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製造下的反思(一) 為什麼PTT科技版這麼多人討論適合待比較久,有發展?

工業製造下的反思(一) 為什麼PTT科技版這麼多人討論適合待比較久,有發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薪資相對較高是積體電路產業,但同時步調也較快。但這塊節奏的走向下,幾乎無法顧及人的狀態。

根據八年級同級畢業的學長姊和同學為什麼放棄全心投入積體電路工廠,甚至許多人開始在選擇非產線的Support部分,而非製程或是研發部門,投入石化產業也相對過去少


明明在台灣出口製造國家,出口製造依舊是高薪中產階層,為什麼大家不願意持續高工時投入。這是上一個世代無法理解的,原因是我們這一代面臨的困境:


(一) 過去科技廠在十年前群雄爭霸,如面板廠群創(當時就奇美電)上市就翻倍,甚至三到五倍,許多外商也持續發放股票。當在內部五到十年內可達到總資產(含房產/股票)達五百甚至一千萬,很迅速成為具資產的階層。

目前2020年看到是調高了起薪(底薪),希望吸引新鮮人選擇,但是分紅及股票幾乎是減少,甚至股票早已無購買優惠,大型積體電路幾乎是壟斷產業,

  1. 年輕人從基層做起,發揮的舞台相對過去小
  2. 技術研發風險大,使得大家寧可安穩過日子,做過守成之主,開始偏好非產線研 發主力部門


(二) 傳統石化幾乎為了原料必須在隔離島(麥寮)或是到外派到原料產地去降低成本,原料產地包括了對岸/印度/東南亞(馬來/印尼)和美國德州沙漠都有可能。

而且工廠大多離市區很遠(至少車程一小時以上),環境味道較重,也讓年輕人不願意投入

  1. 投入者同學或是學長幾乎都有外派準備,幾乎都做好了忍受異地和偏鄉的準備
  2. 留在國內面臨著難以升遷問題,畢竟國內沒有擴廠,管理層幾乎無流動


(三) 自媒體工作或其他文創更具吸引力,雖然薪資不如大型工業製造,但是其多采多姿是更多人想追求的,但以我附近同學國立研究所畢業來看,從事數量是少的,但存在生活周遭,對此嚮往在我們這代持續增加


總結:

工作平衡點其實看人,薪資vs時間

(1) 追求高薪者幾乎要全心投入者多,自身時間較少,或者是海漂他國

(2) 追求生活者會放棄高發展(升遷)、工作技術成長

(3) 兩者都具備者幾乎是,競爭高度激烈(錄取率低於百分之五)


raw-image


avatar-img
科男輕鬆Talk-產業生涯觀點的沙龍
2會員
10內容數
學校沒教的半導體產業求職分析 - 半導體 X 跨國工作 X 跨領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台灣是海島國家,但常我們對外面是世界各地薪資並不了解,因此我們以同一間全球公司來看,或許會更具有參考價值。 因為全球性外商會根據當地生活消費來決定你的薪資,用這樣比較或許更加客觀。
台灣是海島國家,但常我們對外面是世界各地薪資並不了解,因此我們以同一間全球公司來看,或許會更具有參考價值。 因為全球性外商會根據當地生活消費來決定你的薪資,用這樣比較或許更加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