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信坊」2008年起連續二年入選台北縣十大伴手禮,並於澳洲成立海外第一家門市;2011年榮獲台北鳳梨酥文化節達人賽金牌獎,桐花綠豆糕獲得四大超商、九大網購評比第一名,目前產品行銷全球三十餘國……曾經面臨倒閉危機的「三叔公食品公司」如何逆轉勝並成為麻糬大王?
手信坊創意和菓子文化館,獲頒2012年優良觀光評鑑。
日本禮俗裡重要的手洗─拿起長把水瓢,第一杓淋左手代表淨身
親子遊除了參加綠豆糕DIY。還可買些伴手禮滿載而歸
2012年11月12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與經濟部中部辦公室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頒布2012年優良觀光工廠評鑑,「手信坊創意和菓子文化館」(三叔公食品有限公司)是獲得殊榮的廠家之一。
「手信坊」總經理陳世洋謙虛地表示,都是貴人相助、大家幫忙,才有今日的成就。
原來,如今獲得殊榮與肯定的手信坊,之前由陳世洋帶領的三叔公食品公司,卻曾歷經一場「生死戰」才得以存活,並化危機為轉機。
絕境求生》 公司面臨倒閉爭一口氣也爭轉機
與陳世洋初見面,許多人都對他的誠懇與穩重留下深刻印象。陳世洋笑說:「我是58年次(42歲),老是被認為58歲。」歷經滄桑卻充滿活力的陳世洋,不經意地以「老氣橫秋」馳騁商場,難怪會被誤以為是「歐吉桑」。
陳世洋出身台灣糕餅世家,自幼即看著阿公以手推車方式,沿街叫賣自己生產的麻糬。為了傳承與發揚阿公麻糬的美味,陳世洋於1993年成立「三叔公食品有限公司」,專門代工生產麻糬,因為品質穩定、價格合理,業績逐漸成長。
2004年時,不料總代理商突然決定自己設廠生產,訂單全部抽走。一夜之間,陳世洋落入業績掛零、沒有收入的窘境,公司馬上面臨倒閉危機。當初因為彼此信賴,只做一家公司訂單,想不到對方因生意好想獨攬利潤,毫無預警地犧牲掉合作的三叔公公司。陳世洋不願示弱:「為求生存與爭一口氣,只好跟他拚了!」
陳世洋卯起來,經常熬夜加班、睡工廠。當時,被抽走的客戶大多在花蓮、台東,為了奪回主戰場,陳世洋經常當天來回奔波,每次回到台北都已經是深夜3、4點,隔天一大早又要趕緊處理或開發客戶交代的訂單。「背水一戰」的陳世洋展現過人的體力與決心,常常一星期當天來回花東與台北好幾次。
那時開車行駛於蘇花公路上,經常天雨路滑,砂石車又多,跟在後面是「慢吞吞」,想超車又得閃避對方來車與懸崖峭壁。「每一個踩油門跟煞車都像是在搏命演出!」如今回想,陳世洋說他不曉得那是怎麼拚過來的。
早年吃苦》 磨練成就出堅毅不拔韌性
為甚麼這麼拚?又為甚麼能吃得了這種苦?
