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週記02| 網路時代下的疫情時期 人們到底都在幹嘛 |反思網路出現後的生活樣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OS:越寫越離題,如果是要來看防疫知識的可以先退出了............沒啦 還是看一下啦看我打那麼辛苦的份上嗚嗚嗚

//當不出門成為你的日常

去年十二月(2019-12)中國疫情爆發,短短一個月內,病毒擴散到全球,從武漢、廣州等大城市開始封城,慢慢地開始全球斷航實施入境管制,公共場所關閉,禁止人群聚集,商店歇業,停班停課,居家隔離各種政策,宅居生活成為我們的日常,大家不能出門,每天只能透過螢幕連結世界,在人類的高強度適應力下開始出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像是用會議軟體視訊喝酒阿,直播演唱會阿,甚至連某些特別(讓人興奮)的影片開始出現以居家隔離為主題的劇情,人們從原本的生活中被抽離,依靠手機或電腦來持續與原本的世界連接,空間與空間的交流直接被壓縮在平面之中。

//網際網路與手機這件事

說到要與世界連接,其實少不了網路這回事,從小時候的電腦上網開始,我們不斷的透過一個小小的螢幕試圖連接那個對我們而言十分陌生的世界,2007年,賈伯斯發表了IPHONE3之後全球都瘋了,第一步嚴格意義上來說的智慧型手機讓網路從電腦上逐漸擴散到手中那小小的3.5吋螢幕中,上網這件事變得更輕鬆容易也更貼近我們的日常。我們手中那小小的一塊面板,變成我們溝通世界的載體,我們透過他分享生活、獲取資訊、甚至生活娛樂、兒童教育,我們透過網路更快速地獲得資訊,還記得今年年初的時候Kobe Bryant搭乘的直升機墜毀,30分鐘後我已經在手機上得到這則來自加州郊區的新聞,這在網路時代前根本是讓人無法想像的速度。
iphone3g發布會

//資訊傳播速度與實際價值

在資訊快速傳播的時代下,隨手取得的訊息量雖然龐大快速而且方便,但同時也讓我們獲得的資訊價值大大的打了折扣,舉個例來說:曾經書信時代我們用文字所描繪情景的那種美好想像,逐漸被具像化的照片取代變的直覺,但失去浪漫 ; 我們夠快速地取得照片的同時,我們對於我們所傳播的資訊,缺少了更詳細的認知,導致我們在獲取訊息時常常忽略了這個資訊所傳遞的本質,會想到這件事是因為這次去看澎湖花火節的煙火的時候,明明煙火很美,但周圍的人卻只顧著用手機把煙火錄下來,反而不在當下感受那精彩的瞬間,在他下我意識到,或許觀賞煙火這件事情對於他們的意義,已經成為了某種可傳遞的資訊,我覺得煙火當下那的種視覺震撼體驗被取代了,變成某種為了炫耀強調自己存在感的資訊,畢竟再好的攝影器材也很難呈現出煙火當下的壯麗,何況是手機錄影,在大量資訊不斷湧入我們的視野的情況下,每則訊息所帶來的資訊量也被大大的弱化了,大家開始看新聞只看標題,社群媒體只要賣肉就給讚,我們不斷的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及新鮮感,大家的價值觀開始轉變,從時尚產業年復一年越來越短的時裝週期,到大家對於美的定義開始變成你在instagram的貼文獲得了多少個讚,在獲得大量訊息的同時,我們是否也失去了某些僅存在於當下的感動?
到底我們真正想傳遞的資訊是感覺?還是數據? 出處 IG mr.paul_tw

//人類?新人類?

前陣子看了丹・布朗起源,裡面談到一件滿有意思的事情,裡面的人類學博士對宗教學者發起論戰,透過電腦加速演算進程,大膽預言現在人類將在2050年滅亡,並宣稱已經找到生命形成的科學證據,想當然爾這樣的宣言當然引起了教廷的強烈反彈,一直以來無生物到有機物的轉變這件事情我們都沒有相對的證據去解釋,當然對未來的預言也是(我們只要相信神會帶領我們前往光明的未來就好)by 基督教我們從何而來 ; 我們將何去何從“ 這段話不斷的在這本書中被提起,其實最後書中點破,一開始駭人聽聞的人類滅絕理論其實並不是指人類本身這個物種的消逝(也就是所謂的末日說),而是只在2050後人類將變成一種全新的物種,人與科技產品的完美融合,將使人進化成一種新的型態,但是新型態的人將會延續,我們將成為某種新的物種繼續延續我們的文化
其實每次看完丹・布朗的書,腦中的小宇宙就會開始爆炸,人跟科技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我們該用什麼態度去面對這項逐漸融入我們生命的事物,仔細回想身邊的人對科技設備的使用,甚至包含現在在使用電腦打作業的我,我們還離的開它們嗎?說我們是一種新的物種,好像也無法反駁,因為我們早已無法面對失去了科技的生活,就像今天這篇文章如果沒有這個編輯器跟自動存檔,我應該完全打不出來吧(笑)。

