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鷹」真的存在嗎 (1):血鷹是維京人的殘忍酷刑,還是虛構的人體藝術?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血鷹 (Blood eagle) 長年來被當作是維京人最有儀式感的酷刑,或獻祭方式之一。從背後斷開肋骨後,拉出肺臟,猶如鷹翼般展開。史料紀載被「血鷹」過的犧牲者有 2 人——埃拉 (Ella) 與哈夫丹 (Hálfdan hálegg);不過維京人是不是真的如此熱愛藝術創作呢?

raw-image

「血鷹」如何有名起來?

「血鷹」從何時開始流行不易考證,自從 17 世紀,丹麥學者 (Stephan Hansen Stephanius) 為《丹麥人事蹟》(Gesta Danorum) 寫註釋時,血鷹就已編入解釋項目。直到 19 世紀,作為驚悚的維京式刑罰,已被廣泛接受。

進入 20 世紀,學界鮮少再考究其真實性,而是試圖研究「血鷹」意味著什麼,或是有什麼異教內涵;就像「維京人的牛角頭盔」那般,不意外地,最終它成為娛樂作品的素材。

2005 年小說家 (Craig Russel) 出版《血鷹》,之後又被電影公司 (Tivoli Film) 改編為同名電影 (Blutadler),於 2012 年播映。之後「血鷹」再度登台於《維京傳奇》(Vikings), 第 2 季的第 7 集,標題直接就叫〈血鷹〉。

raw-image

第一個被「血鷹」的北英格蘭國王

最有名卻不見得真實存在的維京人朗格納 (Ragnarr loðbrók),據說由於嫉妒兒子們各個戰功彪炳,也想再闖事業第二春(第一春可能是 845 年的巴黎圍城戰);不料被英格蘭北部的諾森比亞國王埃拉 (Ælla of Northumbria) 逮住,並殘忍地以蛇窟毒殺。以下故事背景交代一下:

  1. 當時英格蘭島尚未統一成聯合王國,維京人來攪和以前有 7 個王國。
  2. 朗格納的兒子們多半是歷史人物,而且確實都靠北強。
  3. 蛇窟毒殺的橋段,恐怕沒有真的發生過(說來話長,改天再聊)。

有一說,此舉引來朗格納兒子前來報復;但也有一說,這只不過是藉口,他們本來就想刷一波諾森比亞了。不論實際動機是什麼,朗格納的兩個兒子——伊瓦爾 (Ívarr hinn Beinlausi)、哈夫丹 (Hálfdan)——浩浩蕩蕩率了一大票維京人闖進諾森比亞王國,最終埃拉戰敗成為階下囚。

這起頭對英格蘭來說非常不妙,因為這就是史稱「異教徒大軍」(Great Heathen Army) 的序幕;往後他們勢力持續擴大,拿下大半英格蘭,建立名為「丹麥律法區」(Danelaw) 的維京人殖民地。

讓我們先回來關心一下「血鷹」的男主角埃拉。

raw-image

古北歐文獻裡的血鷹

《朗格納子裔的傳說》(Ragnarssona þáttr) 中,伊瓦爾和他的兄弟們想起殺父之仇,於是:

Létu þeir nú rista örn á baki Ellu ok skera síðan rifin öll frá hrygginum með sverði, svá at þar váru lungun út dregin.
他們將血腥之鷹刻在埃拉的背上,他們從脊椎上切下了所有肋骨,並撕出他的肺臟。

近代作品中「血鷹」的經典形象幾乎都可追溯至此,然而這部約莫 13 世紀的作品,後面還引用到更古老的《肯努特讚歌》(Knútsdrápa),稍後會談到。我們再把時間往前挪移一點點,看看早一個世紀的作品怎麼說。

從前提過幾次的 12 世紀丹麥史學家薩克索 (Saxo Grammaticus),在他的鉅著《丹麥人事蹟》(Gesta Danorum) 中也有描寫「血鷹」:

當他們逮住他(埃拉),他們命人在他背上切割出一隻鷹的輪廓,愉快地以最殘忍的鳥禽標誌來摧毀他們最無情的敵人。他們甚至不滿足於給予創傷,還在裸露的血肉上撒鹽。

這是文獻中唯一有撒鹽的「血鷹」,到底是需要多痛?

raw-image

《肯努特讚歌》留下的千古謎語

最後,讓我們看看最早的版本怎麼說。於 11 世紀寫下的《肯努特讚歌》,「血鷹」的橋段只有短短 11 個單字:

Ok Ellu bak, at, lét, hinns sat, Ívarr ara, Jórvík, skorit.
而埃拉的背,有人寓居,伊瓦爾,他的鷹,約克,切割。

是有沒有要說人話?宮廷詩通常惜字如金,這類韻律詩 (drápa) 尤其;句子中單字之間的關係非常模糊,已經是失語症的程度。然而,這 11 個字卻或許是後來一切古北歐「血鷹」敘事的參照點。

部分線索是明確的。約克 (Jórvík) 是被伊瓦爾攻克的諾森比亞城市,在此戰後他成功捕捉埃拉。學者們交鋒的戰場在於「鷹」與「切割」之間的關係;妳殼蟻理解成「切割成老鷹的輪廓」,或超譯為「切割背部成如同老鷹展翅」。但是,有沒有可能其實就只是「讓老鷹切割他的背」呢?

整首詩歌最難解的隱喻恐怕是「切割」的真實意義。意思到底是讓鷹去切割埃拉,還是把埃拉的背部切割成鷹狀?一方面,時代更接近的文本、詩歌,似乎都延續了更殘酷的版本,那後世學者又有什麼理由顛覆呢?

如此兇猛的情節,難道沒有其他史書提及?簡潔如《盎格魯薩克遜編年史》(Anglo-Saxon Chronicle) 按理也該嘴幾句,但它卻毫無著墨;這讓許多史學家對於殘酷版「血鷹」的真實性抱持懷疑。

下一篇帶大家來仔細剖析這首詩歌,以及其他的「血鷹」資料,並提供我的答案給大家參考。

▋ᛏᛁᛋᛁᛣ᛫ᚢᚴ᛫ᚼᛁᚱᛅᛣ᛫ᛁᚴ᛫ᚼᛅᛁᛏᛁ᛫ᚢᛁᛏᛁᚢᛅᛣ᛬ᚢᛁᛚᚴᚢᛘᛁᚾ᛫ᛏᛁᛚ᛫ᚢᛁᛏᛁᚢᛅᚦᛁᚾᚴᛁ ▖女士們、先生們,我是異教人,歡迎來到異教人議會 ᛉ. 北歐神話、盧恩文字、維京人、異教 ᛉ. 講座/課程/撰稿/諮詢/文藝推廣 ᛉ. 週二、週五更新 ᚦᚯᚴ.ᚠᚢᚱᛁᛣ(謝謝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