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底學誌】規劃史學會_組隊行動紀錄:從組織動員到政治協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這篇文章對我而言是紀錄下我對於本次參與動員的心情與壓力過程,同時對我來說是一種影響力轉移的扛轎行動,解除自己已經僵固而有限的發展困境。
誠如恩師 林美吟 副教授所說:

千萬不要讓組織在外部看起來變得只剩下「那只是蘇伯昇在弄」的標籤

這次動員更多時候是做協調與整合,並呈現一種趁勢而為的組織行動。相比起大學時期面對後繼不理解的挫敗,這個過程中更能感受到互信夥伴相挺的溫暖。

【大桌精神的啟蒙、組織】

自2024年12月,廖彥豪學長透過所學會社團貼出公開招募【鑑古、跨域、傳承】中華民國規劃史學會的創會會員起,即受到不少同學們的關注。正面對新進老師爭議、女性主義讀書會未來組織化願景、城鄉所的危機與認同...等等因素的城鄉所學生與後進,籌備會具有許多城鄉所畢業成員的規劃史學會,似乎是一個未來能發展組織動員可能性的組織,同時初期積極的投入,將具備有些微的連結優勢,也能夠很精確的從根本進行表達與倡議。

於此同時,在吸納了守護和平新生天橋行動空間專業規劃系所性騷擾零容忍工作小組的經驗後,面對經營焦慮的城鄉所末路狂花女性主義讀書會與所內的同儕,認為成立倡議法人組織是解決問題的一條道路。然而,招募新人動能與機緣下降以及核心成員相繼面臨畢業論文壓力的追趕,不再適合耗費過高的行政成本創立組織。因此,以研究及行動小組的角色參與進既有的組織是一種最有利的模式,這與規劃史學會公開招募的時間點不謀而合。
經過了所內私下的溝通與分享後,2025年1月12日,我在所學會社團與個人臉書公開向同儕夥伴以「規劃設計史」的共同學習經驗,進行組隊串聯地號召。在社團內也對草章的宗旨進行了根本性的建議,為避免得罪人,我在不同平台採用不同的詞彙進行招募的書寫,但主軸皆不偏離同儕間的核心關懷。

---以下節錄部分城鄉所學生臉書社團內的論述---
關於該學會適合城鄉所論述的原因主要包含:

  1. 近似都市計畫學會、都市設計學會、住宅學會...等學會概念,但稍微巡過章程後,發現大多很少有性別與空間、參與式規劃、批判實在論為核心方向。本所組隊加入能大大提升這些方向成為學會運作核心的機會。
  2. 國土計畫與土地永續規劃,可以算是城鄉所同學們目前常會面對的重要議題,也某種程度算是接下來近十年城鄉所發展的共識方向(應該是吧?)這將會是建立外部友善組織的機會之一。
  3. 規劃設計史課程與規劃史學會的出現雖無任何直接關聯,但是規劃設計史的防守範圍卻扎扎實實的具有在規劃史學內溝通的本錢。同時,我個人關懷中,很重要的是,性別主題與參與式規劃設計在規劃設計史課程中,始終是課綱裡的其中一節。
  4. 不僅嘗試佔領學會論述建構,也為城鄉學報徵稿,透過組隊的內部增能,逐步的發掘並凝聚所內的論述能量。

希望透過強調:性別與空間、批判實在論規劃設計史、參與式規劃大桌精神、社群溝通用的模式語言、裡應外合見縫插針式行動、城鄉所繫等論述特質,在學會中建立很不一樣的視角。嘗試從起點就開始有影響力,而不再需要一直從外部發聲。

老王的十六字:社會分析、價值澄清、政治協商、建立制度

------

【另一張大桌,目的是啟蒙倡議的組織、動員】

隨著性別與空間、國土永續、文化景觀、城鄉所繫與大桌精神等行動符號受到肯認,剛畢業、正要畢業、持續畢業(?)的親朋好友便逐步聚集,一是帶著既有的關懷加入共學,也有的人期待當中跨領域所能發揮的社會影響力。

在組隊初期,除了由於入會申請需要將填寫申請書資料、電子簽或印出、回傳入會資料,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光是要確認組隊成員成功入會就花上不少精力。除卻入會本身的抱團影響力,也有核心關懷所需要進行的前期行動:動能展現與積極共識。

吸引足夠的人數之後,抱團組隊也需要彰顯出我們擁有實質的行動量能,我們在較積極的成員以及本就存在既有團隊中選出兩個核心主題進行表態:文化資產規劃及女性主義規劃。這兩個主題除了表達我們所具備的能力與核心關懷以外,也積極傳遞規劃史學會應補充的多元視角。為了避免對籌備會運作造成過度驚嚇與威脅,也希望讓籌備會主委,城鄉所的兼任老師徐燕興博士,提早認識青年團隊,在我們組隊與共識逐漸凝聚之後,我就先行致電與老師溝通表達我們組隊的期待,並偕同兩位核心夥伴:公館羅福宮主委、桃園水姑娘,一起去找老師溝通他和新進會員們對「規劃史學會」成立的期望。

也在這個提早溝通的時間點反映組隊內部積極共識出的幾個疑問:

