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案者的自我修煉:拖延現形/破解

2020/07/05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接案的過程中,每隔一陣子都會有感覺很累、很累的時刻。
那種勞累的感覺,是發自內心,就像 Line 裡有個插圖,靈魂從人物的嘴裡飄出那般,無力、虛脫,短時間內無法快速提升工作效率,即時花費一樣的工時,但出來的品質與效率就是狀態不佳。
[狀態不佳對策:視覺化紀錄工時]
由於這種狀態通常都是以週期性顯現,於是我在工作日誌中,有意識的紀錄下工作、耗時與心情的情形。以往都是文字式的記載,過了當日後,除非仔細回顧,否則很難進入到感知當時拖延的情緒狀態。後來採用了一個很不錯的方式:視覺化紀錄工時。
視覺化紀錄工時,可在網路搜尋: Chronodex 時間餅,但我覺得形狀太過複雜,不適合我。當紀錄還需要動腦思考,無形中會增加我的耗能。我更傾向簡單直覺的方式,再進一步查找後,我發現了長得像蝸牛的「螺旋餅圖」(可搜尋:spiraldex image),原始的螺旋餅圖是黑邊的,但純黑色(深色)也會佔用我的思考耗能。
我仔細觀察過自己的習慣,如果是文字筆記,底色線條適合用淺藍色或點狀,能有效降低對我大腦的干擾;而表格填色、文章的字,配色如果以霧色系,像是霧黑、霧粉等配色,也較不會干擾到我的思緒。但有趣的是,我實體筆記的筆,卻特別喜歡用黑色。反正,我就將蝸牛圖改成淺藍色印出,貼附在我的工作日誌中,以每小時為單位著色,便能很快的辨別一天的時間多半花在哪裡。(我額外發現,如果我畫得越整齊,工作效能反而越好,大概是跟我淺意識「條理性」的特性相關吧!)
最近 7/2-7/4 的螺旋餅圖工時紀錄
黑色,代表我休息、滑手機追劇,包含吃飯、家務等毫無產值的時間。
其他顏色,則依據我接案的案子不同而劃分。
橘黃色,是我喜歡的代表色,有積極暗示,因此我拿來作為紀錄「自我輸入或輸出」的專用色。
如果有進入「心流」的高效產出,我會塗上實心點點做記號。
每天結束時,就大致算下一天中,有意義的時間佔了多少。主要是通過視覺可視化,讓自己不要太過「無意識」的流於時間的浪費之中。譬如休息時間有寫寫文章,就能紀錄為有產出「有意義」的橘色了。
[有意義&無意義]
如何界定我認知的「意義」呢?
自從我認知到自己是一個內向屬性者之後(延伸閱讀:我是高敏內向者,你/妳也是? ),我便很容易區分之於我的意義感。那就是一件事情發生,是發散出去;還是連回我自己。
我現在的工作日誌,全都設計隨時提醒自己要留意是否為「連回自己」。因為面向自己,所以我雖然只有自己,也都會寫月報、週事項、工作日誌,即時紀錄觀察自己的狀態。
接案人,拿自己的手藝,向社會貢獻出價值,從而換取報酬。
但接案人的天花板很低:時間 與 能力。
因此,將投注時間,換取產出與報酬時,一邊有意識地觀察,我的產出,是否有連回自己,為自己的能力賦能。當「發散與收斂(連回)」的意識啟動後,我變得更加「無趣」了。無論是消費、興趣,我都會很直接的去思考,那是屬於花掉就沒有的?還是能變成「體驗」、成為自己人格底色的一部分?也逐漸淡化消耗型、消費型的消費與興趣,「主動選擇」成為一個相當無趣的人。與之相對應的是收斂型、生產型的興趣,例如創作、創造類都算。
我仍然會追劇,譬如最近在看的《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只是在看劇當中,會盡量獲取更深的啟發,不只是停留在淺層的追劇放鬆。嚴格說起來,這樣的自我要求,使自己過得「滿累的」而且是自找的。雖然很累,仍然感覺很滿足,特別是當這些啟發回饋到我自身,為我的體驗、人格經驗添色後,那種滿足反而更加的真實,而且,影響深遠。體現在資訊爆炸所帶來的那種不安感,逐漸消失了,我的內心通過兩年來的修正調校,變得踏實又安定,情緒也穩定很多。(特別一提,容易緊張的人,不僅容易患有腸躁症,還有乾眼症,也因為緊張容易積壓鬱悶,於是輕重不一的憂鬱、焦慮症狀、乳房囊腫,都容易隨之而來。上述我全都有過...)因此找到屬於自己的驅動力,我感覺比任何事情更加重要。畢竟人生三大拷問: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去哪。
[驅動與產出的斷鏈]
驅動與產出是一條因果鎖鏈,理想狀態是找到驅動,就能順利產出。
但事實是,經常出現斷鏈,而斷鏈的原因如果不踏實給揪出來,就會反覆出現困擾著我。
在開頭提到,我每隔一陣子都會有感覺很累、很累的時刻。在確實紀錄後,我知道那個狀態會發生在三個情況:
