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戰爭將我們帶往何方?推理與食物的故事《戰場上的廚師》

2020/01/2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有什麼事物,是能跨越海洋、超越國籍去討論的呢?戰爭的歷史痕跡,什麼樣的人能夠去撰寫和敘述?在戰爭結束後,又該以怎樣的心情去面對在戰場上的情誼?這次看的書,是一個在殘酷與現實中,締結情誼,繼續前進的故事,是在迷霧之中獲取、保護某些事物的故事。
《戰場上的廚師》(《戦場のコックたち》),由深綠野分撰寫,王華懋翻譯,描述一名美國年輕人從軍、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在軍營中逐步解開各種日常謎團的故事。主角提莫西是一名美國人,在懷著年輕人的熱情下從軍,參與戰爭,成為了一名食勤兵,在戰場上遭遇了各式各樣的事件,與好友愛德華一起解開這些謎團。
當我看到由日本作家來寫歐洲大陸的戰爭歷史時,我是很感興趣的,為什麼身為日本人會想寫非日本人為主角的故事呢?在細細品味這本書後,我發覺到有許多議題,比如納粹、種族歧視,這些在歐美十分敏感的議題,由日本作家寫出來反而更自然、更透徹。而這本書最大的優點並不在這些議題,而是在那文字中透露出的戰爭殘酷、虛無、破碎,及希望。
為什麼蒐集傘兵的跳傘?為什麼會有六百箱蛋粉一夕之間消失的無影無蹤?為什麼地下室有著死狀怪奇的夫妻?為什麼在戰溝中有鬼魂的存在?
本書標榜著日常推理,固然有著推理的樂趣,然而在推理之後,留下的情緒與延伸,更加使人感到椎心刺痛、茫然無措。
以下會引用字句與透漏劇情來做討論,如不想被透漏劇情還請迴避。

與劇情自然交疊的議題與情感

在劇情中提到的議題有很多,在言談和背景之中不同種族碰撞的民族主義、詢問女士官是否照顧遺孤時被反問『因為我是女人嗎?』的女權議題……由於數量繁多,所以我想聚焦在一個點上:種族歧視。
「迪亞哥,白人說的話和黑人說的話,你會相信哪邊?」-引自《戰場上的廚師》P.130
在二戰時代的美國,那是一個種族歧視被編入法律的時代:白人和黑人有不同的居住和生活空間,就連步道都有分開的路線。當時的美國政府認為這是對雙方好,在超過七十年後的現在,對我們而言是很荒謬的,卻身處那個年代的主角們卻是切身的感受。
主角提莫西在兒時曾經在黑人社區留下辱罵的種族歧視用語,被祖母狠狠斥責。孩童時的他並不明白那樣的字眼對黑人的傷害,是孩童無知的言論,但作者藉由這種方式,刻劃下了深刻的痕跡,歧視在孩童時期就烙印下,明明不知道這字眼的意涵,卻模仿著別人的話語和思考,歧視就這樣無形的傳承下去。
『白人會相信白人,黑人會相信黑人,猶太人會相信猶太人,這是理所當然的。』這種思考是書中第二個謎題的關鍵,因為沒有白人會相信黑人的話語和證詞。就算是時隔七十年的現在,我們也無法說自己的歧視已經完全消失了,性別、國籍、年齡、疾病、身份……我們是不是也因為歧視,而看不清某種真相呢?然而,即便反思──
總算擦乾淨後,我哭著對祖母說:「我弄回原狀了。」但祖母蹲下來,讓視線與我同高,說:「再也無法恢復原狀了。」 -引自《戰場上的廚師》P.151
如果我們因為歧視而造成傷害,那麼,就算如何修補,也無法彌補了。作者融合了當初的時空背景設計出角色心理和謎題的連結,技巧高超之餘,也令人心寒,這樣生根的歧視就像扎心的針,深深刺進我的心裡。

推理劇情的安排-在解謎之後

謎題總共有五個,每一個都跟戰爭的背景息息相關。
第一個謎題是當美國傘兵降落之後,在與當地居民協商的過程中,有人開始大量蒐集降落傘。最後的謎底和徵兵之後,當地的年輕男性紛紛從軍了有關。第二個謎題是蛋粉失蹤,在篩選掉層層原因之後,最後與軍人之間的上下關係、壓榨踐踏人命、及種族歧視有關。第三個謎題,與在納粹統治下的人們如何生存有關。第四個謎題,與戰場給軍人們的壓力和痛苦有關。最後的謎題,則是這場戰爭中主角提莫西的經歷總結,生命的課題。
每一道謎題,都是配合戰爭的背景量身打造,在槍林彈火之中,遭遇到的細碎謎題,每一個卻都是戰爭中的痛苦和無奈,拼湊出的鎖鏈將提莫西的命運捆成一團難解的結。
本作品的推理過程所需要的素材基本上都在描述之中,還需要具備些戰時的歷史和雜學,深綠野分在蒐集資料上有下足功夫,讓戰場的描寫宛如身入其境。而讓我真正驚嘆的是,這些推理謎題,都與戰場和主角本身切身相關。
重點在於,解謎之後的事物。那些核心問題有沒有獲得解決,需要絞盡腦汁解決抑或是根本無法解決……生命的逝去,戰爭的苦果,不會因為謎題的解開而消失,更多時候,反而因為這些謎題被解開了而更加充滿無奈。

