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高敏內向者,你/妳也是?

2020/04/10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我的內心衝突,源於我在社會化之下,佯裝了多年的外向者,遺忘了內向的真實。但它卻奸詐的在我內心深耕茁壯,累積衝擊著內在精力,直到我從內到外完全疲憊、崩塌,寧願與世隔絕。身心科醫師擔心的是我「與世隔絕」的意圖,還好,我只是以SOHO接案,作為隔絕的手段。
—1— 社會化
社會化。
我們如何回應社會期待我們的樣子,進而,將自己塑造成那個人格設定(人設)的過程。
國中時,我參加過中文演講、英文朗讀比賽。也經常為全班念讀課文。
高中時,我參加過採用「奧瑞岡333」制的正式校外辯論競賽。
高中時,還因參加古典音樂社的緣故,校慶時在全校前面彈鋼琴。
初入職場,在媒體出版業的業務部門,同事們甚至笑稱我「花蝴蝶」。
這樣的孩子,有一枚「活潑外向」的標籤,真實到,連她自己都信以為真。或許社會化的過程,從孩提階段就已經展開塑造,裝久了自己都以為是真的。
—2— 社會化,過程。
社會化,過程。
開朗、外向,積極的代名詞;自閉、內向,消極的代名詞。一個孩子,當她內斂的超齡,我們總覺得老氣橫秋的怪異,感覺孩子就該表現得像孩子的年紀。
_在學校_
知道答案的舉手、積極參與的加分、要跟大家一起玩...這是性格外向者的天生紅利。
_原生家族 / 婚後的夫家家族_
逢年過節、親戚魚貫,有些長輩會「主動搶著」提點:「有沒有叫人?大聲點啊~」以侵略,鞏固他的權威與掌控。而另一型態的長輩,會傾向表明對方是誰,以侵略性較低的「引導」,使晚輩自然而然的表達禮貌。
但主動外向的孩子(晚輩),總更得長輩緣。原因無他,因為帶出去有面子啊。能帶出場的晚輩,就像名牌首飾、社交貨幣,隱含著炫耀的功能,彰顯著「家教」得宜,期待別人的誇獎。
_出社會_:
每當主管現身、巧遇客戶,身體都會敦促著自己:「快上前招呼啊!留下好印象」搭電梯一分鐘,也要結構化講出立場簡報,任何時刻表現出積極才是對的。商業書籍裡,溝通說話、說服術,全都是以「積極立場」教的。
國小之前的事,我還記得一件,仍印象深刻。那是爸爸公司的家庭日,小朋友們被推出去玩團康,幾乎所有的小孩都主動奔跑上前,除了我。我小小的身體,躲在爸媽的腿後面,大人們團團靠攏,殷切呼喊著「來啊 來玩」,我尷尬緊張的臭起了臉,這讓家長挺沒面子的,孩子怎麼這麼不落落大方?記得我爸扯著嗓門,嚷著問我:「妳是自閉症嗎?」
作為一個孩子,是特別難有自由意志的。由外向性格的家長權威,去養育內向性格的孩子,總會有衝突,如果表面風平浪靜,那衝突,則是落進了孩子的心底,隨著年齡累積而壓抑或釋放...
稍微懂得這層社會規律後,我從小就很快適應了。將自己調適成迎合社會期待,或是超乎期待。「社交花蝴蝶」像是誇讚、又像榮耀,也因此獲得額外的紅利。但無形之中,我是加深了那層固化的加害者,彷彿只要我自己活得好、侵佔了資源,別人,那些躲藏、遮掩、吃虧的內向者,我便顧不著了。為了提升外顯的溝通技能,我廣讀溝通書籍,其中包含「銀座媽媽桑的說話術」- 當個會說話、有手腕的女人。但我始終知道,自己是個「加害者」。
—3— 內心崩塌。
內心崩塌。
內向者與外向者的區別在於:
內向者的精力,是由內而外的,能自我滿足,外部的則是「流失與刺激」。
外向者的精力,是由外而內的,無法自我滿足,須從外部「索取與補充」。
因此,當一個人的身份,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虛偽不真實的自己,就像是一堆堆要圓的謊,直到,無法迎合別人期待時,內心逐漸崩塌、毀壞。失落、挫敗,甚至自我懷疑。那個過程,不是突如其來,而是不斷累積的沖刷。
群體:
以前,我出遊的照片,總是一群群人。我彷彿有融入群體,但內心卻是衝突。
聚餐吃飯,只要包含我超過三人,我就會從內心鑽出一份抗拒,得一直壓抑著。或是一群朋友、同事,談笑風生,我的內在自己就會疲憊,聊得風生水起,心裡卻毫無波瀾。假的自己,終究不能真。佯裝,逐年變得勉強、心累。我始終遍尋不著,合適自己歸屬的群體,又或者,我無法真正地融入群體?