「我不拚都不行,當時訂單完全抽走,就像魚兒離開了水很快就會斷氣,不拚怎行?」陳世洋表情滿是堅定。
此外,未創業前,陳世洋曾經當過「黑手」──修理機車的學徒,後來學「煮吃」,曾任老爺等飯店的廚師。陳世洋表示,當學徒時吃了不少苦,尤其是飯店的廚餘、髒東西與臭水溝都要他去清理。「這種苦都能吃,還有甚麼事情做不了?」當時的「磨練」,造就他堅毅不拔的韌性。
在超時打拚又兼顧品質情形下,皇天不負苦心人,陳世洋逐漸拿回訂單。「真的,我們以誠意與品質感動客戶,危機就是轉機,沒有這刺激,三叔公就不會成長!」陳世洋回過頭來感謝客戶抽單的刺激,「他真的是我的貴人。」
代工無保障》 「麻糬大王」決心經營品牌
不過,陳世洋獲得喘息之後,卻也沒有多大的喜悅。「當初,被抽單就奄奄一息,好像活不下去了。可是當我們把訂單搶回來,原來的代理商好像也沒怎樣。」陳世洋發覺,原來代理商早已建立自己的品牌,因此還是有基本的客層,不致受到影響。
陳世洋於是領會到,「代工」是不歸路,品質再好也可能被換掉,難以永續經營。為了鞏固花東市場,三叔公食品公司推出「東方水姑娘」各式麻糬、櫻花糕與釋迦酥等,初試品牌啼聲。
「品牌建立談何容易?」在這段時間,公司仍舊以代工為主,但同時廣泛經營客源,產品線也更加多角化。極盛時期,台灣半數的麻糬都由三叔公生產,種類超過三千種,加上為滿足各式各樣挑剔味蕾的客製化需求,陳世洋無形中練就了十八般武藝以及創新研發的能力,「麻糬大王」之名因此不脛而走。
櫻花落入瓷杯》 與日本老師傅賞櫻領悟和菓子創意
業績穩定成長的三叔公公司,雖然不再擔心被「一刀斃命」,但沒有自有品牌,彷彿就像沒有根的浮萍一般,陳世洋依舊不放心、不踏實。一次前往旅居日本的姊姊家作客,因緣際會接觸到退休的和菓子老師傅勝田安一。
當時3月櫻花盛開,陳世洋與勝田安一共赴京都賞櫻,兩人席地而坐,在微微春風下,櫻花似雪花般飄落,正當舉起酒杯「看拜」(乾杯)時,一朵櫻花剛巧落入白瓷杯裡。好友、醇酒、櫻紅……感嘆眼前美景稍縱即逝,勝田輕嘆一聲:「殘念(日語,意指可惜)!」
當下,陳世洋靈光乍現:「如果能將這短暫的美麗,轉化為和菓子致贈親朋好友,這份感動將成為永遠的感念!」
往後數年間,陳世洋往返台灣、日本兩地,用熱情、理想與毅力,感動勝田安一將累積五十餘年和菓子製作技藝傾囊相授,然後再把技術與原料引進台灣。
因為行動帶來感動,「手作為信,名食成坊」,陳世洋決定以「手信坊」為名在台灣行銷和菓子,第一款含有櫻花漬的果凍也終於研發誕生。
日本老師傅的一句「殘念」,意外地讓陳世洋將世代傳承的和菓子蘊育出新生命。
開創新局》 擷取日本精神展現台灣品味
「我們為甚麼學習日本?我覺得日本做甚麼東西都很專注,叫手信坊和菓子文化館,聽起來好像是日本商品,事實上不是。我們學的只是精髓、構想與精神,還要加入本土的東西、台灣的品味,開創屬於台灣的和菓子。」有了初步成果的陳世洋,也開始有了更大的願景。
一般而言,日本包裝很漂亮,送禮方便,可是東西很甜,但台灣人可能不想吃。「我覺得送禮應該送到心坎裡,客人拿到好看、又會搶著吃,才是我們的目的。」陳世洋道出他開發台灣和菓子的初衷。
另外,傳統的麻糬冰過就變硬了,賞味期很短,不利外地消費者食用。手信坊努力研發技術,讓「冰過」、「退冰」後的麻糬都跟現做的一樣,還能延長保鮮,得以進一步做宅配生意以及到外地開店。陳世洋介紹,手信坊第一款最出名的麻糬叫「雪菓」,外面沾黑糖粉,且獨創「雪藏不硬化、室溫不溶化」的冰淇淋口感,頗受好評。
