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日常→在圖書館、舊書店看到自己的書,身為邊緣系作家的心情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曉得一般作家如果在圖書館或舊書店看到自己的書,會有什麼想法?
前情提要:一般人關注的多半是有名成功的大作家,這些大作家的心路歷程,總是為人津津樂道,但各位有想過嗎?一間書店裡,把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作家都扣除掉,那麼剩下的這些作家呢?
斷食者我的心境跟境界,目前仍無法參透大作家的感想,但身為邊緣系作家,如果在圖書館或舊書店看到自己的書擺在架上,那種心情是很微妙的。
首先,要知道的是,像我們這種人的書,通常在書店本來就非常不容易被看到,有時候甚至不會出現在架上,每次去書店「巡田水」時,都必須用盡各種手段跟心機,把自己的書召喚出來。偽裝客人詢問、訂書...或者是麻煩家人代訂等等之類的,記得某次出書沒多久,家人分批幫忙代訂書,由於每次結帳都制約式地使用貴賓卡,據家人轉述,某次店員終於忍不住好奇心問:「不好意思,想請問這本書是上課要用的嗎?...沒什麼只是好奇,因為看這張卡買了好多本了。」
我就不說,自己「巡田水」時,如果看到自己的書被塞在奇特的邊邊角角時,我會非常非常非常厚臉皮地把書移到自己期待的位置。沒辦法,書就是作者的孩子,身為邊緣系作家,我現在或許沒辦法給孩子最好的,但天下父母心,我還是會用盡各種無良(?)的手段,把自己的書挪移到很不錯的位置。(雖然對書店店員感到抱歉,但請不要見怪,再次深深一鞠躬)
不要以為沒有用喔!如果這種方式沒有用的話,我也不會一直持續這樣做了。沒錯,把書擺在讀者可以看到的地方,有用的很,我就曾經把書稍微抽拉出來一點,讓書變得比較高一些,又或者把書直接平放在書檯上讓封面大露臉,還有其他方式,斷食者我在此不便透露,但絕對是天下父母心,書.真的是作家的孩子啊!無論是哪一種方式,我都會默默站在不遠處觀察一陣子,結論是真的超級有效,難怪觸擊率跟曝光度這麼重要,可恨我分身乏術,不然真想親身到全台各個書店皆如此行動。

話說回來,那麼到底在圖書館或舊書店看到自己的書,有何感想呢?

好的,斷食者我不得不說,由於我每一本書的觸擊率實在都太低太低,所以即使我的書出現在圖書館或舊書店,我還是會很爽快的啊啊啊啊!(可悲貌)
沒錯,我知道對於出版社而言,可能書本出現在這兩個地方,尤其是圖書館,對於銷售而言是一種很微妙的事。但對於邊緣系作家來講,自己的作品可以流通出去給大眾看到,那就是最美好的事了,畢竟在我的心理,作品可以被人所看到,才是最重要的,版不版稅、賺多賺少,與我無關! 當然如果可以賣的好更好,斷食者我也希望可以朝著大作家之路邁進,如果可以跟大作家們一樣成為專職作家該有多好?是的,在下雖然出過幾本書,但都是工作之餘的賣肝賣心之作。我也希望可以讓自己的作品賺錢,讓出版社也賺錢啊啊啊!(醜哭)畢竟我的書都不是自費出版,一毛也沒花的我,都是出版社的信任跟奧援,至此,雖然斷食者我開口閉口邊緣系邊緣系,其實我還是打從心底感激出版社的,所以!......我也不曉得該怎麼報恩。
另外就是舊書店,如果在這個地方看到自己的書,那種感覺即使是身為邊緣系作家的我,也會顯得有點窘跟囧了。特別是那種明顯是被轉賣的,在此承認,我也曾經賣過書到舊書店,而且還不少本,所以我非常知道把書賣到舊書店是什麼心情。
那就是,我已經不需要這本書了。
可能是因為要搬家,我不能夠再多搬這幾本書了。可能是因為我已經把這本書看到爛了,書架空間也不夠,所以我不得不賣掉。也可能是因為,這本書我根本就看不完,乾脆賣一賣吧.......總而言之,也就是這本書已經不能繼續在我的生活裡了,我不打算留著、也沒有收藏價值。
