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長大了,卻不是無堅不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00:00 Tokyo, Japan

17:00 Rotterdam, Netherlands

這是我跟P通常展開對話時,各自的當地時間。

我可能準備看點書後睡覺,P正準備下班騎單車回家。


raw-image

某天,家裡的老爸對著陽台一盆阿公留下來的「曇花一現」的曇花,突然提起以前工作關係,有一回是到衛理堂去送影印紙,感念衛理堂當時開放空間給學生念書,老爸就阿撒力的免費送了一箱,箱裡偷偷放著老爸的感謝。時隔很多年我才知道這個故事,並講給P聽,嘰嘰喳喳的翻開這一夜。

「下課後先去衛理堂佔位置」

「走吧去操場跑四圈」

「今天載我回家」

我想,跟P是在高三的時候因為準備考大學,每天念書念出來的革命情感吧!

在國中三年的荒唐下硬是最後奮力一擊的砸中位在健康路一段上,一不留神就會錯過的佔地小小、制服藍藍的學校。整個高中三年的氛圍就好像準備一場不知道結果的戰爭一樣,怎麼算贏?怎麼算輸?對當時的我來說還不是很清晰,連帶的大部分的記憶都很朦朧。除了高三無數個與P在學校旁的衛理堂念書的日子、為了練體力晚自習後跑的操場、回家順路捎帶的鐵馬護花,在微下坡的地勢與夏天的晚風一路穿過西門路跟夏林路,停在記憶中的機車待轉格。

衛理堂的位置非常搶手,總是需要爭先恐後的衝出校門用教科書佔好幾個位置才能安心去覓食,長長的桌子兩側圍滿了鋼管椅,運氣好的時候可以挨著坐一塊兒,不然就只能天涯海角的相望,討論習題的時候千里來相會。角落跟頭頂設著幾扇電風,時有時無的風跟我們念書時的集中力一般,P常轉過來跟我說「十分鐘後一定要叫我起來」,急急拉下眼皮的速度堪比旁邊波哥打烊拉鐵門般絕決。在討論功課中,總不免夾雜著那些補習班男生跟女生的八卦、女校獨有的女生跟女生的八卦,隱晦而遙遠,我聽著聽著只覺得自己是青春的旁觀者。

我跟P的數學補習班是同一間,沿著南門路帶一杯波霸奶茶,經過孔廟轉入當時邊上還是警察局的友愛街,再騎過一個紅綠燈就到了補習班,從擁擠的騎樓下堪堪喬出一個停車位。補習班老師教數學更愛聊時事談政治,老師激昂的分享有種希望我們能長成獨立思考人格的殷切。我可能不記得三角函數怎麼解,卻記得當時老師對於「愛台灣」的解釋:我們愛的是與我們住在這一塊土地上的「人」,而不是「土地」。不要被媒體愚弄了!老師給我的那些價值觀與思考方式,反而是學校老師沒有教的。

晚上九點的操場,一圈兩百公尺,學校有晚自習的時候我跟P會跑個四圈之後再回家。記得在黑板上像倒數奧運開幕一樣倒數聯考日子的六月,我們晚上跑步的次數也多了起來,是連現在都佩服的當時的自己的堅持與不懈。從準備聯考的過程中其實我們相信「努力是有價值」的信念。不過工作之後,有時這個價值的體現來的慢一些,不是對完答案就可以知道分數的試卷。我們在等待與磕碰的過程中走走停停,交換想法,慢慢變得堅定且強大。儘管跨越了9343公里、7個時區,心情還像20年前一起佔位子念書、一起去補習、一起跑步、一起回家一般。與P聊到這裡,我沒有覺得那時特別青春,當然現在的我們就依然年輕。

只是我們雖然都長大了,卻不是無堅不摧,所以以後的日子還要一起且走且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波波先生的沙龍
52會員
103內容數
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情勢下,日本媒體與評論家們是怎麼看待這些問題的呢? 與聚集了日本眾多新聞工作者網站ーJBpress達成合作,不定期翻譯國際觀點相關文章,期待帶給大家不同的視野與思考方式。 ※本專題文章皆為授權翻譯作品
波波先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04
電影 《PLAN 75》與小說《篡改的命》 兩個距離這麼近但又這麼遠的國家
Thumbnail
2023/04/04
電影 《PLAN 75》與小說《篡改的命》 兩個距離這麼近但又這麼遠的國家
Thumbnail
2022/11/22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如果說要有日本版的桃花源,一定要有上高地。 如果說要有日本版的瑞士,一定也是上高地。
Thumbnail
2022/11/22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如果說要有日本版的桃花源,一定要有上高地。 如果說要有日本版的瑞士,一定也是上高地。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