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

含有「內向」共 19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這個鼓吹「主動出擊」和「速食戀愛」的時代,很多內向的人可能都曾懷疑過 「是不是我太慢熟、太安靜,所以沒有人會喜歡我?」
Thumbnail
這世界接納外向者的活潑、外向、大方性格,而內向者退縮與恐懼讓人想幫他們往外推,其實這麼做只是本末倒置。本書介紹七大社交策略與面對外界七個方法,讓外向者們知道:內向也有活潑的一面。你不用強迫要讓自己外向,你擁有別人所沒有的細心,也能在這世界發光發熱。
Thumbnail
這幾年很常聽到E人、I人、社交恐懼、社交恐怖份子, 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以前外向常被當作是優勢,內向是劣勢, 外向的人喜歡互動不怕生、好約又能帶動氣氛, 你找內向的人出來,他還要約1休1, 一天出來8小時可能就想烙幹了, 禮拜日一律對外開放到下午,晚上要回家休息。 沒錯,就是我。
許多人對人脈經營感到焦慮,尤其內向者常認為自己不擅社交。然而,內向與外向僅是能量獲取偏好,而非能力差異。人脈經營像耕作,內向者具備傾聽、觀察、好奇心等優勢。 關鍵在於掌握「給予、接受、互惠、耐心」的藝術,透過真誠的自我展現建立關係。找到讓你樂在其中的社交方式,內向者也能建立起堅實且有意義的人際網絡。
Thumbnail
投票
你最希望拓展哪方面的人脈?
5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A.H.-avatar-img
2025/07/23
其實外向或內向背後有一位 #生物學操控手 -多巴胺姑娘₯。內向還是外向,可以問問多巴胺姑娘₯喔! 試試美國《科學人》的20題 #內向還是外向 的 #測驗遊戲? (重啟公開閱讀限定一天) https://vocus.cc/article/66613dc6fd89780001c7fb00
我和安靜是種超能力的作者 Jill 一樣,從小就有種想「躲起來」的傾向。走在路上不想遇到熟人,看到電梯門快關了就會加速按下關門鍵。大家總喜歡那種活潑開朗、嘴甜臉笑的小孩,但我就是那個從小就臉臭的類型,從小被媽媽碎念了多少次。 直到最近,我才開始發現臉臭其實也有好處。可以幫我自然地避開不少社交麻煩—
Thumbnail
董仲舒陽尊陰卑的提出,對於政治生活中的君尊臣卑,社會生活中的男尊女卑,家庭生活中的夫尊婦卑等倫理政治規範的形成,起了理論奠基的作用(也成了中國傳統社會女性許多生命悲劇的源頭)。
Thumbnail
靈感太多又沒有學會抉擇,會使靈我意識主導者呈現遇事猶豫不決,行事優柔寡斷,處事溫吞愚怠的行為表象。 即使內在如大水沖刷心靈般的運轉不息,種種考量考慮,與靈感此起彼落的來回激盪,可惜人們是看不到水型小孩內在努力的......
Thumbnail
👉本書作者從小個性就非常怕生。大學畢業後,從事銷售工作,憑藉獨特的「沉默銷售法」,在短短十個月內就成為全國業績達成率第一名。他針對個性內向的業務人員,開發出一套「步驟式業務推廣法」,經過他的訓練,不需要好口才的內向者,同樣可以締造出亮麗的業績喔。
Thumbnail
許多人在職場上常因個性內向、慢熟,導致努力不被看見,本文教你如何透過一些小技巧,讓你的付出被看見,避免因個性而造成誤會。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