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去世,德妃烏雅氏的反應非常不尋常

康熙去世,德妃烏雅氏的反應非常不尋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康熙去世,德妃決意從殉

 

康熙去世,德妃烏雅氏的反應非常不尋常,她要“決意從殉” 追隨先帝於九泉之下。《永憲錄》是這樣記載的:我自幼入宮為妃,在先帝前毫無盡力之處,將我子為皇子,不但不敢望,夢中也不思到。我原欲隨先帝同去。今皇帝說,太后聖母若隨皇父同去,我亦隨太后聖母同去。哀懇勸阻,未遂其志。(摘錄《永憲錄》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卷4一‚第317行) 雍正帝苦苦哀求,聲淚俱下,而德妃烏雅氏烏雅氏仍堅持要死。最後實在沒轍了,雍正帝說:「如果母親非要隨皇父同去,我這個皇帝也不當了,願隨母親同去殉死。」因為自己要殉死也讓大清皇帝跟著死,這是絕對擔當不起的天大責任,德妃烏雅氏才答應不再殉死。

 

雍正也在《大義覺迷錄》中提到,內容和《永憲錄》記載的差不多:皇考升遐之日,母后哀痛深至,決意從殉,不飲不食。朕稽首痛哭,奏云:「皇考以大事遺付沖人,今聖母如果執意如此,臣更何所瞻依,將何以對天下臣民,亦惟以身相從耳。」再四哀懇,母后始進水漿。(摘錄《大義覺迷錄》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卷1‚第23行)

德妃烏雅氏絕水絕食的地步,讓雍正感到非常的難堪,但卻有無可奈何。康熙帝早已廢止了人殉的制度!所以德妃烏雅氏堅持殉死是不正常的現象。

 

2. 拒絕登基前皇帝行朝太后禮及拒絕行慶賀禮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德妃烏雅氏就表示:“欽命予子纘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摘錄《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卷2‚第41行。)

雍正登極大典時,雍正帶著文武百官給皇太后行跪拜大禮時,德妃卻說:“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摘錄《雍正朝實錄》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卷1‚第45行。)不接受百官朝賀,儘管諸王大臣再次固請,德妃烏雅氏就是不答應。最後雍正帝親自出馬向皇太后哀求,烏雅氏不得不答應接受皇帝的行禮,但她要求今晚於先帝梓宮前拜叩謝恩後再行回宮。

農曆的正月初一日、冬至、皇帝誕辰萬壽節合稱清朝的三大節,按慣例,在元旦這一天,皇帝要率文武百官給皇太后行慶賀禮。禮部在十二月二十一日上疏奏請:元旦佳節,皇帝具禮服詣皇太后宮行禮。王公大臣官員各依班次行禮。禮畢,皇帝升禦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當雍正帝將這件事告訴母后時,烏雅氏卻說:「前皇帝登極,钜典攸關,故勉從諸王大臣之請。今雍正元年元旦,尚在百日之內,何忍即行慶禮?」因為烏雅氏的抵制,不僅給皇太后行禮未能進行,就連皇帝在太和殿接受朝賀的事也被取消了。

 

3. 拒絕遷入慈甯宮,拒上太后徽號

雍正請生母按照清朝祖制接受太后的尊號,烏雅氏不答應;請接受百官朝賀,烏雅氏還不答應;最後還請烏雅氏搬到寧壽宮(歷朝太后所居的住處),前據王大臣等、合詞虔請,敬上仁壽皇太后尊號。盛德謙光。屢辭不允。諸王大臣援引舊典。懇求再三。始蒙慈允。(摘錄《雍正朝實錄》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卷2‚第64行。)也拒絕接受太后的尊號,直到雍正元年5月崩世,仁壽皇太后尊號也未及舉行冊尊典禮,最終雍正只得追封其為“孝恭仁皇后”。烏雅氏仍舊不答應。自己親生兒子繼承大統無疑理當高興的,可是,烏雅氏並不高興,不但不高興,而且還因為種種難言之隱居然導致了暴死的結局,這種完全不合情理、不符常理。


