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冒險家,不做冒險事──《拖鞋教授的海洋之夢》

偉大的冒險家,不做冒險事──《拖鞋教授的海洋之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這幾年才認識拖鞋教授,曾經多次跟他一起旅行,除了他腳上的拖鞋之外,不管怎麼看,都像是個謙沖自持溫文儒雅的長者,絕對無法想像他是一個懷有瘋狂大夢的人。

這也或許如同他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偉大的冒險家從不做冒險的事」,從這一本由資深記者王梅與他合著的書中,我們不只看到一個人夢想的形成與實踐,而是一群年紀或大或小,來自四面八方的「瘋子」因為勇於實踐而重生的故事。

2009年拖鞋教授帶著一群大學生,划獨木舟環台,2013年帶著八位不老水手勇闖太平洋清水斷崖,2014年他即將率領十六位年輕人,親手打造一艘帆船環遊世界,這種行徑,似乎既大膽又危險,但是這些活動其實都是經過縝密的計畫,因為,一個偉大的冒險家,從來不做冒險的事。

數十年來,拖鞋老師極力推動海洋教育,認為住在海島上的我們,沒有理由不認識海,他把從大學教職退休後所有的退休金與資產全部捐出,成立了「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就是希望讓台灣人民不再懼怕海洋。拖鞋老師常感慨,多年來媒體不斷恐嚇我們大海很可怕很危險,政府也不讓老百姓接近大海遨遊於大海,這是個很荒謬的海洋國家。

他在2014年開始進行「DIY帆遊世界計畫」,親手設計打造一艘船,參考古太平洋島民所設計的獨木舟,以方便組裝和拆卸為觀念,讓小船可以到達任何孤島,登陸任何沙灘或礫石灘地形,更神奇的是能在海灘上拆卸,不需要停靠任何的海港,以「一個島接著一個島」的「跳島」方式來完成帆遊世界的目標。

拖鞋老師用近年來的背包客為例,主張人人都可以做個「飄洋過海的背包客」,認為不能放進背包的東西,就是你不需要的東西,人人都可以只攜帶一個背包出海,環遊世界。

相信很多人的夢想都是環遊世界,但是絕大部分人都只是想想而已,因為沒錢,沒時間,可是等到哪一天真的有錢有時間時,卻又沒有體力了。當然也有少數人真的上路了,有徒步的,有騎腳踏車的,更有搭公車、搭火車、搭便車….等等,這些勇於實踐的人,相信是更懂得生活,也更能體會到生命的意義。

不過,拖鞋老師認為,與這些人相較之下,搭帆船環遊世界反而簡單、輕鬆多了,而且還是最經濟、最省時間的環遊世界的方法,而且即使我們真的走完世界各個國家,陸地知名景點,我們還是錯失了百分之七十的世界。

我知道大部分人一定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搭著一艘小小的帆船遠遊,沒關係,看完這本書我們就會相信,夢想的實現並不是那麼的困難,只要你願意去行動。

拖鞋教授說:「明天要做的事,其實是你一輩子都不會做的事,只有今天做的事,才是真正會做的事。」

很慶幸台灣有個像他這樣既浪漫又實際的夢想家,讓這個世界充滿光彩,也讓人覺得生命之旅真是繁華處處,美好而令人感恩的。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幸福設定點決定了將近一半的快樂因素,這跟個人特質一樣,會隨著一個人成長成熟而變得穩定,可以說是先天的因素。 生活環境只佔百分
每次見到德鴻,他都是這麼忙碌,忙著到處搶救水生植物,替它們布置新家、清除水面腐爛的落葉、保持各池塘間的水流循環;而萬一遇到颱風或大雷雨,他又得忙上好幾天。我們走過一池又一池,看見了他的心血及期待。
就在我忙於荒野會務的同時,耀國悄無聲息地走進自然,了解它,珍愛它,同時,還成為許多民眾認識自然的橋樑,包括孩子。說起孩子,耀國是天生的孩子王,小時候是,儘管已年過半百,現在也是。
王浩一說故事的功力以及歷史調查的縝密大家是知之甚稔,但是他的詩,卻令我們驚嘆。這本《當老樹在說話》介紹了二十二棵老樹,每株都有相片,樹種及生態介紹,再加上一篇充滿歷史情懷的長詩,以及詩後的散文。
總覺得荒野人真的都是非常浪漫,看著典一這二十年來,不管在工作上,在生活安排上,似乎在不強求的隨遇而安的自在裏,卻又積極地努力,同時又不失赤子之心般的遊戲人間。
搶救東海岸只是個起點。更重要的是,雍熙和惠慶播下的種子現在紛紛發了芽,有愈來愈多當地人不再站在工業開發這一邊,開始珍惜自己的家園。
幸福設定點決定了將近一半的快樂因素,這跟個人特質一樣,會隨著一個人成長成熟而變得穩定,可以說是先天的因素。 生活環境只佔百分
每次見到德鴻,他都是這麼忙碌,忙著到處搶救水生植物,替它們布置新家、清除水面腐爛的落葉、保持各池塘間的水流循環;而萬一遇到颱風或大雷雨,他又得忙上好幾天。我們走過一池又一池,看見了他的心血及期待。
就在我忙於荒野會務的同時,耀國悄無聲息地走進自然,了解它,珍愛它,同時,還成為許多民眾認識自然的橋樑,包括孩子。說起孩子,耀國是天生的孩子王,小時候是,儘管已年過半百,現在也是。
王浩一說故事的功力以及歷史調查的縝密大家是知之甚稔,但是他的詩,卻令我們驚嘆。這本《當老樹在說話》介紹了二十二棵老樹,每株都有相片,樹種及生態介紹,再加上一篇充滿歷史情懷的長詩,以及詩後的散文。
總覺得荒野人真的都是非常浪漫,看著典一這二十年來,不管在工作上,在生活安排上,似乎在不強求的隨遇而安的自在裏,卻又積極地努力,同時又不失赤子之心般的遊戲人間。
搶救東海岸只是個起點。更重要的是,雍熙和惠慶播下的種子現在紛紛發了芽,有愈來愈多當地人不再站在工業開發這一邊,開始珍惜自己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