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90 年代網路到今天 AI:基建先行、估值先行、最後基本面驗證
大盤沒有明顯回撤訊號,資金反而越來越往 AI集中 ,就算大盤的CNN恐懼與貪婪指數還停在中性,實際AI族群個股已經進入FOMO情緒,只要一稍微回檔就有人衝進場去接,短線震盪是常態,但資金不願離場才是重點。
Oracle 這次拿到 OpenAI 的大單,背後並不只是單純的商業合作,而是「主權 AI」正式落地的訊號。美國政府正在把 AI、軍工、以及製造業回流綁在同一條戰略主線上,這意味著未來幾年,這些產業都會站在政策與資金的順風口。
當政策與訂單支撐進場,資金自然會開始湧入,而資金進來後推升估值,反過來又讓公司更容易在市場上募到新資金,進一步投入研發與擴張,題材升溫後再一次抬高估值。這樣的循環就是泡沫養成的路徑,它的問題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何時吹得太大會破裂」。
更務實的做法是先設計好分批佈局的節奏,把火力集中在產業龍頭 等。市場在短線上難免震盪,但長線方向是清晰的,投資人要做的就是一邊保持風險意識、避免過度槓桿,同時又別因為太過保守而錯過整段行情。
完整文章:https://vocus.cc/article/68c2667bfd897800017058f7
從 90 年代網路到今天 AI:基建先行、估值先行、最後基本面驗證
大盤沒有明顯回撤訊號,資金反而越來越往 AI集中 ,就算大盤的CNN恐懼與貪婪指數還停在中性,實際AI族群個股已經進入FOMO情緒,只要一稍微回檔就有人衝進場去接,短線震盪是常態,但資金不願離場才是重點。
Oracle 這次拿到 OpenAI 的大單,背後並不只是單純的商業合作,而是「主權 AI」正式落地的訊號。美國政府正在把 AI、軍工、以及製造業回流綁在同一條戰略主線上,這意味著未來幾年,這些產業都會站在政策與資金的順風口。
當政策與訂單支撐進場,資金自然會開始湧入,而資金進來後推升估值,反過來又讓公司更容易在市場上募到新資金,進一步投入研發與擴張,題材升溫後再一次抬高估值。這樣的循環就是泡沫養成的路徑,它的問題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何時吹得太大會破裂」。
更務實的做法是先設計好分批佈局的節奏,把火力集中在產業龍頭 等。市場在短線上難免震盪,但長線方向是清晰的,投資人要做的就是一邊保持風險意識、避免過度槓桿,同時又別因為太過保守而錯過整段行情。
完整文章:https://vocus.cc/article/68c2667bfd897800017058f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