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相應一念佛-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10 位追蹤者
當令是法久住不滅。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淨土。
avatar-img
13會員
361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欣厭之心要切,欣慕極樂世界,厭離娑婆世界。對於娑婆世界的種種,進一退九,退緣這麼多,願意早點離開,但不是永遠捨棄它,往生之後,還可以再回來度眾生。所以,不是在極樂世界不回來了,要趕緊回來,見了佛之後,馬上回到這娑婆世界來度眾生。念念不忘眾生!
Thumbnail
觀音就是極樂世界補佛位的,彌勒就是這個世界補佛位的,當來彌勒成佛,所以,有這二位。五位中,一位是阿彌陀佛,一位文殊,一位普賢;文殊大智,普賢大願。觀世音菩薩是極樂世界的補處,將來他補佛位。彌勒菩薩是咱們這世界補佛位的。這麼幾位,都在極樂聚會,以證明極樂世界和華藏世界無二,沒有分別。
Thumbnail
諸佛的法界,徧攝徧融。咱們本師的法界、阿彌陀佛的法界,如電燈光,這燈那燈都打開,這些燈所放的光,你攝我,我融你。佛剎也如此。所以,彌陀全體是毘盧遮那。極樂世界,一切不離開華藏。隨眾生心,而各各所見不同,千差萬別,而佛本來恒常不動。
Thumbnail
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無量無邊的阿彌陀佛,不但是阿彌陀佛,一切佛都包括在裏頭了。一就是多,是《華嚴》的道理。「能于一佛念念相續」,能於一個佛一念一念相續了,你就能在念念之中見到三世一切諸佛。所以這是最勝方便。這個事誰都辦得到,誰都有空,坐下來,雜事不想了,就念一個佛,老念,就這樣念佛,能見三世諸佛。
Thumbnail
佛有無量無邊功德,出生諸佛的報身佛、化身佛。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法身是最高的成就。從佛的法身出現報身、化身。用這變化身來救度眾生。阿彌陀佛放光作什麼?十方世界念佛眾生,佛光都會攝受,而且不放棄不捨離我們。所以說我念佛時,就是佛念我時。你能念佛,就因佛也正在念你,攝受你,你能念佛還有什麼畏懼?
Thumbnail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無窮無盡的佛,隨時隨時在那裏成佛。而且此心廣大周徧,無處不有,永遠是不離不斷、無有休息。「心作心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現在念佛,就是「是心作佛」,你作佛這個心就是佛。一切如來,都是不離這個心成正覺。佛的成就,就是知自心,如自心,證自心。此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Thumbnail
一切世界有主。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主,觀音、勢至、諸大菩薩都是伴。「主伴交融」,說主,則伴在其中;說伴,則主亦在其中。彼此交融,主伴不二。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佛,說是專,也是普,此即不可思議之處。
Thumbnail
《華嚴》講四種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只有《華嚴》講得最清楚透徹,《華嚴》的特點是事事無礙法界。《華嚴》有十玄,因此最尊。今此「論」名為《華嚴念佛三昧論》。
Thumbnail
一心念佛。心佛雙泯。即心即佛。非佛非心。盡于十方三世及一一毛端量處。念念佛出世。念念佛說法。念念佛滅度。一以自心無邊智行而為其體。本具三身。一念相應。名為念佛三昧。入此三昧門。即能徧攝一切諸三昧門。入此三昧門。即能徧攝一切諸三昧門。
Thumbnail
此品是淨宗最著名的四十八願,由夏蓮居老居士就五種無量壽經原譯本會集而成。原本艱澀繁複之文字,使之爽朗簡潔,但仍採用原文未改一字,謂千百年無量壽經之最善本。有此一經則大藏經均變成此經解釋之文。學佛終極目標就是導歸極樂。善導大師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所以本經為學佛最高指導原則。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