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側記】創作者經營術1:社群觀察與行銷(社群/自媒體篇)

【活動側記】創作者經營術1:社群觀察與行銷(社群/自媒體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18/4/11   (三)

字立字強|創作者經營術 1:社群觀察與行銷  @CLBC

這次SOSreader對於創作者經營的系列活動由前Yahoo奇摩社群經理施典志主持,並邀請INSIDE主編李柏鋒對談。

也許是因為兩位講者以對談方式進行,偶爾是彼此補充,偶爾是觀點碰撞,現場互動相當熱絡,據說接下來還有一系列關於創作者經營的活動,個人覺得滿值得期待的。

另外因為活動內容非常豐富,所以這份側記會分為「社群/自媒體篇」和「行銷篇」。

社群是一群有共同興趣的人

「社群是什麼?」一開始講者就拋出這個問題。

根據現場的答案,它可以是:一種Party/SNS/打群架/有共同興趣的人

如果抽掉興趣這個成分,這個社群可能會變成一盤散沙。

社群是一個網狀的結構,沒有一個特定意見領袖的,但對個人品牌而言,這個意見領袖的位置很重要。對個人品牌而言,你的受眾(或說讀者/粉絲)會在你的領域非常相信你。

從社群經營到自媒體

城邦文化創辦人詹宏志:「不要覺得做書做雜誌只是把內容寫出來印在紙上賣給讀者,而是對特殊興趣的經營。」

施典志特別強調「對特殊興趣的經營」這件事:自媒體某種程度來說就是社群,作者是內容生產者,而讀者是社群成員,作者在自己的社群裡是「教主」,讀者欣賞其中的內容和思考方式,因此內容和社群應是緊密結合的。

不要把創作跟經營社群切開,創作跟經營社群是一件事

而李柏鋒提到關於創作的一條龍產線,一人負責從無到有的進行採訪、內容生產、編輯上稿甚至上SNS是很常見的事。

內容生產和社群經營看起來是兩件事,但他也表示:「其實不要把社群跟內容生產分開,(社群經營)是非常重要的任務和工作,是內容生產中很重要的環節。」並且鼓勵大家將它當成自媒體經營的工作的一部分。

小型自媒體比大型媒體經營上更有優勢

傳統媒體的前提在於讀者沒有選擇,例如三大報時代或者尚未有第四台的時代,例如以報紙為例,一整份報紙買下來,大部分人只會看自己有興趣的幾個版,上面印什麼就得看什麼,選擇權是相對少的。

然而讀者的需求非常獨特,而讀者的選擇權對自媒體來說格外重要。

現在基於網路發展,讀者的選擇變多了,自媒體的聲量可能也能和傳統媒體比肩,知名youtuber就是如此。

內容與社群經營密不可分,社群既然基於特殊興趣而和創作者發生關係,如果創作者有了獨特的觀點、自成一套能夠說通的理論,就能打造自己的社群。

傳統媒體的轉型過程就是自媒體的機會

由於傳統媒體需要一定的規模才有辦法營運,例如報業就是得養許多記者、編輯,與高效率的印刷廠合作,並且保證運送通路的順暢,光是這些固定開支就會是個龐大的負荷。

然而現在的社會經濟模式不再能夠支撐高成本的遞送過程,其他更高效率或者能滿足更細碎化需求的媒體更多了!

新聞產業開始漸漸不找新聞系、大眾傳播系畢業的記者了,而是傾向找有某種特殊專業背景的人然後讓他受一些新聞學相關的訓練。

儘管其他專業背景者可能在新聞報導上的專業不如本科系,但他的專業見解、觀點對於該報導來說很有價值,像讀者關心的就不會單純是iphone新機何時要發表,而是深入到像「為什麼iphone拍照要AI要智慧化?」這樣程度的問題。

因為現在讀者已經不需要「單純地得知資訊」了,而是需要某個深入的觀點,能夠從專業切入核心並且深入淺出地剖析,這件事情就是有觀點的自媒體能辦到的事情。

部落格還是一個承載大量文字內容很重要的媒介

「在Google吃喝玩樂資訊的時候,排名前面的頁面大概有50%都是部落格耶。」

施典志提到部落格天生對搜尋引擎、對SEO很友善,比如它有大量的文字供搜尋引擎分析、有無分段有無關鍵字等,搜尋引擎可以非常輕易地判斷內容究竟是不是用戶想要的。

部落格是需要一定創作能量才有辦法持續經營的地方,並且部落格能夠乘載相當重度的內容。

舉例而言就像在FB貼三張照片、寫幾句心得作為美食紀錄大家都覺得很平常,但當我們去看美食部落格上的食記,就會更進一步想知道營業時間、價位、地圖、菜單等資訊。

至於很容易被提起的「部落格是否式微」這個問題,施典志表示,以前大家都寫部落格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沒有選擇,而在創作門檻更低的平台出現時就會出現用戶分化,沒有那麼硬的創作能量的人就會往其他平台走。