_親密:_
當情感交往,從淺層走向深層,更多的衝突也隨之發生。跟某些人交往時,總會有種受挫,是難以落於文字的。直到後來,我才知道,當對方的精力是向外索取型,對我而言,那不是補充而是我得給予,被索取的流失、掏空,當然會受挫。因為對「真實我」是高敏感內向特質者而言,那是一份無止盡的情緒勒索,對方卻無法提供我回補精力的資源,雙方終將走向耗竭。
_情緒勒索/來自權威的情緒勒索:_
在遇到現在的先生時,他以前的身份,是大我十一歲的主管,他可以整天都不說話,或講話很小聲但堅定。我以為跟他相處如此自在,或許是因爲從上而下(權威角色),他扮演著給予,而非索取。當我的工作領域,受到外在侵犯,他也能適時以他的身份,替我畫出邊界,讓我感覺安穩舒適,他本人就是如此顯著而沒有遮掩的內向者。跟他一起,我有尋獲本質的感受,本我自在。
而那畫出邊界的能力,才是內向者們應該學會的技能,適時保護自己的精力能量。只是內向者能觀察到別人需要幫忙,而出手幫人,但卻未必知道如何求助、幫忙自己。
離開那份工作,也形同離開他為我設定的結界。到外頭闖蕩後我才知道,從上而下(權威角色)幾乎都是索取。他們必須索取。他們狹持著薪酬、獎金的紅蘿蔔,要符合期望,就能拿到獎賞。要在真實社會存活,有時間想著什麼自由意志,還不如多想著「錢」從裡哪來?怎麼發揮員工價值,幫公司多爭些錢。
然而這些不會壓垮我。
真正壓垮我的是:進步的科技,使人斷送保持安全的距離。
急、速、便捷,訊息上百則的紅點、聚眾成群不斷累增的群組,瘋狂震動、瘋狂閃爍,回應!快回應!處理!快!
每個人的發言,湊成一條流水瀑布的訊息,在群組裡、在會議室裡。而有價值的發言,像是在河流裡掏洗著金沙,一點點,但沒有人偷懶,全都奮力淘洗著金沙,有勞動、有收入。作為一個想凡事盡責、無可挑惕,讓別人無法「嘴」的員工,想接住每一分鐘的來自老闆、同事、下屬的期待,我終於發現,我無能為力。連想自己靜一靜的空間,都不復存在。千萬次想砸了手機、刪了line。
而我想回應每個人的期待的意圖,卻太帶給別人威脅感、與企圖心的壓迫感,偶而,能聽見別人在我背後的嘴在說話,憤怒?不,對一個疲憊不堪的人,有時間憤怒,寧可思考如何恢復體力、走下去。我一心只想解決,我自己、個人的問題。
—4— 自我修復。
自我修復。
一年前,選擇當個在家工作的接案人,或許也是個不得不如此的決定。
我,熱愛工作,因為它能展現我的價值,但我卻,不知再如何與人相處。特別是崁入群體之間,融合可能有差異的價值觀、成熟或不成熟的思想模式,除了要能做事,還得特別會做人。天地之大,我已經不確定,哪裡能容得下我這等內心脆弱、抗壓力低的小小角色。
接案,使我與我熱愛的世界,保持一點有如婆媳之間的甜蜜距離。
今早的太陽光暖洋洋的,照得我身心舒暢,「自然光」與「慢音樂」是我精力中的調節環。早晨在洗漱時,忽然想起昨天碎念老公的內容:「廁所才一點大,洗個廁所,給我分成地板、馬桶、洗手台,一次一點,不同天洗。」碎念他時,我氣噗噗的,但今天突然有啟發。他,是對的!
