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身份地位,生老病死人人平等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以下兩則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東部一位師兄分享
我有一位親戚家中經營工廠,在西部也有不少房產,生活不虞匱乏。但是,近期她乳癌擴散,做化療後人虛弱不少,原本是事業戰場上的女強人,瞬間人變得溫和許多。
近日她突然間開始看精舍文章了,飯局上還問我們精舍的事。我想,或許她的機緣到了,我建議她可以多誦《藥師經》,因為《藥師經》可以消業障、補福德資糧,她現在正病痛著,時常想著藥師佛,多持誦佛號和誦經可以轉移對病痛的注意力。她也告訴我,她有時候也在誦經和持佛號,聽了非常替她開心。
其實,這種事情在以前是不可能發生的,真希望她早日契入修行,好好把握難得的人生,讓自己的未來沒有遺憾。
我覺得業障人人都有,不管自己的身分地位多麼崇高,在業力討報之下,人人皆平等,人若是沒有磨到徹底,真的很難契入修行,就如蔡師兄所言:「人生沒苦過、沒累過,別說你人生已來過」。
分享二
北部一位師兄分享
我有個親戚,曾經到精舍請示過,但是,誦經總是不精進,她最近常常出小車禍,不過她還是不害怕,到處騎著機車亂跑,四處攀緣。雖有緣來到精舍請示,但總是入寶山卻空手而回,每天守著他們夫妻兩人打造的開心農場。農場裡面種了許多菜和果樹,還養了許多動物,每天心思都想著農作物怎麼還不生果子?改天要再種植什麼作物……等。這開心農場的農作物不是販賣用,是她們夫妻兩人退休生活的依靠。
開心農場,卻也變成不開心的農場了。他們養了許多動物宰殺來吃,也有些被狗吃掉,造下許多業障。佛菩薩曾開示請她不能再殺生,但是她卻依然故我,所以,大小災難持續不斷。
我跟她說我有在唸佛號,《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提到:「心性要提升,干擾才不生。心不離佛,佛不離心,要念茲在茲,保持正念,光明正大,熄滅貪嗔癡,有雜念時,可唸『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把雜念消除,亦可靜坐來靜心,反觀自心。流行音樂,尤其是提倡癡愛執心的歌曲,建議少聽,因易染污腦識,且靜坐時常在腦中迴盪,影響靜坐效果。」
我建議她可以多持誦佛號或是唸誦〈藥師灌頂真言〉,這樣對身體也比較好,請她把握人生最後的時刻,業力可以多消除一筆算一筆,多消一筆業力來世就少一分的障礙,把握人生的時效性,無常很難說,真的要珍惜可以消業障的機會,因為如果她真的走了,開心農場也是帶不走的,「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分享完畢)
人總是如此,總是喜好享樂,反而像是誦經、持咒、持佛號可以幫助我們的方式,世人總是敬而遠之,真的是迷惑顛倒,以苦為樂。
小編我以前也曾是如此喜好享樂的人,但是,歷經被業主菩薩討報,即使真的有出去玩,也無法玩得盡興,以前會和家人規劃要去哪裡旅遊,現在家人有想要學習的專長,我有待消除的業障和外道願,想想,如果我業障和外道願沒消除,何時人生才有光明的一天呢?累世坑洞(業障)挖得多深、多大,當業障現前討報時,可是一點一滴也少不了,該還的通通要還。努力誦經消業障、消外道願,提升自己的心性,避免一直造業下去,才是我現在最要緊的事情,過度玩樂只是消耗自己的福報。
牟尼精舍是座寶山,如果不照著佛菩薩開示的功德努力迴向,就跟去看醫生,但是醫生建議我們的事情都不照做,如此病怎麼會好呢?牟尼精舍不是算命館,但是卻有讓你可以改造人生的機緣,端看你如何精進,用什麼心態來面對佛菩薩的開示,若您真信、真做,那麼光明燦爛的人生正在跟你揮手,敞開大門等著迎接您。
如何能快速有感呢?先拼命的消業障,把功德迴向給來討報的業障或是累世業障。就我們的經驗,這需要幾年的功夫,過去我們沒修行,所造的大業障可能一世就有數十件,如果能把這些干擾精進、快速地迴向,您會非常有感,自然能生起信心。
小編自己並不是體質敏感者,以前也不曉得什麼叫做「無形討報」,但透過精舍請示與迴向,當身體病痛之時,若透過懺悔等方式後,就讓身體快速恢復健康。這樣的狀況多驗證幾次,您就會懂什麼叫做無形的討報,也能明白原來世間許多事件都是業主菩薩在討報。
再者,誦經、誦經,可不是只有唸在口裡,還要行於舉手投足之間。幾年下來,唸誦的經文數可能破百上千,每天都在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得想想什麼叫做「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該如何實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於日常生活中!這部分每人見解不一,但做完後卻是如人飲水呀!當您覺得越來越放下,就能有所體悟。
