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進部落的孩子》跳舞亦我算上部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Dancing Home(2025)

Dancing Home(2025)


舞團的後臺與舞者,跳出部落與自我衝突

中央山脈下、風災、部落文化,雖然沒有與世隔絕但晚上附近沒有商鋪,必須開車到附近鄉鎮才能購買必需品,里民鄰居生活緊密,活動中心除了族人偶爾還能看見觀光的遊客,即使生活用不太到依舊要知道一些過去自我文化和傳統。

這是台灣許多生活、在部落長大的新一代小孩的寫照,加上過去與現代之間的思想碰撞,部落的孩子往往面臨走出去或回家去的兩難,在想被人看到與如何不忘根的矛盾下,夢想究竟是必須出走?還是終究得回家。

​以台灣原民舞蹈團紀錄為出發點的紀錄片《跳進部落的孩子》,敘述關於在國際上成為傑出舞者、編舞者-布拉瑞揚,在多年後選擇回到台東故鄉,成立布拉瑞揚舞團,與非科班出身的原住民青年舞者創作原民群像的當代舞蹈。當同時面對於生活亦舞蹈的原住民舞者,舞團的未來與表演舞者的不確定性,是布拉瑞揚所擔憂與無法捉摸的。


raw-image
raw-image


《跳進部落的孩子》是什麼電影?

在一些台灣原民部落觀光,往往在各縣市觀光欄目會想上部落的舞蹈表演與祭典,有些歡迎遊客體驗或加入,有些則是公告表示日期並無進一步的資訊。雖然現在我們常在一些如九族文化村、地方或國家表演廳聽到或看到原民的舞蹈與傳統歌謠,但是以過去傳統的一部分來說原住民的唱歌與舞蹈,其實並不是拿來表演的一部分,而是以他們過去的生活與信仰有關。

甚至在祭典中起舞也是儀式的一環,連結部落所有人與他們土地、祖靈精靈信仰有關。而在現代部分開放表演與遊客觀禮,許多時候是一種讓外人看見原民的一種手段,和讓更多人了解這種台灣本土的土地、族群信仰。

在當代舞中由於,原住民的舞蹈與習俗信仰、生活,涉及到原民本生的文化遺產,往往會採用合作的方式,例如知名的雲門舞集、優人神鼓等,都曾經合作與用自己的方式演藝原住民與台灣土地故事。而許多原住民舞者也多半會透過舞蹈與身體展現出自我族群的特色,並用現代、當代舞展現出自我的身分認同,並且在當代多元文化中,許多舞團與表演團體也不全都是原民單一族群,各部落之間與白浪的混合,也展現出原住民文化在如今台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raw-image
raw-image


紀錄片《跳進部落的孩子》,是導演王政一,從編舞者布拉瑞揚,成立布拉瑞揚舞團初期開始,就紀錄長達八年的拍攝,紀錄布拉瑞揚舞團的舞者、舞風和創辦人布拉瑞揚為何會回到台東成立自己舞團的原因。這部紀錄片採取非線性的說故事方式,也沒有固定的人物介紹,而是將原民文化、舞者還有布拉瑞揚之間,以舞團為中心來敘述故事,整體來說像是環繞在舞團之間點點滴滴的VLOG,甚至也記錄不少,演出曲目和舞者們的生命故事。

布拉瑞揚・帕格勒法是台東嘉蘭部落的排灣族編舞家,小時候曾受雲門舞集《薪傳》演出的啟發,後來擔任雲門舞集舞者,和到歐美等地跳舞、編舞等。在2015年後回到台灣成立自己的布拉瑞揚舞團,將自己的原住民部落文化和當代舞作結合,並培育非正規訓練的原住民青年舞者。

在《跳進部落的孩子》電影中,有拍攝出許多以這些舞者心境和成長為項目的演出節目,他希望透過舞蹈,讓舞團成員展現出對自身的迷惘與未來成長,一起與觀眾找到生活中的共鳴,和繼續下去舞蹈的力量。


raw-image
raw-image


《跳進部落的孩子》分析與延伸:

布拉瑞揚舞團的舞風介於現代舞與當代舞之間的整體概念,而整體而言,當代舞比較是布拉瑞揚舞團的核心,以在電影中表演幾部經典,如由投十塊錢的卡拉OK的原住民小店唱歌文化延伸的舞目《#是否》、工地條紋帆布、被颱風侵襲後一片狼藉的場地,苦中作樂的原住民嬉鬧《漂亮漂亮》等。

