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戲》是演得太真還是發自內心?
方格精選

《入戲》是演得太真還是發自內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場電影側拍,看見過往歷史再現的恐怖記憶
電影原名:入戏

電影原名:入戏

在不遠的一九六六年中國掀起了一場政治革命,史稱:「文化大革命」是由當年毛澤東為了自身政治利益利用人民的階級意識,而展開一連串的階級批鬥、反美、反資產階級,並塑造出上千萬個極左的紅衛兵造成當時戰後中國一陣人人恐慌的時代,這段歷史後來又被稱之為中國的「十年浩劫」。

紀錄片《入戲》是部以側拍中國電影演員訓練過程,近而拍攝出最真實有如文化革命的慘劇。原本要拍攝電影產業與演員準備演出狀況的導演,意外地拍攝到經歷過文革的導演葉京準備開拍類似回憶錄的文革電影,為求真實葉京導演開始電影演員培訓,讓演員重新感受當年文革的紅衛兵日常,沒想到卻迎來了一場意想不到的悲劇……

raw-image

要說歷史上接觸過大大小小、許許多多的災難之地,中國可說是一個古老又見過大風大浪的地方,從過往一代代君王統治,在晚清面對八國聯軍、面對二次世界大戰到國共內戰,直到最近也面臨了病毒肆虐的考驗。

而要說人為災難在中國不免就得提起那影響一代中國人的大事件「文化大革命」。在國外與中國研究文革歷史資料多年,所有的資料都傾向是一場對人民無意,傾向於毛澤東本身利益的政治鬥爭,並且是毛澤東試圖掩蓋掉自己在三面紅旗大躍進、情況下各種失敗而發起的個人批鬥。

raw-image

紀錄片《入戲》是一部由中國導演董雪瑩在2012年時無意間獲得跟拍中國葉京導演指導的歷史劇情片《記得少年那首歌1969》的演員培訓過程中所發生的一段插曲,而也是因為這個插曲讓董雪瑩導演不寒而慄,在拍攝完這個演員訓練段落後離開了劇組而剪輯而成這部紀錄片《入戲》。

在2018年時於中國獨立影展「FIRST青年影展」中撥出後就未曾於中國再次撥印,故未在中國影起討論或造成影響,使得一部關於中國的紀錄片掩埋在歌頌中國的「戰狼」片之中。

raw-image

電影其實有點像是演員私下日常的拍攝紀錄,紀錄關於《記得少年那首歌1969》電影中這些被挑選出來的素人演員經過訓練,體驗當年紅衛兵和勞改的60年代屬於他們老一輩人那時的歷史記憶。

演員不得使用通訊器材、發生任何事情都不能中途退出,並且得呼出當年讚頌毛主席的紅寶書口號,唱著當年宣揚共產黨偉大與人民情操的歌曲踏步,剛開始不管男女演員都對於這些事情當成一場玩笑,心裡都對於能拍上大螢幕電影感到喜悅,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這些意識形態開始變得真實。

raw-image

會感染人的不是喜悅而是恐懼。《入戲》電影中真實的拍攝出對於參加電影演出演員前前後後的變化,一開始大家就像是朋友互相打氣一起吃飯一起排戲,但後來卻越來越不對,開始有人指責那些掛著笑臉或不順自己意的人沒有心在拍戲、開始為了搏取導演好感而使出渾身解數。

最後有位因故要求導演可否讓他回家一趟的演員成了壓垮這和諧日常的最後一根稻草,眾人開始擔心導演是否會因為一些人而引響自己能否演出,甚至搬出各種莫名與毫無邏輯的理由進行各種批鬥和悲情牌合理化自己所做的一切傷害人的舉動。

raw-image

這一切的行徑都赤裸裸展現在攝影機之下,宛然文化大革命在這小地方再現,導演如同主席、其他人彷彿那一個個跟著主席走的小紅衛兵,怎麼討主席歡欣,怎麼鬥掉彼此,並且抓住別人的辮子群體批鬥,甚至到最後將人逼入絕境戴上那尖錐的高帽子。

這一幕幕在攝影機下出演的究竟是演員進入角色的敬業演出還是集體渲染下的催眠?也有人覺得也許整部紀錄片就只是一個造假的過程,因為整體上太過於渲染出文革的情緒,懷疑影片的真偽。

raw-image

走過文革的導演葉京說:文革那時代的中國青年男女是活在「純真年代」,才會創造出「新中國」,但也許這只是一段美化過後選擇式思考的紅色民族主義。

對比如今中國雖然有了網路與市場、經濟逐步起色,但各種限制與煽動以暴制暴的樣貌卻越來越看越有當年文革的影子,當年的紅衛兵如今的小粉紅,中國一代代依舊活在黨的框架裡,而翻過高牆,到了外頭感受到的卻不是自由的美好,而是傷疤太多太深,斯格摩爾成了海洛因,除了精神錯亂還能愛上什麼?


avatar-img
陸坡的圖像文字回收桶
694會員
809內容數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接近面試尾聲時,面試官問:「那麼林同學,最後我有個問題,想問你在阪海工裡我們除了學科術科外,也很在乎學生的課外活動。目前我們學校的合唱部和管樂部在府內都有不錯的成績。你有加入校內社團的打算嗎?」 「野球部。」 林友達不用思考,一秒就回答。
以台灣原民舞蹈團紀錄為出發點的紀錄片《跳進部落的孩子》,敘述關於在國際上成為傑出舞者、編舞者-布拉瑞揚,在多年後選擇回到台東故鄉,成立布拉瑞揚舞團,與非科班出身的原住民青年舞者創作原民群像的當代舞蹈。當同時面對於生活亦舞蹈的原住民舞者,舞團的未來與表演舞者的不確定性,是布拉瑞揚所擔憂與無法捉摸的。
馬耀對林友達說:「阿迪卡卡,米沙瓦斯 斗 阿尼托 柯 闊瓦。」 「什麼意思?」林友達族語並沒有馬耀他好,他問馬耀,馬耀摸摸他的頭,像哄小孩一樣說:「小時候,我如果害怕,我媽就會這樣跟我說:阿迪卡卡,米沙瓦斯 斗 阿尼托 柯 闊瓦。」 不要害怕,祖靈會幫助你。
在接近面試尾聲時,面試官問:「那麼林同學,最後我有個問題,想問你在阪海工裡我們除了學科術科外,也很在乎學生的課外活動。目前我們學校的合唱部和管樂部在府內都有不錯的成績。你有加入校內社團的打算嗎?」 「野球部。」 林友達不用思考,一秒就回答。
以台灣原民舞蹈團紀錄為出發點的紀錄片《跳進部落的孩子》,敘述關於在國際上成為傑出舞者、編舞者-布拉瑞揚,在多年後選擇回到台東故鄉,成立布拉瑞揚舞團,與非科班出身的原住民青年舞者創作原民群像的當代舞蹈。當同時面對於生活亦舞蹈的原住民舞者,舞團的未來與表演舞者的不確定性,是布拉瑞揚所擔憂與無法捉摸的。
馬耀對林友達說:「阿迪卡卡,米沙瓦斯 斗 阿尼托 柯 闊瓦。」 「什麼意思?」林友達族語並沒有馬耀他好,他問馬耀,馬耀摸摸他的頭,像哄小孩一樣說:「小時候,我如果害怕,我媽就會這樣跟我說:阿迪卡卡,米沙瓦斯 斗 阿尼托 柯 闊瓦。」 不要害怕,祖靈會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