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我們的青春 在台灣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4年3月,那年我滿24歲,當時身為社會新鮮人的我,看到一堆大學生佔領立法院衝進去,充滿疑惑。
網路把消息在同溫層間一夕帶開,要年輕人出力一起把服貿擋下,說來很慚愧,直到網路懶人包傳開,才知道大家努力擋下什麼,因為要上班當下也沒去,直到意識到嚴重性,也才貢獻一次夜守。
很難想像學生能有什麼力量,有什麼遠大企圖,到底能把國家帶去哪裡?為什麼同事一概不討論只有網路有很多聲音,大人也只會在旁嘆息,小孩沒事做才會搞這些,天真無知各種標籤冠在這群人,包含關切的我身上。
當時其實也不是百分之百覺得做這件事情是有希望的,心裡覺得竟然都有人在議會待了好幾天,又不怕違法、不怕別人的惡意批評,這精神實在是不得不支持一下,然後呢?我就不抱著什麼希望了,總是一天一天的期待政府能快點回應什麼,又很擔心會不會就這樣停擺了百日,學生要怎麼辦呢,會不會一切白忙一場落人口舌。
我覺得人性是會需要可行目標才能堅持下去的,在自己很多方面也很常半途而廢,覺得看起來不會成功就快點收手,以免丟人現眼或是顯得不夠完美,其實就是害怕失敗的心情吧。所以,他們願意做這件事情我真的是五體投地的佩服,被那麼年輕又有像領導者的好口條的兩位受到感召。
紀錄片一開始我就被主角們那顆堅守信念的精神感動了。感覺很像是看到自己沒有能力卻曾嚮往的事情就是會這樣吧,當下會覺得有一點點背叛自己的靈魂,曾經也想要幹嘛幹嘛的,但看到一個為理想衝刺的實踐者,讓人起雞皮疙瘩著。
電影畢竟是紀錄片很寫實,沒有電影可以捏造的完美結局,卻有如電影一樣的劇情大轉彎,沒人想到故事會這樣走下去,似乎成了兩位青年的人生上半場故事,有點分支,但又很寫實,不像有主軸的故事,但又記錄著一件主軸,就是成長。從熱血沸騰到真的做到後的無力,曾對未來充滿期待,但也能極速殞落,然後成為一顆穩定的行星,在自己能掌握的軌道中運作著。
看完覺得失落感很重,但又覺得恩,這就是人生啊。
不是每件事情都會如自己期待發生。
做過的自己都會被記錄著成為現在的自己。
我對導演把陳為廷部分非常赤裸的他都剪進去感到很好奇,總覺得這些紀錄還會影響到他未來,即便殘酷的事情已經被揭露。但也許把一切公開透明,喜怒哀樂,就是導演想要呈現的吧。
最後感謝自己曾經踏過當時的太陽花現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9會員
74內容數
出社會後,跟書越來越有交集,熱愛埋沒在書海裡,跟書越靠近越覺得心很平靜,似乎稍微跟世界接軌,從外往內,希望能寫更多心得分享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觀後感|電影《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我們都在成長的路上阿黛兒與艾瑪的相遇,恰巧是阿黛兒對自己性傾向迷惑的時候。在她衝忙地趕去與男友約會的路上,遇上一個正摟著女友的踢,瀟灑的,還對她回眸一笑。頭髮的顏色正好是她愛的藍色。那個踢就是艾瑪。從此艾瑪的樣貌便深深烙印在她的腦海中。一發不可收拾。 阿黛兒不再迷茫。她終於確信自己愛女人。
Thumbnail
avatar
無狀態裡的獨白
2021-07-18
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在看完《我們與台灣的距離》之後我們與台灣的距離,新井一二三。 寫給美麗之島的七封情書。 新井是生於日本長於日本的日本人,因緣際會從事用中文寫作的工作,歷年交由台北大田出版社發行的中文著作已有28本,這本第29號作品《我們與台灣的距離》,是一本用日文寫的、關於台灣的書。
Thumbnail
avatar
壹肆說
2021-02-10
《消失的情人節》 觀後感 /「在愛情中,我們都是白癡與三八。」 公車司機阿泰,是一個動作慢吞吞、連手錶都比別人慢的奇葩。他每天都會去郵局,找櫃員楊曉淇寄一封不知道給誰的平信。櫃員楊曉淇和阿泰完全相反,是個凡事搶拍的超級急性子,唯獨感情生活毫無進展。情人節當天,曉淇發現她情人節突然消失了!?毫無記憶的楊曉淇,開始了一趟尋找真相的奇幻旅程...
Thumbnail
avatar
咖哩聊電影Curry Talks Movies
2020-09-20
《青春未知數》—我們要的是一份情感,一份能夠貼近內心的在乎我們都期望能給對方一個理想的自己,即便要假裝成不是自己的模樣,用盡心思,甚至不擇手段。然而那個理想的自己,是如此的虛幻,虛幻到最後連自己也忘了,到底是為什麼不能用真實的自己,和對方相見。
Thumbnail
avatar
日宣
2020-07-12
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幻滅後才能找到自己提到民主、提到政治、提到社會運動,你的想像是什麼?本紀錄片以學運人士「陳為廷」和中國交換生「蔡博藝」為拍攝對象,記錄兩人、加上導演「傅榆」自己,在台灣參與社會運動(包含太陽花學運)的過程。
Thumbnail
avatar
凱文的觀影筆記
201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