這些舞目都展現出當代舞中以「生活行為和肢體語言」做為舞蹈的理念,而在原住民從小到到的生活中,這樣將生活融入舞蹈,和隨樂曲起舞的概念,其實在日常生活比比皆是,可以說當代舞的文化,其實某方面展現出這時代每個人都是表演者的概念。

當代舞與現代舞其實目標有點不同,一般來說現代舞是反制式與傳統舞蹈,以西方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反芭蕾」,制式化的舞蹈動作與編舞,整體而言是比傳統的舞蹈更展現出內在情緒的身體解放。而當代舞則是現代舞的再延伸與再挑戰,並且有著身體政治性。有時候當代舞比較不是完全都以跳舞為主,他有可能是行為藝術、日常行為的反覆、或是融合藝術,和不同載體的表演。也就是將舞蹈延伸到任何人、任何時候、任何題材都可以成為舞蹈的一部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布拉瑞揚舞團一方面有著原民舞蹈傳統基底,如牽手、團體舞步,一方面又以生活、政治來展現出不同的舞蹈結構,而展現出身軀。它可能是一種無法放手、痛苦或持續下去的展現,例如舞目《阿棲睞》牽了就不要放掉、不斷勞動、日復一日的持續下去,痛苦但有彼此牽絆。

《跳進部落的孩子》紀錄片中滿多展現出這種舞蹈在排練、呈現、解釋理念的過程,但由於它不流於制式化,故更多的時候是以各種小片段拼湊而成。有些則從發想和舞者本身出發的舞目,可以讓觀眾看見,舞蹈從頭到尾的發想過程,這點相當有趣。

整體而言《跳進部落的孩子》紀錄片很像是一種舞團的導讀,與對於舞者每個人的跳舞敘述,如同布拉瑞揚自己也清楚的,很少會有舞者永遠地留下,布拉瑞揚舞團可能會來來去去有著各式各樣的舞者與舞目,或是展現出不同的表演形式。但整體來說,布拉瑞揚展現出的是當年原住民所沒有的一部分,從喜歡跳舞、想要跳舞、跳舞是否可以當飯吃、跳舞是我的工作,一直到永續的舞蹈。這些是電影中有趣的思索點,也是一種原民傳統與當代舞蹈碰撞下的魅力。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跳進部落的孩子》值得一看嗎?

這部電影其實是一部時而嚴肅、時而又有趣的地方,整體而言它很原住民又不同於一般原住民電影。在台灣原住民電影很長會講到的幾個點:部落、土地、自我認同,在《跳進部落的孩子》中被提及時並沒有用很嚴肅、很乏味的方式去表現,反而都放進舞蹈之中。也就是說在這部紀錄片中,每個舞者的生活、原住民對於生活的態度、各種不同的多元風格碰撞,最終都成為了一齣舞蹈,用身體來說話,來表達,關於我是怎樣的原住民?或是布拉瑞揚舞團是一個怎樣的舞團。

以布拉瑞揚舞團為主,有很大的一段在講述布拉瑞揚這位舞者、編舞者的生平,和踏上國外與回國成立舞團的過程,《跳進部落的孩子》電影有嘗試跳出一般的傳記式說法,以比較隨興隨拍,再把布拉瑞揚一些隨興的對話和自白剪入片段之中,展現出真實的模樣。

對於舞者們的展現,也是如此,訪談多位曾經在或現在還在的布拉瑞揚舞團的舞者,用有趣巧妙的剪輯方式,展現原住民舞團率性、可愛的一面。不過也因為這樣電影整體來說重點與主題感有些薄弱,雖然跳進部落的孩子電影名可以讓人想像到電影內容,但其實並不清楚,重心到底是布拉瑞揚本人?還是布拉瑞揚舞團表現方式,這點是很模糊的。


raw-image
raw-image


根據導演幕後影談的說法,布拉瑞揚本人至今並沒有實際觀看過這部電影,甚至兩邊對於電影呈現的方式,有一些分歧和衝突。在一些訪談中,布拉瑞揚也表示過自己沒有看這部紀錄片,但會透過其他人轉述電影內容。