一、「突然」湧現太多事項,我來不及消化。
二、同一份成果超過三次以上反覆調整。
三、當天或當週有外出過/或私訊過多。(說明:外出的狀況視情況,偶而會瞬間損耗我太多精力,尤其是需要人際互動的,我會自動開啟公關體面模式,但其實對我的精力特別消耗。所以我平時也不大愛聊即時訊息。一週如果出去太多次,我便會呈現很疲憊的狀態,為此我自己還特別有定義一個「外出調適期」給自己。 BTW:也因此,一般我不會接需要頻繁外出的工作,會以調高這類的工資報價,來抑制這類型的工作量增加。)
當我開始去觀察這三種事情,除了「外出」我已經清楚知道為何對我有影響之外。
其餘兩件事,我最近才釐清原因。如圖:
對自己的觀察之一
問題出在:安全感與掌控感。
在職場測評時,我知道自己在「任務執行」屬性中「條理性」佔到93%。就是100人之中,我對條理的需求程度大於其他93人,而缺乏條理,就會使我產生壓力。但這還不是我的最高項目,我最高項目是「人際互動」屬性中「同理心」佔98%。以前的經驗得知,作為主管,同理心太高,絕對不會是好事!因此接案時,我也有特別留意控制自己的同理心。
當事情的失控感波動到我,我會啟動「拖延」。那種拖延反映在:我會賴床,晚睡或是晚起、或是那陣子會突然看很多書、做很多家事、滑很多手機、雙手黏在不用動腦的反應式遊戲 ...為了拖稿、拖延,總會發現自己還滿有創意的...(延伸閱讀:拖延症的本質) 總之,通過觀察自己的行為,我知道自己的內在孩子又在逃避了。我想安撫她,因此我邀請她參與我的覺察。
我與我的內在孩子做了一個妥協,當她感覺到壓力,其實是因為事情突然失控。那最好的方式,仍然是慢慢逐步的完成,只是切成更小一點的塊狀完成,譬如寫文章,我就讓她知道今天寫不完沒關係,我們先畫個文章架構,我要帶領讀者的認知,從哪個A點走到哪個B點呢?或是寫下想分享的小故事。只要有個開頭就先收手,去做下件事,不讓她感覺到吃不消。
我很容易能辨別我是否陷入內心凌亂,通過觀察我的環境!當我的生活環境開始凌亂時,則反映出我的內心也凌亂了。我告訴自己別急,先停下來,整理,看看發生什麼事情讓我覺得慌張。幾次之後,我發現自己只要具體的踏出第一步,即是「落地與接地的程度」,讓想法不再只是腦中想、構思個沒完沒了,有具體的拿出筆,或在電腦中打出結構,那麼產出/輸出,就會很順暢地展開了。「拖延」也隨之降低,甚至化做無形。
不過,雖然有時候同一個案子要經歷多次反覆修正,確實會很心累。
但我真心建議在產生煩悶不耐的情緒之前,先鎮靜下來思考,意識、念頭,將會改變我們創造出來的東西。帶著煩悶不耐的情緒所做出的項目,很難會有好的質量。
由於我釐清了對我「有意義」的事,是指那些能連回我內心、為我賦能的事。
於是再遇到需要反覆調整的項目時,我會用這個角度重新看待我的事情,就像”Day One”,我會找一個切入點,譬如再新一版的修正中,我想突破「手繪裡的情境面」。帶著這個視角與考驗,我更能靜下心來,重新調整,讓自己的成果「雕刻」「打磨」到更好,於是趁機突破自己。
在校正自己的情緒與念頭後,也發生過有趣的事,我曾經在都結案收到款項相隔三個月後,發現幫對方公司網站寫的「關於我」沒有出現在首頁。我很疑惑向業主提出詢問,了解過後,直接免費全部重新提供,一共七篇,雖然花費一些時間,但這就是我的價值,使命必須達成。
接案的世界,是拿自己的手藝,去跟社會換取工資。
我所能賺到的,是我的成果有為對方帶來對應的價值。
一次合作,或許能說是幸運,但要爭取一次以上的長期合作,不僅僅是幸運而已。
所有「好賺」的,我都會特別提高警惕。因為好賺的,門檻也低,就像貪食受困的陷阱。僥倖遇到「好賺」的,我會一邊挖我的護城河,拉高門檻,雖然自己更辛苦,但門檻加高後,總是會更踏實。或許這世界還是有輕鬆好走的路,我感覺,世界已經待我不薄了,我已經十分幸運了!所以行有餘力,就寧可多打磨自己的手藝、反省矯正自己的思維模式,繼續走著小六的接案自我修煉吧。
PS: 後來很少更新,一方面是事情越發多(恩 有藉口的成分!)另一方面,是隨追蹤者多了,一直要求自己想寫出能帶給讀者更有價值的內容。結果就是想得多、實際做的少,於是本子上的主題不斷增長,卻沒有一篇落成完整文章。當然便宜行事也是種方式,但那不是我想成為的樣子。我選擇拿出我真實的修煉,雖然很樸素很不加修飾,但知行合一、表裡一致 才是我想成為的自己。不過「兼具質量的輸出」也是我不斷持續反省、改善的重點項目... 加油,小六的接案修煉之路 On my way.
這是小六與你分享的第029篇文章
生活旅程,離不開的那些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