以下引用自淨空法師《六祖壇經講記》:
六祖說:「佛法是不二之法。」只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就是不二法門。見性就是禪定、解脫,禪定、解脫就是見性,這是三而一,一而三,即三即一,即一即三,是謂之不二之法。
慧海禪師《頓悟入道要門論》云:「欲修何法,即得解脫?唯有頓悟一門,即得解脫。云何為頓悟?頓者,頓除妄念,放得下;悟者,悟無所得,看得破。問:從何而修?答:從根本修。云何從根本修?答:心為根本。云何知心為根本?答:《楞伽經》云心生即種種法生,心滅即種種法滅。《維摩經》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遺教經》云:但制心一處(控制心在一處),無事不辦。
經云: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調心不調身,愚人調身不調心。《佛名經》云:罪從心生,還從心滅。由是之故,知道善惡一切皆是由於自己的心,所以心是根本。如果想求解脫,首先必須認清根本。要是不能通達這個道理,必定是徒勞無功,著相外求,無有是處。」
禪門經云:「於內覺觀,如一念頃,即證菩提。」而根本的修法,就是修習禪定。何謂「禪」?妄念不生為禪。何謂「定」?坐見本性為定。本性者,就是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定者,對境無心,八風不能動。」八風是指:利益、衰耗、毀謗、榮譽、稱讚、譏刺、受苦、受樂,這八種境界。若能於此八種境界中如如不動,得此定者,雖是凡夫,即入佛位。《菩薩戒經》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證得如此境界,就是解脫,就是不二法門。(引用結束)
希望您能在菩提道上精進,當您想放棄時,請找人聊聊,別急著放棄。您走這條路並不孤單,佛菩薩與護法總在一旁陪您。只是路得自己走,自性得要自度,您必須努力才能走到終點!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未來數位廣告新變化:重隱私權、不追蹤個人身份,個性化廣告 bye!美國網路媒體公司 Verizon Media 宣布即將推出「新一代數位廣告解決方案」,未來不再用以追蹤消費者行蹤的方式進行廣告曝光,而是用衡量受眾群體的方式內容提供,藉此增強消費者信任度,又可以提供好的廣告體驗。
    Thumbnail
    avatar
    涼鹿日常大小事
    2021-04-18
    不合時宜的身份認同政治討論--有冇咁二元對立? 這是跟人們聊天後的一些隨想。聊著,會發覺許多我眼中關切的爭論都不必要,或跟年輕、走在前緣的人已經脫節。認知到脫節(irrelevant)的一刻,多少有點感傷,驚覺真的老了:我的生活經驗,跟年青朋友的生活經驗,差得遠了,開始會怕自己是否很離地。 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歡慰。原來我或我
    avatar
    慕雲
    2021-01-28
    身在不能哭也不能笑的無聲地獄《加害人家屬》不能哭也不能笑,明明沒做錯事,卻彷彿做了全天下最大的錯事一般,只能扛著這份責任往下走在這無聲的地獄之中,就是加害人家屬。
    Thumbnail
    avatar
    悅陽
    2020-09-23
    【一位CFP的日常】無論是天災或是人禍,往往是提醒我們理財該作調整的時刻!「天啊!這事怎會發生在我身上?」這句話可能常在我們心中吶喊著…… 曾有人說過:「凡意料之外的壞事,就是災難!」每當遇到這些事時,除了抱怨之外,是否有更好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avatar
    蔣竣植
    2020-02-20
    言論 身份我不是說要以學生去限制老師的言行,畢竟現今這個年代不可能要求老師們像古時代一樣學習聖賢什麼的(都不合時宜了),我只是希望各位老師在發言、留言時多考慮一下自己的學生;教他們明對錯,可以,但別再灌輸自己的一些立場、態度到雪白的學生裡了,這些東西就讓學生們日後走出校門自由成形吧。
    avatar
    JUST‧TANK
    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