《跳進部落的孩子》紀錄片對於裡面主角布拉瑞揚,是一種自我暴露的壓力,裡面有太多時候讓布拉瑞揚感覺是在講人與人之間、他與舞團和親友之間的生活和糾結。被放在大螢幕上,他自我感覺沒有辦法承受這一些在自己眼前很現實的關係。

雖然導演有敘述關於電影的最後,布拉瑞揚尊重他的呈現方式,但我覺得導演其實有加強許多在布拉瑞揚舞團的演出,弱化一些布拉瑞揚人生和敘述,這一點有可能也是基於布拉瑞揚想表達不要那麼赤裸的立場,所做的一些調整。但這樣的調整雖然尊重被攝者本身,但也讓作品整體主體變得較為模糊,布拉瑞揚覺得這部電影應該是屬於布拉瑞揚舞團、表演者、和觀眾。而他只是其中一塊拼圖,但就電影本質來說,他這塊拼圖其實還是最主要的那塊,故我覺得這也成為《跳進部落的孩子》電影,最後無法聚焦於甚麼主題為中心的原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陸坡的圖像文字回收桶
695會員
820內容數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2025/04/28
馬耀對林友達說:「阿迪卡卡,米沙瓦斯 斗 阿尼托 柯 闊瓦。」 「什麼意思?」林友達族語並沒有馬耀他好,他問馬耀,馬耀摸摸他的頭,像哄小孩一樣說:「小時候,我如果害怕,我媽就會這樣跟我說:阿迪卡卡,米沙瓦斯 斗 阿尼托 柯 闊瓦。」 不要害怕,祖靈會幫助你。
Thumbnail
2025/04/28
馬耀對林友達說:「阿迪卡卡,米沙瓦斯 斗 阿尼托 柯 闊瓦。」 「什麼意思?」林友達族語並沒有馬耀他好,他問馬耀,馬耀摸摸他的頭,像哄小孩一樣說:「小時候,我如果害怕,我媽就會這樣跟我說:阿迪卡卡,米沙瓦斯 斗 阿尼托 柯 闊瓦。」 不要害怕,祖靈會幫助你。
Thumbnail
2025/04/28
棒球與BL的小說《夏陽下的他》 台灣高中生林友達的日本打棒球,夢想打進甲子園的故事。另一邊一位在日本南極研究基地出生,從外踏上日本的高中生日空南極,也因為喜歡打棒球而回到日本。台灣出生、南極出生,兩個出生地非日本的球員,除了意外的成為投捕搭檔之外,可能還產生其他的感情火花?
Thumbnail
2025/04/28
棒球與BL的小說《夏陽下的他》 台灣高中生林友達的日本打棒球,夢想打進甲子園的故事。另一邊一位在日本南極研究基地出生,從外踏上日本的高中生日空南極,也因為喜歡打棒球而回到日本。台灣出生、南極出生,兩個出生地非日本的球員,除了意外的成為投捕搭檔之外,可能還產生其他的感情火花?
Thumbnail
2025/04/25
奧地利電影《女警撞到夫》是以冷冽幽默為主題的農村諷刺電影。正直的女警安卓雅準備從家鄉農村調職,但在一晚她意外撞上了自己要離婚醉酒的丈夫,逃離現場。沒想到安卓雅並沒有被逮捕,被逮捕的反倒是一位過去有酗酒問題的男教師?因丈夫去世被眾人同情的安卓雅,開始思索自己所做的選擇,而天人交戰。
Thumbnail
2025/04/25
奧地利電影《女警撞到夫》是以冷冽幽默為主題的農村諷刺電影。正直的女警安卓雅準備從家鄉農村調職,但在一晚她意外撞上了自己要離婚醉酒的丈夫,逃離現場。沒想到安卓雅並沒有被逮捕,被逮捕的反倒是一位過去有酗酒問題的男教師?因丈夫去世被眾人同情的安卓雅,開始思索自己所做的選擇,而天人交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謝謝攝影師的照片 一開始以為社交舞應該不會太難,但實際體驗發現,自己跳舞跟別人合作跳舞,真的很不一樣。 我覺得自己跳比較簡單哈哈,舞步不難但我眼花撩亂,瘋狂轉錯邊有趣的體驗課! 生活中不斷嘗新學習,不設限領域方向,會發現每個人都有各自驚奇的興趣和擅長的拿手事物,希望接下來的研究所生活,也能
Thumbnail
