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投資心法】寫給凡人如你我的股票投資入門ABC(二):為甚麼投資?

2021/01/1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上一篇文章,提到一個問題,我想幾乎任何時候都會有人想問,包括現在:
牛市是不是快要結束?我現在進場會不會太晚?該不該等股災爆發再入市?
雖說2020年3月的股災,到現在也還沒滿一年,但因為去年下半年累積的漲幅實在太驚人了,難免會讓人不安。毫無疑問,如果現在進場買高增長的中小型科技股,必然要承受較大波幅的心理準備。像我的最大持倉TTD,在去年12月創下972元的歷史新高後,在沒有什麼特別壞消息的情況下,在今年1月初急遽跌至740元,累計跌幅超過兩成。我想兩成的跌幅,對很多人來說都不是小事。
TTD我從2018年8月7日就開始買入,其後陸續加碼。持有到現在,即使不算去年3月那次股災,也經歷過相當多次大幅下挫。印象比較深刻是2019年下半年,那半年間中小型成長股的動能減弱,TTD從8月270塊左右,反覆跌至10月的180塊上下。如果買在8月高點,那麼跌幅就是超過三成。
The Trade Desk(TTD)股價走勢圖/兩年
2021年上半年,中小型科技股有沒有可能重複2019年下半年的情況?我想這個可能性沒有人敢完全否定。那現在還是買點嗎?我認為,這視乎你怎麼回答標題提出的那個問題——「為甚麼投資?」

賺大錢簡單,賺小錢困難

廢話!當然是賺錢。但是,你想賺大錢,還是小錢?有些人會說,我不敢奢求在股市賺得大錢,就短進短出,賺點少少的買菜錢就好了。那麼我會覺得,這樣反而是難度高而且風險也高的想法。
股價短期內會怎麼走,我想全世界沒有一個人敢跟你打包票保證;至於半年內的經濟狀況如何,專家可能會有一些分析預測,但對普通人而言也是不容易掌握。但是,一種成功的商業模式,或是一個長期的產業趨勢,只要我們稍為留意一下周遭環境其實都不難掌握。像是平台經濟(微信、臉書、淘寶),軟體即服務(SaaS),及新能源電動車(特斯拉)等等,都是過去幾年俯拾皆是,容易賺錢的主題。
因此,猜短期走勢極難,估中期走勢也難,看長期反而比較簡單。因此,我們也可以說,賺大錢簡單,賺小錢困難。
如果只想短進短出,短時間內賺點快錢就離場,我想任何時候入市都很難。但如果願意捨難取易,下定決心只做長期投資,把眼光放到最少十年以後的世界,那麼不管甚麼時候都是買點
當然,前提是要做好風險控管。在這個部分,我在上一篇已提到一些,像是「不應該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加碼不要太快」等等。

「避險」的第三種心法

在此基礎之上,我想進一步介紹一個技巧,可讓自己的投資組合更能承受風險。股市總是有漲有跌,跌的時候看著自己的盈利甚或成本瞬間蒸發,心裡不好受,或想做些事情來「避險」,人情皆然。
一般提到的避險方法,無非是做空股市、買反向ETF,或是減持股票。然而,散戶如果資金不多的話,做空股市或買反向ETF都不是好選擇,一來技術難度比較高,二來你買的反向產品未必真能對沖手上持股的下跌,還可能會「雙殺」,到時候心理就更難受。像是如果滿手都是中小型成長股,而你跑去買SQQQ的話,滿多時候都是大盤漲而成長股大幅下挫,那買來的SQQQ就完全沒路用,還一起跌。
有另一派說法是說,散戶想避險,就直接減持股票就好了。這說法雖說一定沒錯,但缺點也很明顯,即你減持之後,在下跌期間,請問你要什麼時候買回來?回漲時候你如何確定是否只是「死貓反彈」?一旦漲穿賣出價,又是否有勇氣追價買回?還是從此減持那部分就買不回來了?我想只要在股市待過一段日子的,都不乏望「股」興嘆的經驗,那麼減持就不是避險,而是避掉將來的盈利。
我自己是幾乎不做「避險」的,但並非沒有風險控管。除了建立投資組合,以及把注碼分散去買之外,最重要是「歐印」前,要先為投資組合建立「安全幅度」。所謂安全幅度簡單說就是「盈利」。假設你總資產有100萬好了,第一批先慢慢丟完20萬元在股市,如果一段時間後你用這20萬賺到6萬塊,獲利30%,你就擁有了23%的下跌「安全幅度」(即從26萬跌回20萬,你的持股需下跌23%)。如果你認為23%是足夠的話,就再加碼10萬元,如此慢慢隨著盈利增加再疊加上去,就相對比較可以應付多變的市況,而又不怕自己受到重創。
如果是另一種劇本,就是丟完第一批20萬就下跌的話,可以參考上一篇「加碼不要太快」的部分。從上面TTD的例子可以看到,增長股調整時候跌個兩到三成是家常便飯,如果很想在下跌時候加碼一次的話,那就大概抓個最少兩成。像是如果20萬跌到剩16萬,那麼可以考慮這時候再丟10萬元進去。假設還繼續跌,那就停止加碼股市,直到你看到盈利為止。這樣以總資產來說,你也只有30%資金「被套」而不至於受到重創。
三苗過去兩年成長股組合表現
上圖大致是我過去兩年,成長股組合的表現。綠線是成本,紫線是市值。可以看到在去年3月,即使遇到這種多年難得一見的大股災,也沒有跌穿成本線。在最恐慌不知方向的時候,持股就不增不減。直到看到股市慢慢回溫,又浮現出盈利,然後才慢慢找好標的加碼上去。操作上大概就是如此,以上是第二篇。
  • 【立即訂閱|美股投資十日談:每月更新四篇付費會員限定文章,包含產業背景與營利模式深度剖析,以及根據「歷史縱向估值法」進行的財報數據整理與分析,還有許多專屬福利,幫助你更好地駕馭高波動、高估值的市場環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2K會員
557內容數
致力成為美股投資者的市場指南和行情溫度計。透過本專欄,讀者可以:一、掌握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心法;二、透過「歷史縱向估值法」,追蹤選定企業的財報表現;三、追蹤軟體股估值行情,尋找投資機會;四、掃瞄美股整體市場行情,洞察不同產業的資金流向;五、提供模擬組合紀錄,長期追蹤表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