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Top 5
1
我怎麼透過 ChatGPT 認識自己的畫風?
2
藝文賞識|台南小旅:從迷茫到領悟
3
插畫分享|累積的那些時光
4
插畫分享|創作思維與靈感的對話
5
提筆緣由|自己與為之著迷的其它
1
我怎麼透過 ChatGPT 認識自己的畫風?
2
藝文賞識|台南小旅:從迷茫到領悟
3
插畫分享|累積的那些時光
4
插畫分享|創作思維與靈感的對話
5
提筆緣由|自己與為之著迷的其它
繪畫旅程
我怎麼透過 ChatGPT 認識自己的畫風?
重新思考適合創作者的 AI 使用方式,透過與 ChatGPT 的對話,我試著了解自己畫風中的慣性與特質。不只是為了具象化風格語言,更是一種重新認識創作方式的過程。這篇文章記錄了我的實驗與觀察:從怎麼設計提問、理解 AI 回應,到如何從中看見自己的偏好與優勢。
2025/08/04
21
7
插畫分享|累積的那些時光
Soft Hours at the Desk 這或許不是我真正工作桌上的模樣,而是我心中描繪的樣子——畫畫時,那份專注、平靜與溫暖的感受。 ......然而「想要描繪的」並不是一開始就擁有的清晰圖像,而是走到最後,才慢慢浮現出來的結果。
2025/06/17
24
2
插畫分享|從蛇年的創作到2025的展望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幅以蛇年為靈感的插畫,透過獨特的象徵元素探討蛻變與內在力量的關聯。作者分享了這幅作品如何反映出希望、靈性與生活中的轉變,同時展望2025年,鼓勵每個人尋找屬於自己的指引與力量。
2024/11/29
30
插畫分享|創作思維與靈感的對話
這篇文章探討了畫畫的意義,我分享了近來自己在繪畫過程中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在創作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並介紹了一幅特別喜愛的作品《Unwavering Lisianthus · 等待的洋桔梗》。
2024/03/05
41
我怎麼透過 ChatGPT 認識自己的畫風?
重新思考適合創作者的 AI 使用方式,透過與 ChatGPT 的對話,我試著了解自己畫風中的慣性與特質。不只是為了具象化風格語言,更是一種重新認識創作方式的過程。這篇文章記錄了我的實驗與觀察:從怎麼設計提問、理解 AI 回應,到如何從中看見自己的偏好與優勢。
2025/08/04
21
7
插畫分享|累積的那些時光
Soft Hours at the Desk 這或許不是我真正工作桌上的模樣,而是我心中描繪的樣子——畫畫時,那份專注、平靜與溫暖的感受。 ......然而「想要描繪的」並不是一開始就擁有的清晰圖像,而是走到最後,才慢慢浮現出來的結果。
2025/06/17
24
2
插畫分享|從蛇年的創作到2025的展望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幅以蛇年為靈感的插畫,透過獨特的象徵元素探討蛻變與內在力量的關聯。作者分享了這幅作品如何反映出希望、靈性與生活中的轉變,同時展望2025年,鼓勵每個人尋找屬於自己的指引與力量。
2024/11/29
30
插畫分享|創作思維與靈感的對話
這篇文章探討了畫畫的意義,我分享了近來自己在繪畫過程中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在創作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並介紹了一幅特別喜愛的作品《Unwavering Lisianthus · 等待的洋桔梗》。
2024/03/05
41
生活中的美好見聞
藝文賞識|台南小旅:從迷茫到領悟
台南藝文展覽意外帶來的啟發。從迷茫到領悟——這大概會是一個反覆的過程。能遇到拉回自我,重新提點自己的時刻,都能成為每一次推進自己的力量。遇見《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韓國藝術家Noma個展《希望滿懷》、《身體山島BODY ISLAND》關於手的複合媒材雕塑展。
2024/07/03
14
5
藝文賞識|台南小旅:從迷茫到領悟
台南藝文展覽意外帶來的啟發。從迷茫到領悟——這大概會是一個反覆的過程。能遇到拉回自我,重新提點自己的時刻,都能成為每一次推進自己的力量。遇見《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韓國藝術家Noma個展《希望滿懷》、《身體山島BODY ISLAND》關於手的複合媒材雕塑展。
2024/07/03
14
5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