謝謝攝影師的照片 一開始以為社交舞應該不會太難,但實際體驗發現,自己跳舞跟別人合作跳舞,真的很不一樣。 我覺得自己跳比較簡單哈哈,舞步不難但我眼花撩亂,瘋狂轉錯邊有趣的體驗課! 生活中不斷嘗新學習,不設限領域方向,會發現每個人都有各自驚奇的興趣和擅長的拿手事物,希望接下來的研究所生活,也能
Thumbnail
跳舞是一趟身體堆積的旅程。 本篇沒有參考任何線上資料,純粹是個人體驗。用於釐清與回顧自己的體驗與想像,在撰寫的過程中延展出沒意識的課題,這就是此篇文的目的。
Thumbnail
跳舞是一趟身體堆積的旅程。 本篇沒有參考任何線上資料,純粹是個人體驗。用於釐清與回顧自己的體驗與想像,在撰寫的過程中延展出沒意識的課題,這就是此篇文的目的。
Thumbnail
佛拉民歌舞蹈女郎 迪斯可舞蹈女郎 肚皮舞蹈女郎,很難生成。老是被拒絕。 阿拉伯舞女郎 南美森巴女郎,被拒絕許多次。 拉丁舞女郎,喜歡這張,很有韻味。 中國舞女郎,典型的。 寶萊烏女郎 街舞女郎
Thumbnail
佛拉民歌舞蹈女郎 迪斯可舞蹈女郎 肚皮舞蹈女郎,很難生成。老是被拒絕。 阿拉伯舞女郎 南美森巴女郎,被拒絕許多次。 拉丁舞女郎,喜歡這張,很有韻味。 中國舞女郎,典型的。 寶萊烏女郎 街舞女郎
Thumbnail
從小到大就是個愛跳舞的女孩~   在舞蹈中,很愛那種融入音樂、沉浸肢體的愉悅感,舞蹈中的我可以感到自己的美麗、力量和自在,還能遠離煩惱,我的家庭並沒有資源讓我去學習正統雕塑,所以在學校爭取表演是我最常做的事,在學生時代也是自己用打工的錢去外面學習舞蹈,進而有機會當一名舞蹈老師,後面的人生有很
Thumbnail
從小到大就是個愛跳舞的女孩~   在舞蹈中,很愛那種融入音樂、沉浸肢體的愉悅感,舞蹈中的我可以感到自己的美麗、力量和自在,還能遠離煩惱,我的家庭並沒有資源讓我去學習正統雕塑,所以在學校爭取表演是我最常做的事,在學生時代也是自己用打工的錢去外面學習舞蹈,進而有機會當一名舞蹈老師,後面的人生有很
Thumbnail
從此起彼落的「你聽我講」開始,四位表演者輪流話聲,形成一種有序的銜接感。在開場之後,一條與麻繩類近的「織帶」隨即出現,並貫穿了整部舞作。織帶的原料是紡織纖維,可以是天然也可以是人工的,這樣的性質和語言有著幾分相似──語言作為繩子般的存在,一方面帶有危險而可以傷人,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可能。
Thumbnail
從此起彼落的「你聽我講」開始,四位表演者輪流話聲,形成一種有序的銜接感。在開場之後,一條與麻繩類近的「織帶」隨即出現,並貫穿了整部舞作。織帶的原料是紡織纖維,可以是天然也可以是人工的,這樣的性質和語言有著幾分相似──語言作為繩子般的存在,一方面帶有危險而可以傷人,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可能。
Thumbnail
夢見我跟一群台灣太太在鐵道旁邊,看著露天電影。 這個露天電影院前面有一個樂團,隨著電影的演出,會穿插現場演奏。有時會和現場群眾一起玩波浪舞。有時會有一些滑稽的表演,讓群眾可以參與。 一邊表演與遊戲的過程,讓我想起之前我在台灣去夜店跳舞玩樂的情緒。現在回到美國,這些熱力四射、勁歌熱舞的日子已經距離
Thumbnail
夢見我跟一群台灣太太在鐵道旁邊,看著露天電影。 這個露天電影院前面有一個樂團,隨著電影的演出,會穿插現場演奏。有時會和現場群眾一起玩波浪舞。有時會有一些滑稽的表演,讓群眾可以參與。 一邊表演與遊戲的過程,讓我想起之前我在台灣去夜店跳舞玩樂的情緒。現在回到美國,這些熱力四射、勁歌熱舞的日子已經距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