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成為自由人》P270)
前陣子在協助處理一件邀書的案子,對象是之前合作過的知名講師H。因為私下聊過幾次,算是有些熟悉。
這次編輯準備得很充足,資料與提案都下了不少功夫。雖然最後還是被婉拒,但H在回覆裡的一段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坦白說,最近收到幾間出版社的邀約,你們真的是做得最用心的一間。只是目前我的人生階段,想盡量減少壓力、降低各種邀約,專注於安穩自己的內在,所以暫時沒有再寫書的規劃。」
『安穩自己的內在』這幾個字一下子擊中了我。於是我忍不住直接回覆:「謝謝老師!好的!我也覺得安穩內在真的很重要……」
過了一會兒,H又傳來一句話:「謝謝你的文字,我覺得我有被你接住。」
邀書雖然沒有結果,但這段對話卻意外成為一種互相理解、彼此接住的時刻。
又過了一陣子,編輯有一本新書的內容,讓我立刻聯想到可以邀請H。不過,我不想讓H有壓力,因此我小心詢問:
「再次打擾您,還請見諒。記得上次您分享自己正處在人生中『盡量減少壓力與邀約,想更安穩地照顧內在』的階段,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正巧,我們最近有一本新書《(書名請容我消音)》,內容談的正是這樣的主題。我第一時間就想到您——但完全沒有希望您幫忙推薦或分享的壓力,只是單純想把這本書介紹給您,相信您看簡介就會明白我為什麼特別想和您分享 XD」
沒多久,立刻收到H的回覆:
「超級感謝你想到我,光是看到『(關鍵字請容我消音)』就覺得好想看這本書,因為這正是我現在經歷的過程。為了表達對好書及出版的支持,拜託請容許我自己購買嘿。」
看到這裡,我忍不住笑開懷。很奇妙的是,我知道H不是客套,而是那種會說到做到的人。其實我們沒照過面,但我感覺就像認識很久的朋友(也可能只是我單方面的自以為 XD)。
不過,我相信這就是一種善的循環吧。這些互動沒有任何利益交換,而是一種彼此支持的連結。
在快速變動的出版環境裡,我們常常執著於『能不能談成』、『結果好不好』。或許真正的價值,不在於是否成就一件事,而在於能否在過程中建立、連結彼此的信任。
(圖:《成為自由人》P270)
前陣子在協助處理一件邀書的案子,對象是之前合作過的知名講師H。因為私下聊過幾次,算是有些熟悉。
這次編輯準備得很充足,資料與提案都下了不少功夫。雖然最後還是被婉拒,但H在回覆裡的一段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坦白說,最近收到幾間出版社的邀約,你們真的是做得最用心的一間。只是目前我的人生階段,想盡量減少壓力、降低各種邀約,專注於安穩自己的內在,所以暫時沒有再寫書的規劃。」
『安穩自己的內在』這幾個字一下子擊中了我。於是我忍不住直接回覆:「謝謝老師!好的!我也覺得安穩內在真的很重要……」
過了一會兒,H又傳來一句話:「謝謝你的文字,我覺得我有被你接住。」
邀書雖然沒有結果,但這段對話卻意外成為一種互相理解、彼此接住的時刻。
又過了一陣子,編輯有一本新書的內容,讓我立刻聯想到可以邀請H。不過,我不想讓H有壓力,因此我小心詢問:
「再次打擾您,還請見諒。記得上次您分享自己正處在人生中『盡量減少壓力與邀約,想更安穩地照顧內在』的階段,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正巧,我們最近有一本新書《(書名請容我消音)》,內容談的正是這樣的主題。我第一時間就想到您——但完全沒有希望您幫忙推薦或分享的壓力,只是單純想把這本書介紹給您,相信您看簡介就會明白我為什麼特別想和您分享 XD」
沒多久,立刻收到H的回覆:
「超級感謝你想到我,光是看到『(關鍵字請容我消音)』就覺得好想看這本書,因為這正是我現在經歷的過程。為了表達對好書及出版的支持,拜託請容許我自己購買嘿。」
看到這裡,我忍不住笑開懷。很奇妙的是,我知道H不是客套,而是那種會說到做到的人。其實我們沒照過面,但我感覺就像認識很久的朋友(也可能只是我單方面的自以為 XD)。
不過,我相信這就是一種善的循環吧。這些互動沒有任何利益交換,而是一種彼此支持的連結。
在快速變動的出版環境裡,我們常常執著於『能不能談成』、『結果好不好』。或許真正的價值,不在於是否成就一件事,而在於能否在過程中建立、連結彼此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