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公民便利貼 025 難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公民便利貼 025 難民》

📌指那些跨越國界、並且不再受到其母國保護的那些失去家園、無家可歸以及非自願性的移民(migrant)

🚩在十九世紀之前,從一個國家移動到另外一個國家的活動,並不需要護照和簽證,那時,庇護的權利(the right to asylum)普遍受到承認和尊重

在人類歷史的不同時期當中,都曾出現一波一波的難民,然而,到了十九世紀末期,當近代民族國家的邊界日益固定並且封閉,便開始出現難民的問題了

到了二十世紀的1920和1930年代,政治庇護的傳統大幅惡化,部分原因是對於人類苦難的漠視,部分原因則是出現了全所謂有的難民數量

在人類近代歷史上,難民移動起先是由於宗教和種族的不寬容

例如:西班牙於1492年驅逐猶太人、法國在1685年頒佈《南特飭令》(Edict of Nantes),以及1930年代將猶太人從德國、奧地利和捷克蘇台德地區驅逐出去。

raw-image

📍近代政治難民間歇性地出現,是因為政府權力發展到足以壓迫非主流的少數群體

例如:1917年的俄國革命和革命後的內戰造成了150萬反對共產主義者的流亡,1915年到1923年有超過100萬亞美尼亞人離開土耳其,1936-1939年西班牙內戰期間數十萬西班牙共和派人士逃往法國

當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有超過200萬中國人逃往台灣和英國殖民地香港

到了21世紀的今日,難民問題日益嚴重,因為在世界的許多角落,仍然充滿了戰爭和衝突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在2018年底,全世界總共有7080萬人因為衝突和迫害離開自己的家園:4130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2590萬為難民(refugees),350萬人為庇護尋求者(asylum-seekers)

在難民的國家分佈當中,最多難民來自於這三個國家:670萬來自敘利亞,270萬來自阿富汗,230萬來自南蘇丹

🎬想到難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在前些日子香港反送中時期,曾有團體鼓吹政府盡快訂定難民法?他們的主張是什麼?各位好奇嗎?

推薦我們的影片「台灣與國際,為何要關心香港?專訪台權會秘書長邱伊翎」

👉👉https://reurl.cc/9zReKv


📙 我的學習筆記IG也歡迎追蹤哦~

每週會PO上兩則解釋專有名詞的公民便利貼

方便大家在通勤或休閒時間

增長小知識,了解看似艱深的小東西到底在講什麼?

👉https://reurl.cc/47YgR


📙 我的學習筆記FB也歡迎追蹤哦~

每週會PO上兩則解釋專有名詞的公民便利貼

方便大家在通勤或休閒時間

增長小知識,了解看似艱深的小東西到底在講什麼?

👉https://reurl.cc/08A1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的學習筆記的沙龍
95會員
161內容數
給所有人的臺灣史,我們致力於學術公眾化,將教授及學者們辛苦努力的研究成果,轉譯成為你我都能了解的知識.只要每個月一個便當的錢,就可以讓我們持續分享對公眾有益的學術知識,期待您跟我們一起攜手共進!
2025/05/06
本文探討以色列建國及發展歷程,分析其軍事、政治、外交策略,並以其經驗借鏡中華民國,尤其針對國軍的敵我意識、國家認同等議題,探討提升國軍戰力及凝聚國家共識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5/06
本文探討以色列建國及發展歷程,分析其軍事、政治、外交策略,並以其經驗借鏡中華民國,尤其針對國軍的敵我意識、國家認同等議題,探討提升國軍戰力及凝聚國家共識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4/29
本文探討2010年前後中國大陸「民國熱」興起及其衰落的原因。文章指出,隨著兩岸關係和解以及中共對國民黨歷史的重新詮釋,「民國熱」一度興起,但因中共的打壓、國粉內部的派系鬥爭和極端思想的蔓延,最終導致「民國熱」消退,國民黨也因此與大陸「國粉」產生距離。
Thumbnail
2025/04/29
本文探討2010年前後中國大陸「民國熱」興起及其衰落的原因。文章指出,隨著兩岸關係和解以及中共對國民黨歷史的重新詮釋,「民國熱」一度興起,但因中共的打壓、國粉內部的派系鬥爭和極端思想的蔓延,最終導致「民國熱」消退,國民黨也因此與大陸「國粉」產生距離。
Thumbnail
2025/04/22
本文探討中國與臺灣的食品安全問題,比較兩地卡車司機的待遇,並分析其背後的體制差異。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媒體監督受限,政府處置不力,導致民眾對食品安全缺乏信心。相較之下,臺灣雖然也曾發生重大食安事件,但在民主制度下,媒體監督、民意代表問責以及獨立司法調查等機制,能有效降低食安事件的危害。
Thumbnail
2025/04/22
本文探討中國與臺灣的食品安全問題,比較兩地卡車司機的待遇,並分析其背後的體制差異。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媒體監督受限,政府處置不力,導致民眾對食品安全缺乏信心。相較之下,臺灣雖然也曾發生重大食安事件,但在民主制度下,媒體監督、民意代表問責以及獨立司法調查等機制,能有效降低食安事件的危害。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