「保、守,才有真敏感。」
*內向者的精力,是由內到外的。*
將精力想像成蓄著水的浴缸,會有流進的水、流出的水。開始覺察之後,我發現自己的精力回補機制、流失狀態,還有保持穩定的調節機制。(如下圖)
我自己的精力覺察
_回補:_我需要 Something New。
新知、新景緻、新創作、新發現,能使我充滿能量。
_流失:_防範一些,外界干擾的 Too Much。
過多的互動、過多的人際、過多的期待與過多的回應,這些都是使我的精力快速流失的項目。
_調節:_保持穩定 Slow & Cut
1.整理、斷捨離,通過整理物品、整理資訊,達到整理內心的功效。
2.分次進行,一次完成有時會精力流洩過多,不如分次進行,不痛不癢。(因此老公將廁所分次洗,也是保護他自己精力快速散失的必要手段)
3.「慢」音樂、自然光,通過輕緩的旋律,避免讓腦袋在空轉時,淺意識仍不斷思考、選擇、決策,無形中也會讓精力耗散,免得回過頭要弄正事,就已累了。
4.必要時,關閉外連。如果是在家工作的接案者,關閉外連,就形同在家。而有時我會關閉網路,遠離手機或電腦,獨處,能使我的精力流得更加順暢。
—5— 總結
總結
1-提到社會化。
有些人設,是他揉掉自己,迎合對方想看到的樣子,並不是他本性如此。人與人相處,或許少點評判,多點發自內心的尊重,世界將會更好。
2-提到社會化,過程。
內向者其實並非缺乏社交自信,而是缺乏「社交意願」與「親和動機」。
無論是對孩子、另一半、任何人,以引導勝過命令句,都是體貼的表現。
然而,任何一種「說服力」,或許都是一種廣義的情緒勒索,因此我將放棄說服別人。
3-內心崩塌。
如果生性內向屬性高、高度敏感,或許也伴隨著一點完美主義。那,別等到耗竭自己才去正視。完美主義的人,沒有所謂輕重緩急。每件事,都想做好,因此每件事,都非常消耗精力。當別人隨意的批評:「這人抗壓力低」。只說明了,對方並不理解每件事都想做好,壓力會有多大,因此不用往心裡去。
而人脈,也不用急著「經營」。聽過:「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嗎,我們若對他人有價值,人脈自然會開啟。
4-自我修復
內向屬性高者,多留給自己一點喘息空間。如果沒有空間,建議先去看兩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北極拉橇犬/野性呼喚」。
「肖申克的救贖」會告訴你,夢想是個好東西。在心裡的某一處,你會擁有自由,即使身在監獄(肖申克是監獄)、現實桎梏的監獄,內心仍擁有不會受到管束的自由意志,或許通過音樂能稍微獲得滿足。那,就是我們的喘息空間。
「北極拉橇犬/野性呼喚」巴洛那隻狗,會啟發你,當你本性是歸屬於天地之開闊時,根本不用擔心受限在這裡、也不用擔心是否需要乞憐迎合別人的期待。而且,真正尊重你的人,可能不是激賞你的人(拉橇送信的黑人),而是平實地尊重、平等對待你的人(拉開帳篷讓巴洛進入過夜的尋路老人)。
套一句正念思想的話作結:
「你/妳,已經是最完美、最獨特的人。你/妳唯一要做的,就是完整的展現自己。先把自己呈現出來,然後以開放的心,等待合適的連結啟動。」
記住,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連花木蘭的爸爸都知道,花即使開的晚了,那朵花也終將是顯眼的。別急)
所以最核心的還是,要把自己該做的、本分的事情,做好。可以用高要求或逐步精進的方式要求自己,拿出像是磨手藝的匠人心智,去對待自己的成品。世界不會管我們是內向還是外向,世界只會問,你要拿什麼,與祂交換?
生活旅程,離不開的那些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