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李柏鋒比喻,經營自媒體就像讓一架飛機起飛那樣,起飛的時刻是最難、阻力也最大的,必須要全力衝刺才撐得起來。

養成創作的習慣、努力「飛起來」或做下去才最重要。

他舉自己寫部落格的例子,由於把部落格當論文來寫,前十五個月是完全沒有流量的,最難熬的是會覺得自己的東西沒有被看到。

但後來因為種種累積,流量開始起來了,尤其這些累積的文章他可以轉換形式表達,進而開設線上課程,甚至以後可以整理成書本出版。

他提到先前他的讀者問「已經寫了三個月卻沒有起色,是不是我文章有問題」,而他讀過對方的作品後表示:你的文章沒問題,但你要撐,要先熬。結果第四個月時太陽花學運,這位部落客的文章開始有媒體轉載,轉載後甚至邀他寫專欄。

反過來想,假設沒有先累積出一定的寫作紀律、穩定產能的話,即使憑空得到一個寫專欄的機會,也沒有辦法長久啊。


關於其他活動內容,敬請期待下一篇「行銷篇」囉!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幫我按讚、分享或者請我喝珍奶,非常感謝!

avatar-img
鄭閔之|自由接案研究社
23.7K會員
56內容數
為想知道怎麼成為自由工作者,並希望能順利接案維生的人,量身打造的細膩實戰攻略,從一步一步說怎麼寫履歷、怎麼弄作品集,到要怎麼讓老客戶幫你介紹新客人,都會有詳盡的解析,最適合有興趣踏入接案人生大門的自由工作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篇是電子書《接案滾雪球:單一案子六位數之路》的部分章節試閱,是我個人從上班族到裸辭接案過程的真實故事。 瘋狂搜集資訊 養病期間我也上過職訓課程,我媽整個不放心我,很努力想幫我找出路,所以也帶著我去上神奇的芳療課,我狀態可以的時候會好好上,但狀態不行的時候我得早退或是直接趴著睡,不然待會我就準備
本篇是電子書《接案滾雪球:單一案子六位數之路》的部分章節試閱,是我個人從上班族到裸辭接案過程的真實故事。 作為自由工作者,一天的生活對我來說蠻愜意的! 但因為我自己的工作型態是接案x 自媒體兩種複合,所以也會稍微提一下我的全部工作狀態 & 純接案狀態。
嗨嗨,很高興認識你,我是閔之~ 歡迎一起在「自由接案研究社」,探索如何變現你的才能,打造屬於你的「夢想工作」。 鄭閔之,一人事業顧問 專精於讓個體的才能發光發熱,甚至財源滾滾。 【實績資料】一些你可能有興趣的數字 六年全職接案經歷 工作不到一年、戶頭不到六萬就開始 接案單一案件突破六位
本篇是電子書《接案滾雪球:單一案子六位數之路》的部分章節試閱,是我個人從上班族到裸辭接案過程的真實故事。 瘋狂搜集資訊 養病期間我也上過職訓課程,我媽整個不放心我,很努力想幫我找出路,所以也帶著我去上神奇的芳療課,我狀態可以的時候會好好上,但狀態不行的時候我得早退或是直接趴著睡,不然待會我就準備
本篇是電子書《接案滾雪球:單一案子六位數之路》的部分章節試閱,是我個人從上班族到裸辭接案過程的真實故事。 作為自由工作者,一天的生活對我來說蠻愜意的! 但因為我自己的工作型態是接案x 自媒體兩種複合,所以也會稍微提一下我的全部工作狀態 & 純接案狀態。
嗨嗨,很高興認識你,我是閔之~ 歡迎一起在「自由接案研究社」,探索如何變現你的才能,打造屬於你的「夢想工作」。 鄭閔之,一人事業顧問 專精於讓個體的才能發光發熱,甚至財源滾滾。 【實績資料】一些你可能有興趣的數字 六年全職接案經歷 工作不到一年、戶頭不到六萬就開始 接案單一案件突破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