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個特例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幾年前我有一個小團體,這個團體的成員是小一小二的孩子,下課後從學校過來,大家放下背包,吃一些點心,然後開始拖拖拉拉地寫作業。等到全部孩子都寫完之後,我們會進行一個我預先設計好的課程或活動,通常是一些有趣的操作經驗,或者是一兩個我覺得很值得討論的概念。

 

有一次,有個小孩作業寫到一半,一不小心就趴在桌上睡著了,還打著呼,真的很累的樣子。我們旁邊的人都講好要小聲一點,讓他好好睡。我們小小聲聊天,小小聲寫作業。

 

直到寫最慢的那個孩子只剩下一頁生字,我輕輕搖了搖睡著的孩子,問他:「你要起來寫作業嗎?不然等一下會只剩你一個人在寫唷,我猜你不喜歡那樣。」

 

小孩掙扎著抬起頭,嘗試了一下,卻還是沒辦法回到作業上。終於,他說:「我想回家睡覺。」

 

我試著問出一個原因。

 

「你今天很累嗎?」

「身體不舒服嗎?」

「學校有發生什麼事嗎?」

 

但孩子不知是不想說,還是說不上來,只是吞吞吐吐地說著:「想回家睡覺。」

 

我小心選擇說法,試著向他解釋我的意見:「你是自願要來上課的,從一開始你就可以選擇要不要來,對吧?今天來這裡你也是自願的,所以如果你想回家,我會期待你有一個合理的理由。但是,即使如此,你還是可以沒有理由就反悔,因為那終究是你自己可以決定的事。我覺得你可以決定要回家,但這個決定會對我和你媽媽造成一些影響,也會因此而付出一些代價。我想要跟你說明這些。」

 

我知道只要我不夠小心,或者小孩太習慣大人的權力,以及隨之而來的懲罰,那他可能就會放棄自己做決定,也失去一次承擔選擇的經驗。也許是我的小心奏效了,他堅定地說:「我決定了,我想要回家。」

 

raw-image

一直用大人的權力把孩子綁住,勢必會減少他們自己做決定、承擔選擇的經驗。

 

「首先,因為我已經為你準備好這堂課了,不上課的是你,不是我,所以我不會退你錢,而且我會因為這樣而覺得不太開心,但也還不到生氣的程度。再來,因為你答應這個時間要上課,所以妳媽媽可能已經安排好了自己的事情。她可能有一件正在做的事,也可能有一個特別的心情——比方說一個人好好放鬆休息的心情——卻會為了你現在的決定而被打亂,她可能會因為這樣而不開心,當然這只是可能,不一定會這樣。最後,你會聽不到今天我們上的課。好了,這些就是你的決定會造成的影響跟代價,即使是如此,你還是想要回家嗎?」我慢慢解釋,並且核對他的理解,確認他沒有誤解的地方。

 

孩子想了想,作出最後的決定:「對,我想回家。」

 

我借小孩電話,請孩子打電話跟媽媽說,孩子跟媽媽說了自己的決定,然後把電話交給我,孩子說媽媽要跟我說話。

 

我跟媽媽解釋我對整件事的理解,媽媽詢問我的意見:「他最近在上音樂課時,也有類似不想去的情形。如果現在去接他回來,這種情形以後會不會增加呢?」

 

我說明我的想法:「這當然是一種可能性,但也有其他的可能性。如果今天只是一個特例,我們現在不照顧他的心情,他也有可能因此而開始討厭這門課。另外,如果妳現在有安排,我想妳不一定要過來接他,事情沒有必要得繞著他運作,我們可以想其他方法來照顧他的心情,不一定要用打斷妳的方式。但如果妳沒有特別的安排,又願意照顧他的心情,把他接回家照顧一下他的狀態,再陪他好好想清楚今天到底怎麼了,對事情說不定會有幫助。」

 

媽媽接受我的說法,決定來將孩子接回去。掛上電話,孩子聽說媽媽要來接他,笑得十分開懷。

 

我問他:「聽說你音樂課也是這樣,你該不會不喜歡這門課吧?這樣的話,我可以跟媽媽說,讓你不用來唷!」

 

他開懷地說:「今天是個特例啦!」

 

 

延伸閱讀:

【親職考古題】03:小孩要OX我就讓他OX嗎?

一個問題的權力分析

跳過來吧

 

 


更多【好孩子權力故事】

raw-image

編輯:宅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盧駿逸的沙龍
660會員
121內容數
我和朋友共同分享、推動「合作式教育」的概念,試著建立由父母、小孩與教育者共同合作、建構的教育場域。在這個寫作計畫中,我想要寫下我在教育現場的記錄及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能讓讀者和我一樣,在繁雜的教育/教養現場得到些微的救贖,且保有討論和省思的空間。
盧駿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2/31
從2016年的六月開始,在Vocus(當時還是SOSreader)開始連載,到現在已經整整四年半了。新的一年即將開始,我決定暫時結束在Vocus的這個教育/教養專欄。  
Thumbnail
2020/12/31
從2016年的六月開始,在Vocus(當時還是SOSreader)開始連載,到現在已經整整四年半了。新的一年即將開始,我決定暫時結束在Vocus的這個教育/教養專欄。  
Thumbnail
2020/12/30
個人並不是在真空之中做出選擇,自主必然受到環境的影響。這個實驗想要說明,規則能夠帶來的影響並不總是負面的,只要不要喧賓奪主、不要以太過強烈的設計,去蓋過學習者本身的學習動機與自我要求,就有可能輔助學習者去做到自己想要投入的學習活動。
Thumbnail
2020/12/30
個人並不是在真空之中做出選擇,自主必然受到環境的影響。這個實驗想要說明,規則能夠帶來的影響並不總是負面的,只要不要喧賓奪主、不要以太過強烈的設計,去蓋過學習者本身的學習動機與自我要求,就有可能輔助學習者去做到自己想要投入的學習活動。
Thumbnail
2020/12/18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2020/12/18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