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屍控之謎》寫作幕後(一)|科幻小說,幾分實能撐得起一分虛?

2020/12/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科幻不是一個很大眾化的故事類別,如果超級英雄不算。奇幻跟科幻都需要完整設定出一個世界觀,尤其是奇幻,和現實的距離拉得愈開,還能給出一整個完整情境,最佳。科幻卻不能只是把跟現實的距離用帶科技色彩的條件拉開,除非科學或科技的成分對作者和讀者都不重要。
  所以科幻該怎麼辦?要多少科?要多少幻?只寫過一本半的科幻,我有資格講這一題嗎?
  當然沒有標準答案。但是不同的做法會有不同的後果,值得討論。首先科幻裡必須有一個虛構條件,而這個虛構條件幾乎會是故事之所以成立的核心。《基地》的銀河百科全書,《三體》的黑暗森林法則,都是經典條件。這些條件是世界觀的中心,一旦抽走,世界就要崩解。我的建議、許多人的建議都是:用一個強而有創意的虛假條件,其他發生在世界裡的事物都是它的衍生。
  不然呢?也會有人想要把好幾個科幻裡頭「幻」的條件放進來,例如主角有超能力、宇宙有外星人、地心中空,地表內有個裡世界。如果主角的超能力是來自裡世界,而裡世界是對抗外星人的關鍵,甚至來源是外星人,還是可以串成一個故事。但是你聽聽這個故事的構成,還是很 sci-fi 嗎?或者只是一個披了 sci-fi 類型的英雄故事?
  英雄故事不是一個類型,是一個故事構成方式,所以當然能用在任何類型上。但就像歷史小說如果不以時代本身的橫剖面為紮實的背景設定,就只是以歷史為題材的小說,或者人物傳記。當我們討論一個類型的時候,我們還是希望能找出這類型的典型案例。如果說科幻小說的起點是《科學怪人》,那麼這個類型的特色就非常明晰了:人類恐懼科學進展所可能引發的未知。
  我們不知道基因科技能操弄生物體到什麼深度,但我們懂得對複製人和怪物的恐懼。我們不知道無機的演算法能不能發展出具意向的目的性,甚至這個意向會對人類懷有惡意,但我們懂得對天網感到害怕。又或者不是反烏托邦,而是對烏托邦的無限憧憬。但科幻小說能做的,通常是帶讀者前往科學未至、人性未除的境地。
  寫故事的都知道一組條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科學之外就是作者的想像力,這部分靠的是在既有的科學常識和知識上,創意有多狂放、想像力有多豐滿。但是情理之中才是一個故事的基礎,那是為讀者鋪墊的紅毯,其上你才能花枝招展。沒了紅毯,你只是個奇裝異服的怪胎。
  寫《全面屍控之謎》的時候,我的決定是:除了故事的核心(事件起源),一切的條件都是純粹寫實。連地理、歷史、文化、語言,我都盡力寫實。甚至,故事所有的地名都是真的,而且它們之間的距離、地貌,決定故事角色的交通方式和交通時間,都考據過。故事裡的便利商店和泰光小學都真實存在,而且主角跟活屍對幹,大約真的需要那麼多時間來移動。飛機航班和高鐵車次也都調查過現況才寫,彷彿這個突發事件真的是在這粒地球上投進(事件起源)的時候,整個人類社會將要面對的處境。所以連中國的網路防火牆確實如何運作,書裡寫的都是真的。
  然後我才敢把(事件起源)投進一個真實的地理據點,看看星火怎麼燎原。故事的後半就會有非常多的虛構事件和虛構條件,但它們全都是初始的核心條件,和真實世界碰撞之後,可能觸發的處境。我唯一超過現實的設定只有人體極限,畢竟劇情還是需要一點戲劇性。
  但科幻裡頭的真實,除了人文地景,還有科學。這層科學裡需要夾纏故事的核心創意。超級英雄常見的設定是放射線導致的突變,電影尤其喜歡的設定是多重人格,因為這些都是容易呈現,讀者和觀眾也已經有概念、甚至已經有恐懼的常識。這也是決定故事是軟科幻或是硬科幻的關竅。《全面屍控之謎》的設定是硬科幻,所以有教育讀者和科普的必要,這個最難。如何用劇情開展來演繹比常識深一點的知識,最難。
  寫這本小說前,我特地約了泛科學的知識長聊天,問他:如何寫科普文?如何設定給大眾讀者的科普資訊深度?他給了我一個明快的回答:用國中自然科學課本的內容當標準,假設裡頭的東西大家都有印象。這以外的就是需要進一步說明的知識。
  如果你有打算寫科幻,希望這則討論有助你收斂設定。如果你只是讀者,希望這則寫作幕後,能提升你一點閱讀樂趣。
  閱讀愉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47會員
214內容數
麟左馬,旅美台灣小說家,主要寫科幻跟推理。 通常以探戈DJ和製鞋業者的身份出現,身兼舞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