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重視的「小紅點」——新加坡

受國際重視的「小紅點」——新加坡

更新於 發佈於

 

美國總統歐巴馬8月2日在白宮接待首次正式訪美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兩人隨後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舉行雙邊會晤,並在會後召開聯合記者會。這是歐巴馬在8年任期內首次邀請東南亞國家領導人正式訪美並參加白宮國宴,自然有其一定的意義。

 

歐巴馬在致詞時形容美新兩國以及兩國領導人關係「堅如磐石」,並指出新加坡是個「有很大影響力的小紅點」。歐巴馬說:「人們都說新加坡是地圖上的小紅點,但新加坡人以此為傲,因為新加坡是個有很大影響力的小紅點。」

 

當年說新加坡只是地圖上的「一個小紅點」的人,是印尼前總統、已在德國過退休生活的哈比比。哈比比就如同許多東南亞國家的領導人一樣,一向看不起新加坡。我在1999年曾經給哈比比做過專訪,他當時就痛批新加坡是「種族主義者」,引起相當的外交風波。

 

只不過,在現實政治上,作為一個「小紅點」的新加坡,卻是區域內最受國際重視的國家;而這一切,都得歸功於已去世的新加坡前總理,也就是李顯龍的父親李光耀

 

raw-image

Photo source: Marc Ben Fatma @Flickr BY NC-ND 2.0

 

李光耀在國際舞台上面對大國領袖時,向來不卑不亢,所表現出來的見識、氣度,堪稱為所有政治人物的典範。

 

李顯龍這次在會晤歐巴馬時,也特別提及李光耀在1967年應時任美國總統詹森的邀請前往訪問的情景。李顯龍指出,當時剛獨立(新加坡是1965年獨立)的新加坡處在動盪區域的中心,沒有國防基礎,也缺乏經濟能力,然而李光耀到華盛頓卻不是為了爭取經濟或防務援助,而是推動美國參與亞太區域事務。

 

李顯龍表示,美國內部當時因越南戰爭出現裂痕,李光耀則向美國的朋友解釋亞洲對美國的重要,讓他們知道,美國的積極參與對生活在東南亞數百萬人的意義,「結果美國的存在克制了共產主義的蔓延,讓東南亞非共產主義國家有時間和空間安全地重振國家,取得繁榮。」

 

換句話說,李光耀並未因新加坡當年的弱小而妄自菲薄,仍然站在一定的高度,對美國領導人、百姓剖析區域內的主要問題,建立起對方對他的敬重,而不是像另外許多領導人卑顏屈膝、乞求援助,甚至只是想盡辦法擠到大國領導人身旁,拍張照片以驕國人。

 

順便提一下,歐巴馬當年當選之後,就曾立即邀請李光耀前往訪問、請益。對於一位已經卸任的領導人這樣尊重,也是絕無僅有的事。

 


 

封面圖片來源:wikipedia

 

avatar-img
梁東屏的沙龍
92會員
207內容數
在台灣,多數人都認為東南亞局勢不明且難以捉摸,而比起其他地區的國際新聞,東南亞相關的議題和版面也少上許多,且大多倚賴外電,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我認為東南亞議題對鄰近的台灣來說,可以借鏡也能作為參考,有其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梁東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目泰北孤軍的後裔主要集中在泰北清萊的美斯樂( Mae Salong )山區。在此約有三萬餘人,其中90%都是國軍後人,當地文化充滿中華色彩,店家、旅館內也大多都會說華語,因此還被戲稱是「泰國裡最沒有泰國風情的地方」。</p>
<p>李光耀曾經有次很感慨地說,「李顯龍要不是因為是我的兒子,早就應該當上總理了」。李光耀的這個說法,在一定程度上確是事實。</p>
<p>事實上,杜特蒂從加入總統選戰開始,就已經是個「異類」。</p>
<p>我想,也許緬甸男人的審美觀點大概與其他地方不一樣,不然為什麼每個緬甸女人都抹「坦那卡」。這樣講好像也不太對,緬甸民主象徵翁山蘇姬好像就沒見過她臉上塗「坦那卡」的樣子。</p>
<p>長久以來,翁山蘇姬與日本的關係並不算好。特別是她遭到長期軟禁的期間,經常批評日本政府對緬甸軍政府的援助。翁山蘇姬在1995年曾經短暫從軟禁中獲釋,當時日本「每日新聞」就曾發表她所寫的「緬甸來鴻」。翁山蘇姬在信函中強烈批判日本的緬甸政策。</p>
<p>我曾經於於二零零七年四月在菲國首都馬尼拉專訪伊美黛,她就忿忿不平地表示,「他們為什麼老要提那三千雙鞋子?為什麼不提我為菲律賓完成的這麼多計畫,為什麼不去看看文化中心,不去看看會議中心?我所完成的計畫比鞋子要多得多」。 </p>
<p>目泰北孤軍的後裔主要集中在泰北清萊的美斯樂( Mae Salong )山區。在此約有三萬餘人,其中90%都是國軍後人,當地文化充滿中華色彩,店家、旅館內也大多都會說華語,因此還被戲稱是「泰國裡最沒有泰國風情的地方」。</p>
<p>李光耀曾經有次很感慨地說,「李顯龍要不是因為是我的兒子,早就應該當上總理了」。李光耀的這個說法,在一定程度上確是事實。</p>
<p>事實上,杜特蒂從加入總統選戰開始,就已經是個「異類」。</p>
<p>我想,也許緬甸男人的審美觀點大概與其他地方不一樣,不然為什麼每個緬甸女人都抹「坦那卡」。這樣講好像也不太對,緬甸民主象徵翁山蘇姬好像就沒見過她臉上塗「坦那卡」的樣子。</p>
<p>長久以來,翁山蘇姬與日本的關係並不算好。特別是她遭到長期軟禁的期間,經常批評日本政府對緬甸軍政府的援助。翁山蘇姬在1995年曾經短暫從軟禁中獲釋,當時日本「每日新聞」就曾發表她所寫的「緬甸來鴻」。翁山蘇姬在信函中強烈批判日本的緬甸政策。</p>
<p>我曾經於於二零零七年四月在菲國首都馬尼拉專訪伊美黛,她就忿忿不平地表示,「他們為什麼老要提那三千雙鞋子?為什麼不提我為菲律賓完成的這麼多計畫,為什麼不去看看文化中心,不去看看會議中心?我所完成的計畫比鞋子要多得多」。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