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過這麼多次的 Uber 跟小黃,我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司機。
在短短 20 分鐘的車程中,我彷彿上了一堂企業經營的實務課程。
下車後,我忍不住獻出人生第一次的 Uber 打賞(對不起我很摳);並趁記憶尤新的時候,把這次難忘的乘車經驗透過文章記錄下來。
原本以為網路上的司機經營學都是在編故事,直到親身體驗,才知道原來神人真的存在。
在文章開始前我先澄清一下,這篇不是業配文;而是綜合司機口述與我的乘車體驗。
因為要跟家中長輩一同前往聚餐地點,所以我在 Uber 叫了一台 6 人座的汽車。
車剛到的時候,我就在心中默默吶喊:「今天賺到了!」
因為這是台 7 人座休旅車,上車後我 1 米 8 的身高坐到第三排雙腿還可以自然伸直,甚至車頂離我還有 30 公分的距離,完全沒有空間上的壓迫感。
連坐在司機旁邊的長輩都直接誇獎:「你這台車坐起來也太舒服了!」
在車子受到認可後,司機開始跟我們聊了起來,並分享他為何挑選這款車來做 Uber:
在聽完邏輯清晰的分享後,我們不由對他的背景感到好奇,畢竟有些 Uber 司機只是把開車當興趣,平常還是有自己的正職。
詢問後,司機哈哈一笑說:「我原本是科技業主管,但因為工作佔據了自己全部的生活;但我又不想錯過與家人相處的時光,所以這才轉行當 Uber 司機。」
繼續深聊下去,發現這位司機真的不簡單,他有明確的經營策略,且持續優化:
綜合以上優點,乘客在有良好乘車體驗的狀況下,有較高機率於旅途中稱讚司機;有交流,收到小費的可能性也大幅上升。
在快抵達目的地的時候,長輩最後問道:「為什麼你可以想到這麼多?」
司機回答:「我在科技業時候每天都要解決問題,所以會盡可能把一切都考慮進去,並持續優化現行策略。」
我不確定這位司機大哥過去是不是科技業主管,但我相信他對自己工作的掌握度、面對問題思考的深度,比絕大多數人都還要更高。
其實我之所以會對這個司機印象這麼深刻,是因為同樣的旅程;上一個 Uber 司機開了 1 個小時,而這位司機只開了 28 分鐘,全程沒有超速,只是選擇了幾乎不會塞車的路線。
對司機來說,他們都完成了一單;但對乘客來講,這是完全是不同的乘車體驗。
持續追求更好的解決方案,才有辦法在同個領域持續成長,並受到他人的認可。
能在假期中遇到這位司機真的是我的幸運,如果看完這篇文章後有任何心得,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我是 林鼎淵,如果你對最新技術、團隊合作、職涯發展的議題感興趣,歡迎追蹤我的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