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霖-avatar-img

吳學霖

0 位追蹤者
碩士 , 博士班肄 喜好探索歷史真相
喜好探索歷史 真相藏於細微之處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查遍清代官方文獻都找不到為什麼要隆科多私藏玉牒的原因,只能從非官方的私人著作找一點點尋蛛絲馬跡,從清末民初黃鴻壽撰的清史紀事本末找到一點蛛絲馬跡。    雍正五年冬十月,禁錮隆科多於暢春園外。隆科多以帝令宗人府除去允禩,因囑輔國公阿布蘭私抄玉牒底本存貯家中,欲留為將來對合地也。帝聞之大怒,
(1) 乙未,大將軍裕親王福全帥師啟行,裕親王將行, 上御太和門,大學士伊桑阿捧 敕,大學士阿蘭泰捧印授王。   《摘錄: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親征平定朔漠方略 卷七 第18頁》   (2) 撫遠大將軍 多羅信郡王鄂扎疏報:臣等帥師往察哈兒爾 於是月二十一日次岐爾哈泰 偵知賊屯達
康熙十四皇子胤禎(禵)生於康熙二十七年,從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的康熙朝滿文朱批奏摺全譯,發現最早先在康熙四十二年的滿文朱批奏摺中,得知康熙十四皇子大將軍王,少年時期15、16歲時名字就叫做 胤禎   544 胤祉等奏問十八阿哥病勢摺 康熙四十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臣胤祉等謹奏: 本月二十
雍正帝的名字胤禛與同胞弟弟皇十四子的名字胤禎如此相似。胤禛和胤禎漢文書寫乍看下十分相似,而胤禛和胤禎的漢文讀音一樣,滿文讀音書寫部份,「禛」寫作「jen」,但禎滿文讀音書寫在康熙朝時有兩種,一種是「jeng」、另一種是「jen」,禎這兩種滿文讀音書寫在康熙朝時是混用(如圖1所示),並沒有硬性規定。然
Thumbnail
雍正帝繼位之初,並沒有”康熙帝臨終末命八人同受面諭傳位見證 “的說法,最先只有 倉猝之間一言而定大計 的說法。   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召總理事務王大臣、滿漢文武大臣、九卿入,面諭曰:命朕纘承統緒。於去年十一月十三日、倉猝之間一言而定大計。 《清實錄雍正朝實錄》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卷5‚第
Thumbnail
從輔國公臣延信密奏遵雍正帝旨收繳胤禎奏書及朱批諭旨摺可以知道撫遠大將軍王胤禎(禵)當時從甘州離開回京時,胤禎(禵)交通工具是騎騾,是從容不迫的,並非騎馬趕路回京奔喪。而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七日見到延信時,才知道父皇康熙帝駕崩的消息,這也可以證實胤禎(禵) 從甘州離開時,並不知道父皇康熙帝駕崩的消息。
允禵,原名胤禎,玄燁第十四子,胤禛同母弟,生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十二日,康熙帝正式命皇十四子貝子胤禎(禵)為大將軍,親封“大將軍王”的頭銜,享有王爵的禮儀,此後在西北主持軍務達四年之久。然而清朝爵位中並沒有“大將軍王”封號爵位,不知道是屬於清朝爵位中的親王還是郡王爵位,從康熙朝滿
而在康熙五十七年十月(清聖祖實錄記載爲十月,皇清通志綱要記載爲三月),胤禎(禵)被任命爲撫遠大將軍,統率大軍進駐青海,討伐策妄阿喇布坦,封大將軍王,並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十二月,胤禎(禵)統帥西征之師起程時,康熙爲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率兵起程。上命內閣大臣頒給
Thumbnail
甲午十三,戌刻,上崩于暢春苑。上宴駕後,內侍仍扶禦鑾輿入大內。相傳隆科多先護皇四子雍親王回朝哭迎,身守闕下,諸王非傳令不得進。次日至庚子十四至十九日,九門皆未啟。(肖奭:《永憲錄》卷一,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71輯 沈雲龍 主編 ,文海出版社,,第55頁。)   甲午戌刻聖祖賓天。……十三阿哥允祥、
Thumbnail
由臺灣中研院史語所的滿語專家清史學者 李學智先生 指出,中研院史語所內保存著康熙六十一年11月13日至12月28日的滿文《上諭檔冊》共有75件,其中有一件翻譯內容如下:“康熙六十一年11月14日諸阿哥等奏:恭閱尚書隆科多撰書《遺詔》。奉旨:是。著交內務府、翰林院會同撰寫。” (節錄 雍正稱帝與其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