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on cover

梁東屏的沙龍

92會員數
207內容數

梁東屏的沙龍介紹

我已經開始持續書寫有關東南亞的議題,也希望有更多人認同這樣的方式、願意支持我的報導。


先說實話:其實我不太想當記者

我這人一向隨波逐流,幾乎沒有立過任何志向,唯一的例外是在文化大學(那時叫作「文化學院」)新聞系畢業時,立過此生至今唯一的志向,那就是不從事新聞工作,意志堅強到是當年第八屆畢業班中,唯一不參加跟以後就業攸關重要的實習的人。

我從1998年8月開始擔任「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到二零零九年《中國時報》易主,前後近12年的時間,再加上先前擔任「中國時報」駐紐約記者的九年,這20年可能是《中國時報》最盛的時期,也是我生命中最精華的一段時間,很幸運地,這兩者正好配合在一起,造就了我記者生涯的黃金年代。

《中國時報》易主之後,我還繼續工作了3年。這三年,對彼此都是浪費。我已經無法像過去一樣發揮所長,等於只是一個坐領高薪的翻譯。

離職之後,我還繼續幫台灣、香港、新加坡的媒體、刊物撰寫專欄。現在, vocus(原SOSreader)提供了一個新穎的平台,讓新聞工作者可以透過個別讀者的資助,不受干擾地進行報導,聽起來蠻可行的,只要對自己的讀者負責,寫真正有價值的新聞內容,有何不可?我很願意參與。

誤打誤撞,長達十二年的東南亞新聞特派員經歷

▲2000年赴印尼亞齊採訪游擊隊,住在當地人家中,入境便要隨俗,隨意用手抓著飯吃(要用右手),左手是大號後洗屁股用的。


常常有人問我生活在台灣和生活在東南亞國家最主要的差異是什麼?對我而言就是置裝費省了很多。東南亞國家大多都處於熱帶,平時一條短褲、T恤就完了。東南亞十個國家十個樣子,住在不同的地方就會有不同的差異,譬如說新加坡,日常通用的語言是英文,但是到別的國家,譬如說印尼、泰國,說起英文那就是「雞同鴨講」;又譬如說到印尼的亞齊省,那邊的回教徒生活很嚴謹,穿著短褲上街是會被罵的;如果住到緬甸,男人可能就得穿裙子(紗龍)了。

▲1999年在東帝汶利揆薩採訪,那時還沒有專業的數位相機,所以當時脖子上掛的是超「趴」的相機之王 leica M3,肩上還揹一台 Nikon F4 (真專業啊),當然都是底片機囉!動亂的時候,經常找不到開門營業的沖洗店,所以我每次出差都要帶沖洗底片的藥水、藥粉和瓶瓶罐罐,東帝汶最亂的時候還經常停水,常常等到水來的時候,第一件事是先沖底片而不是洗澡......

東南亞議題為什麼重要?

▲這是一九九九年在雅加達街頭的印尼紅衫軍鬥爭派民主黨群眾,印尼的示威很猛很專業,相較之下,泰國的紅衫軍可就溫和多了。

如果訂閱我進行《一個人@東南亞》的長期專題,除了特別方案外,你將會有以下的回饋:

* 每星期在SOS平台閱讀我所書寫的至少一篇有關東南亞國家的新聞、評論。

我同時也會不定期發表(每月一至二篇)新聞採訪背後的故事,因為你的訂閱,我能夠更專注於我的寫作,讓每位讀者看到更精采的報導。

* 「江南命案的迷思」書稿連載

發生在一九八四年的「江南命案」對台灣後來的民主走向造成很大影響。但至今為止,還有許多迷團未解,包括江南究竟因何引致殺機?最高層涉入者為何人?為何最後選擇「竹聯幫」殺手....等等,「江南命案的迷思」都會為讀者解惑。

美國「竹聯幫大審」書稿連載

一九八六年,包括張安樂(白狼)、陳志一(黃鳥)..竹聯幫成員涉及販毒案在美國被捕、受審,但其中有許多不為外人所知內幕,甚至整個案件都是美國聯邦設局陷人入罪。「竹聯幫大審」將會一一抽絲剝繭,回復全案原貌。

精選內容
avatar-avatar
梁東屏
<p>目泰北孤軍的後裔主要集中在泰北清萊的美斯樂( Mae Salong )山區。在此約有三萬餘人,其中90%都是國軍後人,當地文化充滿中華色彩,店家、旅館內也大多都會說華語,因此還被戲稱是「泰國裡最沒有泰國風情的地方」。</p>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梁東屏
<p>幾年前,菲律賓推出了優惠的退休養老計畫,介於35歲~49歲的申請人,只需在指定銀行存5萬美元;50歲以上者存2萬美元,即可取得「特殊退休居留簽證」(Special Resident Retirees Visa,SRRV),享有多次進出菲律賓、永久居留和免稅的優惠待遇。</p>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梁東屏
<p>洪森已穩穩佔住東南亞國家領袖在位最長的紀錄,也是成為全球最年輕總理之後的第二項傲人紀錄。洪森本人也在儀式上發表講話,總結了自己的從政經歷。他說,「如果沒有我洪森,就不會有當年的巴黎和平協議。如果洪森不願意進入虎穴,我們怎麼能抓到老虎?」。</p>
Thumbnail
擁有者
1989 – 1998 年擔任中國時報紐約新聞中心記者、主任。1998 – 2012 年擔任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2012 年起為亞洲週刊撰稿至今。2002 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獲得當年第 17 屆吳舜文新聞獎採訪報導最優獎。著有「一個人@東南亞」、「閒走@東南亞」、「說三到四@東南亞」、「搖滾—狂飆的年代」、「爛人情歌」等著作。 曾在曼谷、美國、新加坡、台灣等地長期生活,跨文化背景練就一身專業的國際新聞工作能力,也累積了深厚的歷練與滄桑。在 SOS 平台上透過群眾募資的方式,我將從資深新聞從業人員的角度、旅人的觀點,深入書寫更多與東南亞文化相關的報導與內容。
追蹤最新動態, 和 92 位同樣興趣愛好的人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