書架上有沒有無論如何我都割捨不了的書?有的,而且還不少,所以我非常明白如果一部作品或是一本書讓人割捨不了的感覺,可能是內容,也可能是書的整體設計,換句話說,如果書被個人拿去舊書店轉賣,那麼可以肯定的是,那個人確實花錢買下了這本書,但現在緣份已盡。必須認清的是,這不代表這本書沒價值喔!否則舊書店滿滿整間的書,難道都沒價值?非也非也~絕對不可能......而是,這本書跟這個人,彼此之間的緣份已經完全沒有了。
所以,當我在舊書店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擺在那,翻閱過後很明顯還是有上一個主人的感覺時(甚至是筆跡或痕跡),心理的第一個感覺是:「他不需要這本書了嗎?」不過轉個念頭又會想:「不過好險他沒直接丟掉!」或許這是讀者對於這本書最後的一份愛吧?這也是我對於每次在舊書店看到自己作品會有的感觸,而對於這份作品能量可以繼續轉動流傳到其他人手上或被看到,某種程度還是感激的。
而且搞不好作品被擺在舊書店,對於我們這種邊緣系作家而言,曝光度還會被一般書店來的高。仔細觀察舊書店的讀者,會用「翻找」的方式搜尋整間書店的書,而且舊書店的陳列方式,比較不像一般書店的陳列方式,當然大作家們的書還是曝光機會一樣多,但邊緣系作家的書在舊書店裡,仍硬是比一般書店還容易被讀者所看到。
最後,我想突然想到某次在圖書館,看到陳舊的櫃子擺著我的書,上面還寫著本月推薦。這種機會,我這種邊緣系作家,在一般書店是不可能發生的,書的封面可以這樣,不是經由我的手刻意擺放的..... 總之,斷食者我想到這裡,似乎心理湧現一股暖意,或許某些地方仍有某些人,正默默地幫助著我們,只是這些讀者跟我們一樣邊緣,我們彼此不曉得罷了。
以上,與各位跟我一樣邊緣系的作家們共勉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說斷食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陣子常思考,何謂好的編輯? 其實這個問題,差不多在我前前後後和幾個編輯有了工作上的互動之後,開始在我腦子裡成為一個時不時冒出來的疑問。
我姑且算是一個作家吧?理論上... 出過幾本書,不過非常邊緣,貨真價實的邊緣。   一般人關注的多半是有名成功的大作家,這些大作家的心路歷程,總是為人津津樂道,但各位有想過嗎?一間書店裡,把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作家都扣除掉,那麼剩下的這些作家呢? 就好比我吧?一個邊緣系作家。
這陣子常思考,何謂好的編輯? 其實這個問題,差不多在我前前後後和幾個編輯有了工作上的互動之後,開始在我腦子裡成為一個時不時冒出來的疑問。
我姑且算是一個作家吧?理論上... 出過幾本書,不過非常邊緣,貨真價實的邊緣。   一般人關注的多半是有名成功的大作家,這些大作家的心路歷程,總是為人津津樂道,但各位有想過嗎?一間書店裡,把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作家都扣除掉,那麼剩下的這些作家呢? 就好比我吧?一個邊緣系作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於喜歡閱讀,連帶喜歡買書的人而言,家裡書滿為患是最頭痛的問題,很多人是家裡被書淹沒到寸步難行才下定決心要把一些「用不到」的書處理掉。 但是人就是這麼奇怪,很多書也許堆在箱子裡十幾二十年沒動過,可是一旦要扔掉,卻又捨不得,覺得應該還會想看。有道是「擁有時不覺得自己擁有,等到失去時,才發現自己少了
Thumbnail
書店老闆說現在書很難賣啊!不然你最近有買過書嗎? 「嗯....三月以前我買了大概20本吧。」 老闆瞬間愣住....接著轉移話題....
