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人讀好書】塔木德猶太人的致富聖經.天生會賺錢的民族秘密
方格精選

【設計人讀好書】塔木德猶太人的致富聖經.天生會賺錢的民族秘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對於猶太人的財富有一個非常經典的說法:「全世界的錢都在美國人的口袋裡,而美國人的錢卻在猶太人的口袋」猶太人的優秀讓世人為之震驚!因為長年被歧視和迫害,唯有財富才能為自己贏得尊嚴,擁有發言的權利。認真講,猶太人若非自己在經濟方面有過人之處,早就被消滅殆盡了!

賺錢,是一種高貴的美德

著名的金融家摩根就有這樣的賺錢觀念,別人夢想的名車、豪宅他都不為所動,他只喜歡賺錢的感覺,說到:「金錢對我來說並不重要,而賺錢的過程,不斷接受挑戰才是樂趣!不是要錢,而是賺錢,看著錢滾錢才是有意義的。

《塔木德》-上帝給予光明金錢散發溫暖

猶太人老闆對任何開支都是精打細算盡量降低成本減少費用,他們總是要把一塊錢當兩塊錢來使用,如果在一個地方錯用了一塊錢,並不只是損失一塊錢,而是損失兩塊錢。

猶太人的用錢原則就是這樣,只把錢用在該用的地方,他們認為不該用的地方,是一塊錢也不會花出去的!



猶太人敢與風險玩遊戲

商戰的法則是風險越大、利潤越多!而猶太商人大多具有樂觀的風險意識,有時甚至可以說是一場「豪賭」,賭贏了便能發大財!

有時候你會發現,「逆境」也許是上帝設計的一種淘汰機制,有些人能不能通過逆境的考驗,藉著殘酷無情的逆境,讓經得起考驗的人,就此脫穎而出!

每個人都有陷入困境、慘遭坎坷、工作挫敗、事業失意的時候,說的重一點,幾乎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以前,就注定了要經歷各種困難折磨的命運。

既然逆境痛苦是前身注定,今生就豁達地接受考驗吧!人生本來就無常~

智慧是搶不走的財富

猶太人從小就注重財富的教育,尤其是對於教育的投資是世界聞名的,他們會給剛滿周歲的小孩送股票,這就是他們民族的慣例。

猶太人對知識的無限渴望,將知識視做財富,或許是猶太民族成為世界優秀民族的重要原因。知識固然是劫不走的財富,但他畢竟不是真正的、實實在在的財富,要將知識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財富,就要靠智慧,而智慧就是運用知識的能力。

不要浪費時間

今天就是最後一天,永遠不要等明天,因為沒有人知道明天會是什麼樣子。猶太人喜歡勤奮工作,1分鐘都不可以放棄,因為要經商,就必須有大量的時間,否則是無法成功的,成功是經過長期艱苦的付出才能得到的。

你要等待救世主的到來嗎?那你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吧!

猶太人就是這樣緊迫地看待時間的,時間就是金錢,是絕對不可以隨便浪費的!猶太人都信仰「浪費時間是不可饒恕的罪」。

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他不像金錢沒了可以再賺回來,時間只要被浪費掉就永遠回不來了!

當我把這本書看完以後,再想想這個世界的運轉...

會發現…其實很多東西是很簡單的,只是人們把他們複雜化了,只要你掌握其中的一些規則就可以了。

猶太人打從一開始就知道,要過得幸福的生活,必須先有錢,才能在精神上愉快,生活才可以過得舒服!而貧窮的人臉上則是寫滿了滄桑和苦難,沒有好的生活,人容易悲傷和衰老,心情也混亂!

在台灣傳統的生長環境裡,我們沒有像猶太人那樣的智慧,直到出社會以後才真正開始學習管理財富!或許你我從現在都要開始,打從心底真正喜愛上金錢,才有辦法過上幸福的人生。

🌟Line ID請搜尋@angeladesignlife

🌟追綜Line@接收第一手訊息👉http://nav.cx/3o1JkUc

🌟安琪拉的設計人生:http://www.angeladesignlife.com

🌟安琪拉的生活理財小天地:http://angeladesignlife.pixnet.net/blog

avatar-img
安琪拉的設計人生的沙龍
49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斜槓並獲得成功把興趣變成收入的心法,這邊也會結合一本暢銷書「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的概念,分享心得感想給大家吧!
30歲…想不到那曾經離我很遙遠的年紀,已在身上刻下了記號。不知你是否也一樣?生日時回顧自己這30年來做了些什麼?當初25歲拼命往前衝刺的冒險,口出狂言的夢想,如今因各種歷練而轉變成名為「經驗」的數值。
我很認同「兼差」,尤其是能兼顧家庭+貼補家用的方式。但同時我也遇見有人自稱是投資人、創業家,實則待業住家裡。他們的工作方式並沒有不好,但如果長時間沒有累積成穩定的收入來源,我覺得還是先找份工作支付生活費比較實在!
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斜槓並獲得成功把興趣變成收入的心法,這邊也會結合一本暢銷書「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的概念,分享心得感想給大家吧!
30歲…想不到那曾經離我很遙遠的年紀,已在身上刻下了記號。不知你是否也一樣?生日時回顧自己這30年來做了些什麼?當初25歲拼命往前衝刺的冒險,口出狂言的夢想,如今因各種歷練而轉變成名為「經驗」的數值。
我很認同「兼差」,尤其是能兼顧家庭+貼補家用的方式。但同時我也遇見有人自稱是投資人、創業家,實則待業住家裡。他們的工作方式並沒有不好,但如果長時間沒有累積成穩定的收入來源,我覺得還是先找份工作支付生活費比較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