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

含有「公案」共 4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佛陀說的話,我們要去驗證,不能隨意照單全收。禪師所說的也是如此,到底有沒有「開悟」,什麼是「解脫生死」,這些是要自己去驗證的,禪師會希望學人去參究、自己去證明,而不是盲信,或覺得禪師就是救世主。說實話,如果到最後發現,根本不是佛陀與禪師說的那樣,也很好;發現其實真的如同佛陀與禪師說的那樣,也很好。
圓曉問:「這兩天是眾所皆知的平安夜和聖誕節,想請問師父什麼是『平安』? 聖人是如何誕生的?」 圓濟惠忠禪師:「翻身飛過洞庭湖。」
圓曉禪師的生活與其他人無異,起床、吃飯、工作、睡覺。
圓曉問:「何時『諸佛現全身』?」 圓濟惠忠禪師:「你何時見不到諸佛呢?」
Thumbnail
你看見這篇文章,代表跟祖師禪有緣。
佛法意旨畢竟而言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也是不拘文字的,可是在參究公案時仍有其檢核的方法,即是透過正確答案的核對,毫無模糊的空間,更不容許自說自話,須依據見性者所傳承下來的佛法意旨做為絕對的檢核標準。
圓曉問:「佛菩薩聞聲救苦、有求必應。今天學生叫喚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會回應學生什麼呢?」 圓濟惠忠禪師:「你先回答我觀世音菩薩是誰?」 ---- 參究公案即是在參究「為何禪師如此回答?」 如果有答案,可以e-mail至圓曉禪師信箱:[email protected]
Thumbnail
如果在圓曉禪師提問公案時,5歲小孩跟100歲老婦可以道出一句,圓曉禪師會直接下座。
付費限定
鏡虛圓曉禪師的同修與臨濟法脈
曾經有位侍者問惠菴禪師:「何種見地的功德,諸佛祖的直接法脈才能傳承給一位未見性者?」惠菴禪師回答:「『見性』與『未見性』是指如何功行的兩個名詞而已,如果具足信心、毅力,就是『見性』; 如果缺乏信心,功行就會被切斷而入生死大海,即為『未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