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來,牡丹社事件被理解為是日本明治政府藉機併吞琉球王國的轉折點,對清國而言則是積極治理台灣的開始。二戰後,國民政府遷台,對牡丹社事件的理解又變成帶有某種特定「史觀」的抗日壯烈犧牲。但對於遭受殺害的宮古島進貢船員,以及日本政府出兵的戰役中遭殺害的排灣族原住民而言,這起事件對他們的影響和意義為何,是過往以來在理解牡丹社事件時一直欠缺的視角。
本書作者──平野久美子多次走訪宮古島和屏東排灣族高士佛社的部落,紀錄下了兩方遺族所留傳下的口述歷史,試圖還原這起事件發生的原因。然而,由於沒有文字記錄,真正造成高士佛社原住民殺害宮古船員的原因至今仍不得而知。而儘管兩方遺族曾在2005年舉辦牡丹社事件的和解活動,但在屏東牡丹社事件紀念碑當中的敘述中仍引發了巨大的爭議。紀念碑的敘述雖然在民間和學者的努力下改正過來,但由此可知,政治力量決定了牡丹社事件該如何被詮釋和理解;被日本政府以及國民政府政治力量輾過的宮古和排灣族遺族的歷史敘事始終沉積在歷史的廢墟中。
對於宮古船員遺族而言,在1871年祖先因颱風漂流到台灣後遭原住民殺害是一起單一的事件,然而,我們現今會連同1874年日本出兵台灣討伐原住民,並藉機併吞琉球王國的後一事件一併理解和統稱為「牡丹社事件」。而排灣族原住民遭日本出兵討伐和受害的歷史,則不見於日本的歷史敘事中,在國民政府的敘事裡則被理解為某種英勇的抗日犧牲事件。
我想本書的重要貢獻在於,能夠將遭到遺忘的兩方遺族的口傳歷史供大家認識,且期望這個被遺棄已久的視角能夠逐漸受到重視。

一直以來,牡丹社事件被理解為是日本明治政府藉機併吞琉球王國的轉折點,對清國而言則是積極治理台灣的開始。二戰後,國民政府遷台,對牡丹社事件的理解又變成帶有某種特定「史觀」的抗日壯烈犧牲。但對於遭受殺害的宮古島進貢船員,以及日本政府出兵的戰役中遭殺害的排灣族原住民而言,這起事件對他們的影響和意義為何,是過往以來在理解牡丹社事件時一直欠缺的視角。
本書作者──平野久美子多次走訪宮古島和屏東排灣族高士佛社的部落,紀錄下了兩方遺族所留傳下的口述歷史,試圖還原這起事件發生的原因。然而,由於沒有文字記錄,真正造成高士佛社原住民殺害宮古船員的原因至今仍不得而知。而儘管兩方遺族曾在2005年舉辦牡丹社事件的和解活動,但在屏東牡丹社事件紀念碑當中的敘述中仍引發了巨大的爭議。紀念碑的敘述雖然在民間和學者的努力下改正過來,但由此可知,政治力量決定了牡丹社事件該如何被詮釋和理解;被日本政府以及國民政府政治力量輾過的宮古和排灣族遺族的歷史敘事始終沉積在歷史的廢墟中。
對於宮古船員遺族而言,在1871年祖先因颱風漂流到台灣後遭原住民殺害是一起單一的事件,然而,我們現今會連同1874年日本出兵台灣討伐原住民,並藉機併吞琉球王國的後一事件一併理解和統稱為「牡丹社事件」。而排灣族原住民遭日本出兵討伐和受害的歷史,則不見於日本的歷史敘事中,在國民政府的敘事裡則被理解為某種英勇的抗日犧牲事件。
我想本書的重要貢獻在於,能夠將遭到遺忘的兩方遺族的口傳歷史供大家認識,且期望這個被遺棄已久的視角能夠逐漸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