//疫情與網路進程

2020的疫病大流行雖然讓我們的生活充斥著不方便,但因為物理上的分隔,也讓我們與網路的融合變得更加緊密,我們從個人化網路設備的普及開始到現在的短短十年,我們的生活日常也逐漸被改變著。就如同netflix出現取代了百視達;亞馬遜取代了傳統書店 ,掏寶取代了小型商店,在未來不知道還會出現什麼取代我們認為再平凡不過的日常,第一段提到的各種隔離政策,對我們這種全球化分工模式的經濟體會產生什麼樣的衝擊?網路作業是否會取代傳統作業模式?而我們的環境又會產生什麼樣子的結果?這都是未知的,只能說這次疫情讓網路的進程往前邁進了一大步,融入我們的日常,而網路的可能性是我們可以去思考跟想像的,所以是否可以說未來世界的發展就是由我們的想像力所構成的呢?

//我的願景

作為接觸到個人化電子產品的第一代人,我們可以說是見證了這項黑科技從無到有的過程,更明顯的可以對比前後的差異,雖然這個時代為我們帶來了極度的便利,但在享受它的當下我們是否失去了動力去挑戰更美好的未來,當你沈浸在我們的成就時,是否忘記人類在70年前就已經登陸過月球,而你到現在還只會躺在沙發上滑抖音(沒,被盜)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好像失去了做夢的能力,可能是因為獲得的資訊太多而且資訊太單一化(所謂熱點新聞)舉個例來說:當特斯拉發射火箭升空開創個人化火箭的時候,我們的社群媒體還在討論韓國瑜到底會不會被罷免之類的,我們開始失去想像,不斷的灌輸各種既有資訊在我們的腦中,我們開始放棄大夢想追求小確幸,只想過好自己的小生活。
當初為什麼想當建築師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我覺得我現在有答案了,因為我想親手構建人們生活的未來,雖然我沒辦法送太空人上月球,但至少我能讓人們更好的生活環境有所變化,身為一個即將入世的初生之犢,下山前的最後一個夢到底要做的多大,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但身為時代背景下的第一批人,總要對得起自己所經歷過的事,就套一句Ram.Kuhas引用過的一句的話:「讓暴風雨來得更強烈一點吧」,反正大不了多一年嘛(ㄨㄟˊ~)
這篇寫了有點久,中間好幾度難產,可能為了要不這麼明顯地將想講的事情帶進題目超出我的寫作能力太多,甚至想要放棄寫文章寫個遊記心得就好,但後來又覺得有點不甘心,所以還是默默的把它乾完了,好啦雖然文筆有點爛,但我想講的事情稍微有帶出來了,看到最下面的你各位也是辛苦了,下週要來點題了,希望不要在難產嗚嗚嗚。
by 金城伍佰 08/31 00:48

