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G (G78) 你好!
寫小七參考的資料主要是「乃木坂46物語」,加上其他一些零星訪談,至於坊間對她的評論則沒有理會太多。開始留意小七是在她與真夏鬧矛盾的時候,她的反應與對她的印象完全相違,明明是個隨波逐流、怯懦怕事的人,動不動便灰心哭泣。卻突然顯示出強悍鬥心,第二次「十六人」時尤其明顯。當時絕對不會使人感覺內向、怕生。然而當初那個愛哭鬼卻仍歷歷在目,這該如何解釋呢?
筆者從不相信人的性格會在短時間內大幅改變,除非遇上極嚴重變故。掉福神之類的事遠遠未足以將人改變得如此徹底,因此唯一合理解釋就是以往所見非其本性,而是因對生活妥協而來的習慣。於是便開始嘗試尋找她入團前的成長故事,後來得知其成長經歷,更覺她其實不是個內向的人。聽她形容自己成長過程的話,便更覺得她的怯懦愛哭並非天性。她說:「從幼年到初小時閃閃發光,高小開始變成灰色,中學是完全黑暗。」內向、認生的人會形容自己閃閃發光嗎?結合她初期經常詞不達意、說話時不看人並且口部動作輕微,明顯是對談話欠缺自信。又曾說過沉迷上網是因為感覺與人溝通很困難。以上就是本文的依據。
其實,將自身個性隱藏,以另一角色來展示自己並不是甚麼罕見的事,反而是現代社會的常態。少年就是另一個這樣的人,小北也是,某程度上飛鳥也是。而時間則能讓人更清晰地看見人的真性情。例如今時今日說少年是個勇敢堅毅的人相信很多人會同意,但你若在2013年如此說,只會被認為是駒騎在吹捧自推而已。再細心回想,小七的怯懦、怕事、認生、內向等等多是出於本人的形容,恰巧幾次哭泣被鏡頭拍到,才被人記住。偏偏人對於自己的性格往往是最看不清的那個,所以當小七發覺自己這樣不服輸的時候,自己也吃了一驚。
64萬份個握抽選的消息出自秋元康口中,用以支持他說小七是由民推而出的王牌。當時小七個握設定了三十部,卻有64萬份抽選。坊間大致推測一部為500至750人次,亦即是說,當時中選機會是2.34%。此前即使是最受歡迎的成員也只有十多萬份抽選,能夠到達20萬已是歷史級別的成績了。小七一次來了64萬,包括秋元康在內都大吃一驚。秋元坦承當時對小七不大有印象,是這次事件令他開始留意對方的。確實,64萬真有點難以置信,要知道乃團要到12單銷量才沖破64萬,假如小七個握接受全部抽選,不限部數,那麼從8單開始便有破百萬銷量了!(當然,後果很可能是小七雙手終身勞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