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筆記】
心理工作者在面對具有心理困擾的個案時,或許能展現出相較於一般人不同的應對方式,但不必因為對方有憂鬱或其他心理疾病,而放棄基本的晤談原則。以人際互動而言,談話應以面對面並注視對方為禮,這象徵專心聆聽與尊重(除非個案位於亞斯伯格症或自閉症光譜)。
因此,當眼前的個案在說話或傾聽時始終低著頭、不看對方,這便成為值得討論與介入的議題。
新手心理師(包含我自己)常犯的錯誤,是過度討好,或過度容忍並維持個案不切實際的人際互動模式。表面上似乎展現了接納與包容,實際上卻等同於替個案開了一扇門,讓他相信自己能隨意對待心理師或他人──「反正我是病人,你們都要讓我。」
這類型的個案在被詢問到「諮商期待」或「來談動機」時,常會說:「不知道,是我家人要我來的。」其潛台詞是:「反正不是我自己想來的,治療有沒有進展與我無關。」若心理師此時未能正面處理這個問題,後續的晤談與介入效果將大打折扣。
這是我血淋淋的經驗教訓。現在再遇到類似案主時,我會在關係建立初期即清楚表明期待──希望個案能以合作的態度進入互動;同時也會直接澄清來談動機:到底是被他人強迫,還是自己有意願?若真的是不情願,我會建議個案遵從自己的心意不要勉強來。但若選擇持續諮商,那麼就需要調整對諮商的態度,並承擔起應有的參與責任。
【臨床筆記】
心理工作者在面對具有心理困擾的個案時,或許能展現出相較於一般人不同的應對方式,但不必因為對方有憂鬱或其他心理疾病,而放棄基本的晤談原則。以人際互動而言,談話應以面對面並注視對方為禮,這象徵專心聆聽與尊重(除非個案位於亞斯伯格症或自閉症光譜)。
因此,當眼前的個案在說話或傾聽時始終低著頭、不看對方,這便成為值得討論與介入的議題。
新手心理師(包含我自己)常犯的錯誤,是過度討好,或過度容忍並維持個案不切實際的人際互動模式。表面上似乎展現了接納與包容,實際上卻等同於替個案開了一扇門,讓他相信自己能隨意對待心理師或他人──「反正我是病人,你們都要讓我。」
這類型的個案在被詢問到「諮商期待」或「來談動機」時,常會說:「不知道,是我家人要我來的。」其潛台詞是:「反正不是我自己想來的,治療有沒有進展與我無關。」若心理師此時未能正面處理這個問題,後續的晤談與介入效果將大打折扣。
這是我血淋淋的經驗教訓。現在再遇到類似案主時,我會在關係建立初期即清楚表明期待──希望個案能以合作的態度進入互動;同時也會直接澄清來談動機:到底是被他人強迫,還是自己有意願?若真的是不情願,我會建議個案遵從自己的心意不要勉強來。但若選擇持續諮商,那麼就需要調整對諮商的態度,並承擔起應有的參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