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歧視

含有「善意的歧視」共 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我們可以對抗一個歧視別人的混蛋,但沒有人能夠對抗一個整體歧視的結構。
Thumbnail
Tsuki Kuang-avatar-img
2020/12/25
  我倒是認為,這種理想完全違反了人類的設計原理呢,畢竟現代化社會所構成的快速、大量溝通的環境,並非人類身體形成當時的條件,自然而然,無法將舊人類與新的「無歧視」社會人類視為同一類生命狀態。   要成就這種方法,而又不要使用結構/系統性歧視的教育/洗腦制度,就是使用neural link之類的東西將所有人串連起來,捨棄語言這般無法正確傳意的工具吧。   但那真的是人類嗎?我無法認可呢。畢竟社會工程總是會有兩面向:一是,利用人腦本身就存在的機制,二是,將人類扭出原本不存在的機制。前者,一定會產生個體認知與情感結構差異,並且強化既有文化與人體功能,後者,嗯,就是政治權力的運作呢。   嗯,我認為,這種呼籲的立意良善,但很難說不是某種宗教或崇拜性的政治運動呢。畢竟,沒有人能從意識形態中逃脫,而意識形態一定會抹平差異。我也會努力說服這些希望進行社會工程的人,也採取肉體基因工程或種族清洗的政策,多管齊下,但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這種提案是某種crime against humanity⋯⋯但人類不就是如此嗎?為什麼以不是人類的東西來期待人類發展呢?   可是我也不想反對這種提案呢。   可不可行,只有在執行、嘗試、實驗之後才能得知。理論的屁話誰都可以說,而在當今科學實證的時代,僅有成功複製模型才是王道。而我會拿著爆米花等著看,這種「無歧視」社會到底將長成什麼樣子呢。
鱸魚-avatar-img
發文者
2020/12/25
感謝你認真寫這麼深入的回應。 我想應該這樣說吧: 歧視的定義應該分兩個層面。第一,是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那是你在討論的層次,我覺得太複雜了。第二,是你有沒有讓人受到傷害。那是我想要討論的。這個範疇應該很明顯也很簡單。你討論的是心,我討論的是行為。 如果你內心有歧視,但對周遭人物多一分關懷,而從來沒有不小心讓任何人受到傷害,我覺得那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你可以有歧視的心,但不可以有歧視的行為。 如果你內心沒有歧視,但因為缺乏了那份言語上的謹慎,而無心造成對別人的傷害,那是不可以接受的。 內心深處是不是有歧視,是個人的事。但不管有或沒有,你都沒有權利製造被害人 - 這是進階文明必須要有的精神負擔和社會成本,也是必要的禮教。而且這一點應該沒有可以討論的空間。因為我們講的是行為和結果。 不過我應該說明的是,上面說的這些只限於個人的層面。如果你是執法人員,公務員,服務人員或任何形式接觸大眾的人員,那你就需要接受訓練,連內心都不應該有歧視,否則在執行上就會產生誤差。這個太複雜,也不是我想討論的,不過這也是弗洛依德運動力圖推動的。 這篇討論的主要是我們都應該避免「無心的歧視」而造成他人受到傷害 - 就是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