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鄉愁已成珍藏的古玩, 無事靜坐, 取出來摩挲一番。 鄉愁是我們成長的年輪, 陷入層層包裹。 鄉愁是我們的奢侈品, 不是必需品。 鄉愁無可驕傲, 也絕非恥辱。鄉愁是珍貴的感情⋯鄉愁遲早退出生活, 進入蒼茫的歷史興亡。」
讀到鼎公這段話, 我沈默無語許久。
昨天重讀 《告訴你》, 讀到熱淚盈眶, 不忍放下。 我以為, 這個「你」, 或許是故鄉,是母親, 是青梅竹馬的女友, 是新婚妻子, 也可能是匆匆離開時留下的一切⋯ 他雖然用極為克制的筆法, 但那種對失去,對逝去情感的反芻與牽掛, 是壓抑不住的深流。 也許我們這一代,還能體會那種椎心之痛, 幸福的新世代, 恐怕已不知它為何物。
讀完後, 我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它的情感場域。 我沒有時代性的鄉愁, 而是對故人的懷念,以及生命轉身之後深沉的遺憾。 我在猶豫與顫抖中, 一點一點讓記憶浮現, 把零碎的片段集結成篇, 《 謝謝你, 一直在 》。 那篇文字, 就像一封寫給自己靈魂的信, 是深刻的療癒, 也是自我成全。 我期許為內心騰出更多空間, 讓現在的自己更清晰, 更自由。
今日翻讀另一篇 《那樹》, 我更加佩服鼎公「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功力。 看似在談一棵樹, 實則觸及了生命的本質與人生的境遇。 從紮根, 成長, 庇護, 到終將面對被移除或遺忘的命運。 這讓我聯想到自己的生命旅程。 我也曾努力成為一棵大樹,為家人避風擋雨; 如今年紀漸長,仍想著如何繼續堅持, 有所付出,直到最後一刻。 生命消逝以後, 不必再執著於是否留在他人的記憶之中。 更重要的,是專注於當下, 活出真實的自己。
正巧今日, 兒子舉家從費城遷往伊特蘭大, 我無法去送行。 一時興起,想給他發個短訊: 「看到你帶著家小, 要到新的地方安頓。 我知道, 你已經長成一棵大樹。 你會更加茁壯, 庇護自己的家。 我為你由衷祝福」 希望下飛機時,他能感受到我溫暖的支持。 我也期待著幾天後飛去幫忙與相聚。
有人說, 「覺知生活處處詩意,悠遊書海安全冒險。」 僅以此文字,作為這兩天心情的紀念。
2025, 7, 29
「今日鄉愁已成珍藏的古玩, 無事靜坐, 取出來摩挲一番。 鄉愁是我們成長的年輪, 陷入層層包裹。 鄉愁是我們的奢侈品, 不是必需品。 鄉愁無可驕傲, 也絕非恥辱。鄉愁是珍貴的感情⋯鄉愁遲早退出生活, 進入蒼茫的歷史興亡。」
讀到鼎公這段話, 我沈默無語許久。
昨天重讀 《告訴你》, 讀到熱淚盈眶, 不忍放下。 我以為, 這個「你」, 或許是故鄉,是母親, 是青梅竹馬的女友, 是新婚妻子, 也可能是匆匆離開時留下的一切⋯ 他雖然用極為克制的筆法, 但那種對失去,對逝去情感的反芻與牽掛, 是壓抑不住的深流。 也許我們這一代,還能體會那種椎心之痛, 幸福的新世代, 恐怕已不知它為何物。
讀完後, 我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它的情感場域。 我沒有時代性的鄉愁, 而是對故人的懷念,以及生命轉身之後深沉的遺憾。 我在猶豫與顫抖中, 一點一點讓記憶浮現, 把零碎的片段集結成篇, 《 謝謝你, 一直在 》。 那篇文字, 就像一封寫給自己靈魂的信, 是深刻的療癒, 也是自我成全。 我期許為內心騰出更多空間, 讓現在的自己更清晰, 更自由。
今日翻讀另一篇 《那樹》, 我更加佩服鼎公「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功力。 看似在談一棵樹, 實則觸及了生命的本質與人生的境遇。 從紮根, 成長, 庇護, 到終將面對被移除或遺忘的命運。 這讓我聯想到自己的生命旅程。 我也曾努力成為一棵大樹,為家人避風擋雨; 如今年紀漸長,仍想著如何繼續堅持, 有所付出,直到最後一刻。 生命消逝以後, 不必再執著於是否留在他人的記憶之中。 更重要的,是專注於當下, 活出真實的自己。
正巧今日, 兒子舉家從費城遷往伊特蘭大, 我無法去送行。 一時興起,想給他發個短訊: 「看到你帶著家小, 要到新的地方安頓。 我知道, 你已經長成一棵大樹。 你會更加茁壯, 庇護自己的家。 我為你由衷祝福」 希望下飛機時,他能感受到我溫暖的支持。 我也期待著幾天後飛去幫忙與相聚。
有人說, 「覺知生活處處詩意,悠遊書海安全冒險。」 僅以此文字,作為這兩天心情的紀念。
2025, 7,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