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7月14日

2018/11/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年今日】
#7月14日
1789年今日,在法國變節士兵之支援下,飽受壓榨而怒火中燒的法國群眾圍攻「#封建專制」之標誌——「#巴士底監獄」(Prise de la Bastille)。駐守其中的洛奈侯爵 (Bernard-René de Launay),於與民眾談判不果後,率領114名「#擲彈兵」(歐陸軍種中之精銳) 堅守「監獄」,但最終寡不敵眾,「監獄」被奪。

「監獄」中所囚不過七人,之所以成為群眾目標,皆因其藏有大量武器 (可供「革命軍」使用),以及作為「#貴族統治」和「#封建專制」的標誌,必須毀掉。於電影《#V怪客》(V for Vendetta)中,「V煞」曾道「炸毀『議會大樓』不會一朝令威權毀滅,卻會透過摧毀此『#精神象徵』鼓勵民眾反抗。」
1789年,#法蘭西王朝 深陷財政困難,國王 #路易十六 (Louis XVI) 為渡時艱,不惜加徵重稅,加之貴族、教會對平民之壓榨,早已弄得民怨沸騰。經過「#三級會議」(États généraux) (教會為第一級,貴族次之,平民再次之) 商討對策不果,民眾提出組織「#國民會議」(Assemblée nationale)之訴求,卻為路易十六拒絕,其甚至阻攔「#第三級代表」進入「會議」場地。此迫使民眾移師鄰近之「網球場」自行「開會」,於 #6月20日 發表《#網球場宣言》(Serment du Jeu de paume),在啟蒙已久的氛圍下確立「#主權在民」之原則,標誌「#法國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之開始。
「大革命」烽火燎原,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République française)終於1792年 #9月22日 成立,#公民 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聞說此殺人機器為路易十六設計,目的是減少死囚的痛苦,使之「死得痛快」。未知其身在其上之際,看著台下群眾,又作何感想? 群眾以取「君主」頭顱以示與壓迫自己的威權不共戴天,若暫且不能砍頭,向其畫像潑墨亦不失為一好方法。「#小熊維尼」愛偷「蜜糖」吃,不知其喜歡「#墨汁」否? 噢,不能多說,可能會隨時「被消失」的。
#路易必須死,因為共和國必須生!」——二百年過去,自由的薰風到底吹散了「#協和廣場」上的暴力腥臭;#羅伯斯比爾(Maximilien François Marie Isidore de Robespierre;1794年#7月28日亦被推上「斷頭臺」)、#馬拉(Jean-Paul Marat;1793年#7月13日被刺殺)、#丹敦(Georges Jacques Danton;1794年#4月5日上「斷頭臺」)、#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1821年 #5月5日 客死於聖赫勒拿島)等皆成了「革命洪流」中的過客,法蘭西始終沒有走上「蘇俄」或「中共」的「#以理殺人」之路——「#天視自我民視 ,天聽自我民聽」,而所謂「#歷史的選擇」其實還要看「#人們的意志」!
———————————
【#百日維新系列】
1898年(光緖廿四年五月廿六日):
光緖帝頒諭:獎進商務;並飭地方官保護商業,勿使倒閉。
又諭講求工藝,設廠製造,以保利權。
圖片來源:網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香港新中史學社
    香港新中史學社
    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https://www.facebook.com/香港新中史學社-1841367012840137/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