戰爭的殘酷

這邊會是講到謎底的內容,需要迴避請趁現在哦。
大費周章取得的婚紗,在大火之後,一切都化為虛無;同是為國家賣命,卻有一群人只因膚色和種族,被迫做更危險的工作;在納粹統治下的反叛軍家庭,無法自保而自我犧牲;在壕溝中的詭異聲音,是為了逃離戰場而對士兵弟兄下的自殘;扯下屍體的名牌偽裝成美國兵,就只為了能活著再見家人一面。
之前我也看過許多德國兵,不僅如此,還奪去他們的性命。相對地,他們也殺了我們許多弟兄。殺死奧哈拉的也是德國兵,而且如果沒有他們,法國的野戰醫院就不會被燒掉,荷蘭也是,蘿特他們一家一定正過著平靜的生活。又是「如果」。可是我無法不去想,如果。-引自《戰場上的廚師P.294》
提莫西必須去提醒自己德國人幹了哪些壞事,才能心安理得的開槍,投入戰爭之中。在自己最好的朋友死去後,心態更是激烈。
「……現在是戰爭時期。屠殺平民百姓,不是彼此彼此嗎?殺死敵人有什麼錯?活下來的才是贏家,只是這樣罷了。」-引自《戰場上的廚師P.307》
而當發現自己的同袍之中,有一名偽裝的德國人時,提莫西的心態才開始轉變。德國人佐馬並非間諜,只是想活下來,與家人團聚,提莫西透過死去的好友愛德華所牽起的線,一一找到人幫忙,演出了一齣大逃脫計劃。但即便如此,戰爭結束後,他也沒有獲得救贖。戰爭性神經官能症帶給他的同袍痛苦的終末,他也一邊思索著好友一邊想著這場戰爭的意義。
在所有謎題解開、並延伸出最後的結局之後,戰爭中的激情和火花,最後都歸於平靜與死亡,剛入伍時的熱血青年,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我們讀者也是,在中間有趣又不失詼諧的解謎過程、黑色幽默之中,閱讀體驗是輕快的、甚至可以說饒富樂趣。而在終末,這些過程都像是戰場上的勳章,代表著輝煌,卻也已逝去。

戰爭將我們帶往何方?

人類是會遺忘的生物。漸漸地,連明擺著的錯誤都能夠把它正當化。有人得勝就有人落敗,為了自由而戰的人,輾壓為了不同自由而戰的人,憎恨就這樣不斷連鎖。
即使如此,我也不得不祈禱。-引自《戰場上的廚師P.389》
在本書的結語,除了有反戰的味道在,也有著期待人類持續往前的反思在。在大戰之後,推倒了柏林圍牆,但世界仍然有著糾紛,也不一定是以戰爭的形式呈現。提莫西最後自問:我算是好好活過了嗎?
我們讀者也能這樣自問,在這樣的世道中,是否能好好活過?
我喜歡這本書推理和劇情的平衡,就因為這樣的平衡拿捏的好,當謎題的謎底被戰爭摧毀時,才更令人心痛。無論怎樣的成就,在毀滅性的暴力之中都會湮滅。就算不是與主角同樣的國籍,也能透過從不同角度窺探二戰的歷史,去描寫出動人的故事。
我也喜歡主角最後的結論,自始至終都沒有過份矯情的橋段,在眼前的事物做抉擇和行動。硬要說的話,最後從牢中找到夥伴談話的手段還是不免有些日式小說的御都合主義味道在呢。
我們無力改變所有,在世界的運轉中,我們何等渺小。但在這其中,我們還是能做到能做到的事,並期許著這世界的美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倚墨
倚墨
解析作品、深入知識、享受生活,會在這裡盡情揮灑自己的筆墨與內心,人與人之間就像永遠無法相通的獨木橋,但還望我們彼此的叫喊能確認你我的位置。 建議您追蹤方格子帳號即可,如要透過其他管道聯繫也可以到[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