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兒童遊戲」該放在國家政策的優先地位?

為何「兒童遊戲」該放在國家政策的優先地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Child in the City 有許多網路研討會資源推播給全球學研運用

Child in the City 有許多網路研討會資源推播給全球學研運用

去年十一月,倫敦有一場「都市化環境的兒童遊戲研討會」,而「城市中的兒童」網站最新貼文,就是英國兒童遊戲政策作者及主講者 Adrian Voce 的文章,是從他《遊戲政策 (Policy for Play) 》書中三部曲第一部摘錄,再次提高兒童發展中「遊戲」的位階,給「政策制定者」看,提到遊戲是個#多元領域 (multidisciplinary) 的概念,除了「兒童遊戲權」應該被提升,它促進的不只個人發展,還有社會形成和人類演化等⋯

.

Adrian Voce 從《遊戲帶來的改變 (Play for A Change) 》這本書,摘錄了幾項重點,是給#從來不會覺得遊戲是一件會帶來政績的政策制定者,應該看的兒童政策/遊戲政策面向:情緒調節、正向感受 (如愉悅或享受)、壓力抒發、創意起始、學習機會、關係連結、在地歸屬

.

因為,#遊戲是兒童生命的預設值 (Default Setting),其實是非常生物性和心理層面的需求,兒童從獲得生命開始,自我探索/自我表達,就是透過一場場「生理劇碼」和一首首「情緒曲目」,來建立自我認同,並且學習面對及管理生命中會發生的任何一種風險 (如遇到跟自己媽爸不同價值觀的成人,也是一種風險)。


所有政策制定者自以為幫孩子未來奠定的知識、技巧和健康指標等,都不如順應孩子的天性愛玩,因為#遊戲是必然的,而#學習是偶然的。而這個偶然,是發生在為了讓遊戲更好玩。


人類,應該以孩子為師,看到孩子對生命本質的直覺能力 —— 遊戲,而應在人類的共同文明中,規劃分配適切的人事及資源,到提供遊戲的服務與機構去。

.

延伸:研討會錄影可以線上看 https://goo.gl/2psH6q

avatar-img
Christine Yuihwa Lee 李玉華的沙龍
37會員
57內容數
邁向兒童友善城市 (Towards the Child Friendly City) 國際研討會,核心四大主軸:空間規劃、兒少倡議、遊戲實務和人本交通,近八十位全球講者的國際研討會。由歐洲兒童友善城市聯盟 (European Network for CFC) 主辦,在歐洲知名城市布里斯托舉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遊戲城市(兒童版)的實踐方法黃金圈 兒童友善城市(Child-Friendly Cities)等於「對兒童而言可玩度高的城市 - 遊戲城市」,德國都市地理學家 Gerben Helleman 如是說。
Arup 建議的 14 種「兒童友善城市」的設計介入:設計跨世代空間、人本交通措施、促成行人優先、廣設社區花園、鄰里社區策略圖像、推廣設置遊戲街道、增加可遊戲的空間、多功能的綠化基設、建立空間歸屬感、富遊戲性的空間際遇、文化與傳承的空間、野外生態空間引歸、具教育意義建築工地和多類使用的社區空間
一群「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的朋友,將參加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第七章審查會議而生的,一張狂想的「國家政策架構草案」⋯⋯
遊戲城市(兒童版)的實踐方法黃金圈 兒童友善城市(Child-Friendly Cities)等於「對兒童而言可玩度高的城市 - 遊戲城市」,德國都市地理學家 Gerben Helleman 如是說。
Arup 建議的 14 種「兒童友善城市」的設計介入:設計跨世代空間、人本交通措施、促成行人優先、廣設社區花園、鄰里社區策略圖像、推廣設置遊戲街道、增加可遊戲的空間、多功能的綠化基設、建立空間歸屬感、富遊戲性的空間際遇、文化與傳承的空間、野外生態空間引歸、具教育意義建築工地和多類使用的社區空間
一群「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的朋友,將參加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第七章審查會議而生的,一張狂想的「國家政策架構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