avatar-img
149會員
690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系會長、副系會長究竟在做什麼? 老師開會的時候說了些什麼? 他們又做了什麼樣的決定?
基地在哪裡?機能有甚麼? 前面三篇算是面對自己想討論的議題做一些提問及整合,這週調閱了一些以往畢業設計、畢業論文來討論確切我能做甚麼,今天從交大建研所105年的一篇論文做開始,「時間的紀念性」
繼上週Archi書單第一彈播出後,我們想來收集大家的想法!~ 你們想聽更多關於哪一本書的內容與賞析呢?? 我們會把方格子、FB粉絲專頁、Firstory上所有的票數加起來,得票數最高的那本書即是下次Archi書單的主角喔!好,廢話不多說,我們一起來投票吧!
生命的盡頭與開始總是相連,若你不在生命當中你也脫離了死亡。我們無法確定生命的過程以及長短但唯一能確定的是死亡終將是結局。
前陣子探索Firstory的時候發現有「語音信箱」這個功能,只要是用戶都能在平台上開個主題讓其他人在上面錄下自己的故事。 因此我們想邀請大家來試點有趣的!
系會長、副系會長究竟在做什麼? 老師開會的時候說了些什麼? 他們又做了什麼樣的決定?
基地在哪裡?機能有甚麼? 前面三篇算是面對自己想討論的議題做一些提問及整合,這週調閱了一些以往畢業設計、畢業論文來討論確切我能做甚麼,今天從交大建研所105年的一篇論文做開始,「時間的紀念性」
繼上週Archi書單第一彈播出後,我們想來收集大家的想法!~ 你們想聽更多關於哪一本書的內容與賞析呢?? 我們會把方格子、FB粉絲專頁、Firstory上所有的票數加起來,得票數最高的那本書即是下次Archi書單的主角喔!好,廢話不多說,我們一起來投票吧!
生命的盡頭與開始總是相連,若你不在生命當中你也脫離了死亡。我們無法確定生命的過程以及長短但唯一能確定的是死亡終將是結局。
前陣子探索Firstory的時候發現有「語音信箱」這個功能,只要是用戶都能在平台上開個主題讓其他人在上面錄下自己的故事。 因此我們想邀請大家來試點有趣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長期趨勢表明“奇點 (Singularity)" 會在2045年迎來。」 「社群媒體與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全天陪伴,連結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群。」 「GPT4與 Gemini 能將自然語言轉為程式碼,大大降低人與機器的邊界。」 「獲取人類基因序列的成本驟降,神經網路模擬生物機制,解鎖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數位化進程還是社交媒體,資訊過載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們面臨著價值觀變化、迷失方向和享樂主義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人們需要學會信息篩選、培養批判性思維、保持專注和平衡生活。
數位界限 當下,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各種資訊源源不斷地湧入我們的生活。手機、電腦、社交媒體,各種3C設備就像是無聲的捲土重來,時刻吸引著我們的目光,讓我們陷入無休止的滑動和點擊之中。但是,我們需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資訊都值得我們花時間去關注。 是的,這就是界限的重要性。界限不僅僅
在網路、社群媒體如此發達,讓我們越來越不會與人面對面交談、相處,我們反而面對電腦、手機時更為自在,也更為熟悉。網路的發展本是要讓大家的距離更加靠近,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來與人接流,但反而我們和彼此的關係卻在倒退,網路的速度這麼快、社會的步調如此匆忙讓我們的情誼在快速中無法累積、無法更靠近,甚至更疏離。
遺憾嗎? 一眨眼,又過了一年,有些人離開,有些人永遠離世,有些人相見需要跋涉,有些人相見只存在於夢境中。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現代,我們被迫深刻思考著取代和生死。儘管科技進步讓機器能夠執行越來越多的任務,但人類的價值和獨特性依然難以完全被取代。 老去、生病、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科技或許能夠為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常常覺得現在這世代開直播的人自然而然的做直播這件事,從一開始不明白的這東西誰看,到現在自己只看人開直播,我分析了我這時間的轉變
Thumbnail
PC時代 造就1995~2000年網路的高潮,當時的選擇比較少所以估值是比較誇張的 iPhone 造就習慣改變的手機時代,產業都是輪流高潮的2008~2018 黃金10年的過程就讓80%的散戶被市場恐懼吞噬明明知道是習慣科技的產業,但一樣量化經驗不足想在過程當股神就是要付出代價 AI的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長期趨勢表明“奇點 (Singularity)" 會在2045年迎來。」 「社群媒體與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全天陪伴,連結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群。」 「GPT4與 Gemini 能將自然語言轉為程式碼,大大降低人與機器的邊界。」 「獲取人類基因序列的成本驟降,神經網路模擬生物機制,解鎖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數位化進程還是社交媒體,資訊過載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們面臨著價值觀變化、迷失方向和享樂主義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人們需要學會信息篩選、培養批判性思維、保持專注和平衡生活。
數位界限 當下,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各種資訊源源不斷地湧入我們的生活。手機、電腦、社交媒體,各種3C設備就像是無聲的捲土重來,時刻吸引著我們的目光,讓我們陷入無休止的滑動和點擊之中。但是,我們需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資訊都值得我們花時間去關注。 是的,這就是界限的重要性。界限不僅僅
在網路、社群媒體如此發達,讓我們越來越不會與人面對面交談、相處,我們反而面對電腦、手機時更為自在,也更為熟悉。網路的發展本是要讓大家的距離更加靠近,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來與人接流,但反而我們和彼此的關係卻在倒退,網路的速度這麼快、社會的步調如此匆忙讓我們的情誼在快速中無法累積、無法更靠近,甚至更疏離。
遺憾嗎? 一眨眼,又過了一年,有些人離開,有些人永遠離世,有些人相見需要跋涉,有些人相見只存在於夢境中。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現代,我們被迫深刻思考著取代和生死。儘管科技進步讓機器能夠執行越來越多的任務,但人類的價值和獨特性依然難以完全被取代。 老去、生病、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科技或許能夠為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常常覺得現在這世代開直播的人自然而然的做直播這件事,從一開始不明白的這東西誰看,到現在自己只看人開直播,我分析了我這時間的轉變
Thumbnail
PC時代 造就1995~2000年網路的高潮,當時的選擇比較少所以估值是比較誇張的 iPhone 造就習慣改變的手機時代,產業都是輪流高潮的2008~2018 黃金10年的過程就讓80%的散戶被市場恐懼吞噬明明知道是習慣科技的產業,但一樣量化經驗不足想在過程當股神就是要付出代價 AI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