而且他老婆在他死後還知道把諸竹簡都放在此一老百姓墓中,真是不可小看先秦所謂下民過得像奴隸的社會之下,原來人民都過得生活如風生水起,又多采又豐富;而且像是竹簡這種得加工竹簡並書寫之,而且材料還五花八門,不得不四處求師,訪有價值的竹簡借來一抄,如此花費巨資又耗力之事,小小庶民真有此財力及餘閒可為嗎。2024年7月10日上午,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做了題為《荊州近年出土簡帛雜談》的講座,主持人程浩總結指出了『秦家嘴1093號庶人墓集中出土的數量眾多、內涵豐富的竹簡,很好地反映了戰國中晚期底層士人希望通過搜集竹書獲取知識,進而實現階層躍遷的風尚』,真令人大開腦洞了。(劉有恒,202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