2005年,南仁湖集團標到北二高關西休息站的經營權,正好需要招商。陳世洋覺得機會來了要把握:「要做品牌,好的東西要去哪邊宣傳?我覺得休息站是很好推廣伴手禮的地方,就很積極去爭取設專櫃。」
南仁湖要求陳世洋要做好品牌、做好商品再進來,業績只要不比知名的新復珍糕餅低太多就好。於是,手信坊戰戰兢兢地在關西推出第一家自營店。本來還擔心業績難看,想不到一炮而紅,業績直衝第一名。「我們的用心,消費者都感受到了。」陳世洋很欣慰當初承諾要做出好成績,他做到了。如今,手信坊自營店、知名景點與百貨公司專櫃,已達14家。
以客為尊》 「手信坊」打造金字招牌
「品牌是信賴的標誌,信賴是品牌的生命。」陳世洋表示,手信坊深知每一個令人稱道的和菓子背後,都有對品質的堅持與對消費者的責任。因此,手信坊2006年與2007年分別通過最專業的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及ISO22000雙重品管認證,確保每一項產品與製程都符合最嚴格的管理要求,讓顧客吃得安全、安心。
2008年起,手信坊連續二年榮獲「台北縣十大伴手禮」,並於澳洲成立海外第一家門市;2011年,手信坊又榮獲台北鳳梨酥文化節達人賽金牌獎,桐花綠豆糕則獲得四大超商、九大網購評比第一名。在公司經營方面,手信坊於2009年開始接受經濟部輔導轉型成立觀光工廠,由於品質優異、服務親切,2012年順利通過優良觀光工廠評鑑。
對於未來如何永續經營,陳世洋表示,品牌的加值來自服務與不斷創新,手信坊源源不絕的創意來自於「逆向思考」,也就是要把顧客擺在第一位,以顧客的角度發想,開發出客戶喜歡及需要的產品。「貼心就是禮數,認真就能創新。」陳世洋相信只要夠細心,就能擄獲客戶的心。「細心就是生意」,早已成為手信坊的經營主張。
懷著感恩之心》 拉拔共度難關客戶行銷國際
訂單的持續增加讓手信坊的產能達到極限,有員工不免抱怨為何還要接受小訂單的製作。陳世洋表示,有些小客戶一路支持三叔公,陪著他一起度過艱困時期,現在公司成長了,不能拋棄他們,反而應該輔導他們,讓他們也跟著手信坊一起成長。即使手信坊已經成為獨霸一方的食品公司,滿懷念舊與感恩之心,讓陳世洋依然緊抓著老客戶的手。
陳世洋強調:「做生意從做人開始,做人從誠信開始。」一語道破手信坊在坎坷中逐步邁向成功的原因。因為重承諾,也讓他選擇根留台灣,在大部分工廠都外移的情況下,他卻選擇加碼台灣。「台灣人有人情味,在台灣只要肯努力,上天給我們很多機會,不見得一定要離鄉背井。所以我跟員工宣達,我們不去大陸,也不去國外投資。」陳世洋展現出堅守本土、挺台灣的決心。
「全世界都是我的市場,中國是版圖一部分。」過去中國是代工市場,但現在已轉型成世界市場,投資設廠的時機已過,現在前往投資的風險較大,競爭也多,相對在台灣多付出一點努力和用心,就能立足台灣,放眼世界。
手信坊把日本原創產品與精神融入台灣口味與文化,目前產品行銷全球三十餘國,不止台灣人接受,連亞洲人、海外華人也都能接受。「以台灣品牌及東方食品進軍國際不容易,三十幾個國家就有三十幾個問題要克服。」不過,陳世洋信心滿滿地表示,業績一直在成長當中。
陳世洋感謝員工與消費者支持,讓業績蒸蒸日上,也感謝在最谷底時,願意無條件支持他的客戶。未來他仍將繼續把新一代台灣和菓子與台灣米食文化,大力推向國際。
2013/01看雜誌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