Thumbnail
大二下應同學邀約一起擔任圖書館志工,不得不說,也算是一種圓夢了。圖書館志工的好壞參半,讓人對書本種類有了一定了解。書店成了我的近期休閒去處。將書籍捐出或變賣,曾考慮購買電子版書籍。
我在書局裡打工,像7-11一樣的連鎖書局裡。 兩者的差異在於,一般人走進7-11多半是為了掏錢買東西,而走進書局卻大多只是為了看白書殺時間,或者是和朋友約了在這裡碰頭,然後離開。   我無所謂這個,反正我領的是死薪水,微薄的死薪水,書賣的好不好對我這個小小的工讀生而言並沒有任何差別,賣多了我不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我喜歡寫書評,每當閱讀完一本書,我就會忍不住想要抓著每個遇見的人跟他們分享我讀完這本書之後的心得,但是我身邊的人不多,喜歡這樣被我轟炸的人更少,所以我才會決定寫下來丟在網路上,想像很多人可以看見我的感受,就算真的沒人閱讀也沒關係,至少我能把我的炙熱轉化成文字,一段時間後回頭看雖然偶爾會害羞,但從沒有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前情】一本書,會經歷怎樣的遭遇?老書《老夫》待在倉庫六七十年不出,全然不知道,可偏偏又被人類給抽走了。所幸他兩年前曾聽過一本年輕繪本「小繪」分享過經驗。小繪曾經去過門市,曾被人類下訂,更差點被人類擁有......只可惜,小繪被認定瑕疵而被退貨。小繪也自認自己活該,在生命最低潮發生意外...
Thumbnail
嗨,我是小譯者。 曾經在餐廳端過盤子、在補習班教過書,去日本走跳一年之後,回台在日商當過朝九晚五的粉領族。現在,我是一個宅在家自由接案的職業譯者。 其實,當上班族沒什麼不好。尤其是在辭職之後,我頓時成為無勞保、無月薪、無特定雇主的三無女子時,感觸更加深刻。偶爾還會懷念每個月薪水安穩入帳,週末氣定神閒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於喜歡閱讀,連帶喜歡買書的人而言,家裡書滿為患是最頭痛的問題,很多人是家裡被書淹沒到寸步難行才下定決心要把一些「用不到」的書處理掉。 但是人就是這麼奇怪,很多書也許堆在箱子裡十幾二十年沒動過,可是一旦要扔掉,卻又捨不得,覺得應該還會想看。有道是「擁有時不覺得自己擁有,等到失去時,才發現自己少了
Thumbnail
書店老闆說現在書很難賣啊!不然你最近有買過書嗎? 「嗯....三月以前我買了大概20本吧。」 老闆瞬間愣住....接著轉移話題....
Thumbnail
大二下應同學邀約一起擔任圖書館志工,不得不說,也算是一種圓夢了。圖書館志工的好壞參半,讓人對書本種類有了一定了解。書店成了我的近期休閒去處。將書籍捐出或變賣,曾考慮購買電子版書籍。
我在書局裡打工,像7-11一樣的連鎖書局裡。 兩者的差異在於,一般人走進7-11多半是為了掏錢買東西,而走進書局卻大多只是為了看白書殺時間,或者是和朋友約了在這裡碰頭,然後離開。   我無所謂這個,反正我領的是死薪水,微薄的死薪水,書賣的好不好對我這個小小的工讀生而言並沒有任何差別,賣多了我不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我喜歡寫書評,每當閱讀完一本書,我就會忍不住想要抓著每個遇見的人跟他們分享我讀完這本書之後的心得,但是我身邊的人不多,喜歡這樣被我轟炸的人更少,所以我才會決定寫下來丟在網路上,想像很多人可以看見我的感受,就算真的沒人閱讀也沒關係,至少我能把我的炙熱轉化成文字,一段時間後回頭看雖然偶爾會害羞,但從沒有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前情】一本書,會經歷怎樣的遭遇?老書《老夫》待在倉庫六七十年不出,全然不知道,可偏偏又被人類給抽走了。所幸他兩年前曾聽過一本年輕繪本「小繪」分享過經驗。小繪曾經去過門市,曾被人類下訂,更差點被人類擁有......只可惜,小繪被認定瑕疵而被退貨。小繪也自認自己活該,在生命最低潮發生意外...
Thumbnail
嗨,我是小譯者。 曾經在餐廳端過盤子、在補習班教過書,去日本走跳一年之後,回台在日商當過朝九晚五的粉領族。現在,我是一個宅在家自由接案的職業譯者。 其實,當上班族沒什麼不好。尤其是在辭職之後,我頓時成為無勞保、無月薪、無特定雇主的三無女子時,感觸更加深刻。偶爾還會懷念每個月薪水安穩入帳,週末氣定神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