avatar-img
探索歷史 真相藏於細微之處
0會員
33內容數
喜好探索歷史 真相藏於細微之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祭天是皇帝的專利   歷代皇朝祭祀天地是古代帝王的權利,未經許可其他人都不可代替祭天,就是為了彰顯君權神授代天行政的普遍政治意義。然而皇四子胤禛恭代祭天,能透露出康熙皇帝儲君遴選皇位继承人嗎? 而從康熙實錄統計出康熙帝遣官及大臣 告祭天地、太廟、社稷共 34次,皇子有7次。康熙六十年及康熙六十一
平定西藏論軍功   雍正元年八月,兵部分別議敘陝西、四川、雲南官兵、平定西藏功。得上旨。平定西藏、乃自古未至之絕域。所以皇考曾有從優議敘之旨。況皇考當春秋高邁。備兵于極邊。宣揚威略。峻德鴻功。允垂億萬斯年之美政也。此一次議敘軍功。前固無例可援。後亦不得為例。將軍延信、著封為貝勒。從雍正朝實錄可知
康熙五十四年,這一年準噶爾策旺阿拉布坦公然內犯,侵略新疆的哈密,挑起大西北戰事,當時清聖祖讓禮部尚書富甯安帶兵出征,廢太子胤礽看到了復出的希望曙光,此時他正積極策劃跳出圈禁牢籠,希望求得領兵前往西北戰事的爭取立功的機會,重新得到康熙帝的信任和垂愛,取回皇太子寶印,廢太子胤礽第一個跳出來爭取大將軍職務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日,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時,胤祥一同也被牽連,而康熙帝在痛斥太子的滿文上諭中,同時也提到了對他太子核心黨羽的處置辦法,說:“現其(允礽)黨羽內,雜搜資訊及畏威而附和者亦多,皆從寬不究,此外,索額圖之子格爾芬、阿爾吉善及二格、蘇爾特、哈什太,皆著立行正法,富爾敦,著交予其父馬齊,拴九
皇十三子胤祥生於康熙二十五年,胤祥小胤禛八歲,他倆雖非同母所生,但他們兄弟倆表現出兄弟手足情深,雍正帝在怡親王胤祥過世後寫了大量懷念乃弟的上諭及祭文,其中多處提到,他與胤祥自幼感情就很深,比如:“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比長,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每歲塞外扈從,形影相依。賢弟克盡恭
康熙帝圈禁皇十三子胤祥一事,我們是從弘旺所著《皇清通志綱要》一書中方才得知皇十三子胤祥因康熙廢太子一案,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長子、皇十三子圈禁……十一月,上違和,皇三子同世宗皇帝、五皇子、八皇子、皇太子開釋。”摘錄:《皇清通志綱要 五卷 第57頁 五石齋抄本 》。   然而康熙四十七
祭天是皇帝的專利   歷代皇朝祭祀天地是古代帝王的權利,未經許可其他人都不可代替祭天,就是為了彰顯君權神授代天行政的普遍政治意義。然而皇四子胤禛恭代祭天,能透露出康熙皇帝儲君遴選皇位继承人嗎? 而從康熙實錄統計出康熙帝遣官及大臣 告祭天地、太廟、社稷共 34次,皇子有7次。康熙六十年及康熙六十一
平定西藏論軍功   雍正元年八月,兵部分別議敘陝西、四川、雲南官兵、平定西藏功。得上旨。平定西藏、乃自古未至之絕域。所以皇考曾有從優議敘之旨。況皇考當春秋高邁。備兵于極邊。宣揚威略。峻德鴻功。允垂億萬斯年之美政也。此一次議敘軍功。前固無例可援。後亦不得為例。將軍延信、著封為貝勒。從雍正朝實錄可知
康熙五十四年,這一年準噶爾策旺阿拉布坦公然內犯,侵略新疆的哈密,挑起大西北戰事,當時清聖祖讓禮部尚書富甯安帶兵出征,廢太子胤礽看到了復出的希望曙光,此時他正積極策劃跳出圈禁牢籠,希望求得領兵前往西北戰事的爭取立功的機會,重新得到康熙帝的信任和垂愛,取回皇太子寶印,廢太子胤礽第一個跳出來爭取大將軍職務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日,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時,胤祥一同也被牽連,而康熙帝在痛斥太子的滿文上諭中,同時也提到了對他太子核心黨羽的處置辦法,說:“現其(允礽)黨羽內,雜搜資訊及畏威而附和者亦多,皆從寬不究,此外,索額圖之子格爾芬、阿爾吉善及二格、蘇爾特、哈什太,皆著立行正法,富爾敦,著交予其父馬齊,拴九
皇十三子胤祥生於康熙二十五年,胤祥小胤禛八歲,他倆雖非同母所生,但他們兄弟倆表現出兄弟手足情深,雍正帝在怡親王胤祥過世後寫了大量懷念乃弟的上諭及祭文,其中多處提到,他與胤祥自幼感情就很深,比如:“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比長,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每歲塞外扈從,形影相依。賢弟克盡恭
康熙帝圈禁皇十三子胤祥一事,我們是從弘旺所著《皇清通志綱要》一書中方才得知皇十三子胤祥因康熙廢太子一案,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長子、皇十三子圈禁……十一月,上違和,皇三子同世宗皇帝、五皇子、八皇子、皇太子開釋。”摘錄:《皇清通志綱要 五卷 第57頁 五石齋抄本 》。   然而康熙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