  1. 規劃史的名稱讓人感覺距離較遠,希望有更令倡議顯現的團體名稱,如:規劃行動學會。
  2. 為何選用「中華民國」規劃史學會,而非「台灣」規劃史學會,是否思考折衷或替代名稱。
  3. 是否可能在宗旨中納入國土規劃的性別與文資視角。
  4. 是否有可能透過學會名義進行規劃相關議題的聲援。

規劃史名稱主要尊重籌備會的發起主張,僅進行建議,畢竟過去創立臺灣空間規劃設計產業工會就深受名稱而造成辨識度偏低所苦;而對於中華民國的冠名就比較多政治與研究視角上的選擇,當然我們仍舊尊重初期擴張影響力、跨領域招募的創立現實,但仍舊埋下了調整可能性的聲音;宗旨納入性別與文資視角、透過學會名義進行規劃議題聲援則獲得較為正面可以研擬調整的答案。較為可惜的是,由於跨領域平衡各學門派系的需求,在理監事的名單安排中,即便有接近30人的組隊加入,已經較難被籌備會納入名單當中。至此我們的組隊雖具有初步的影響力,但也陷入究竟要不要在打好關係的前提下實質投入成立大會的理監事選舉。

【學會選舉的未知與後續的動員決策】

在籌備會外成型的組隊要抉擇是否投入理監事選舉,將面對持續變動且不完整的資訊,其中包括:確認選舉方法、模式與會員總人數、確認團隊中擁有多少票、推廣參選主張並隨時注意是否受籌備會回應。很可惜的,我們基本上最初僅知道是無記名連記法和大約有100名會員,但不確定理監事總人數,直到籌備會提供的理監事投票建議單。缺乏明確資訊令我難以判斷最佳的目標為何。

另外,我一方面需要評估強硬參選會不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替換掉了本來就比較熟悉的人,另一方面也在群組努力確認真的有投票資格的隊友總量是否達標,避免弄僵了關係卻沒有達成實質倡議的目的。因此在看見籌備會理監事推選名單有我們可以論述的縫隙後,才真正能夠下定決心並與兩位同儕討論參選到底的可能性。
並於4/24宣布推薦3位同伴參選學會理監事。 ●並在此特別感謝黃柏森、蔡朝翔協助估算

------
各位下班愉快,經過了幾天仔細的思考後,我認為雖然事在人為,但不論如何都有一個不可讓步的理由。即便3/28與徐燕興老師有交換過意見,但在宗旨上始終沒能融入這次我們期待的核心:「性別視角」似乎缺乏相關倡議的縫隙,關於「文化資產」行動也較難看出端倪。

再換句話說,我認為這與都市計畫學會,即便強調國土計畫的跨領域培力交流,仍與都市計畫、都市設計有點難拉開差異。另外在理監事名單當中,比例上也較難看出性別規劃視角的著力點。

因此於性別比例、青年培力、學會期待的角度上,我都希望應透過參選將這些意見實質反映出來。從(會員)名單裡是能夠看出這次投入成員我們夥伴比例之高,透過我們把意見好好的表達出來,會為之後的理監事運作會有良性的影響(希望啦)

因此,要不要衝票與出席我始終保持著積極參與的心態,希望這個名單並沒有過度澆熄大家的熱情。現場是否有開放討論的時機仍舊是一團謎,但這依然是我們能著力的時機點。

期待4/26早上與各位見面。

---擷取自 4/18 組隊內群組宣布動員與階段目的---

------

隨後就在前輩、老師眾多的主要群組中公開進行參選的意見傳達,
為本次成立大會選舉投下巨量的不確定性。

------

看到規劃史學會的成立資訊後,激發了大家對於城鄉所求學參與式經驗,以及對於規劃論述倡議的嚮往,吸引了許多同儕共同組隊投入本次成立大會。

很抱歉在公共群組打擾大家,基於希望積極表達青年同儕對於規劃史學與國土的期待,將與一起相約入會的夥伴們共同推薦幾位夥伴,分別以性別規劃視角與文化資產視角參選理監事選舉,透過明確的理念倡議與表達對於規劃史的核心關懷。

我由衷的希望對於理監事的性別比也能夠因此有所變化。...(後為推薦號次資訊)...

---擷取自 4/24 規劃史學會成立大群組宣布參選及核心目標---

------

隨後,不知是否是我沒有更新到的原因還是籌備會響應我們參選發文的主旨,原先在4/18尚未更新的章程內容,在4/24我發布參選訊息後,4/25上傳的大會更新版本便納入了「性別」一主題,確立了性別規劃視角在學會中的宗旨角色。

0408-0418我下定決心發文前在巡一遍的宗旨版本

0408-0418我下定決心發文前在巡一遍的宗旨版本


大會手冊0425更正版

大會手冊0425更正版

這確立了本次的行動判斷部分的合理,
「充足的聲量」「先期的加入」確能對規劃史學會產生實質影響力。

抵達大會現場後,除了要向所有認識的同儕與前輩、先進打招呼外,也需要盡早了解接下來會有的進行流程。同時,我發現這次無記名連記法並未條列所有會員名冊,僅提供籌備推薦名單號次作為選票,我們要選自己推舉的候選人則需要自行填寫空白格並劃記,因此在選舉當下除了需要趕快叫人起床投票、處理委託書的分發之外,還需要不斷的提醒並更新投票指引的相關資訊。

雖然最終得票總數僅以進入候補理監事之列告終,但我們不僅顯現了組隊投入的動員能力,也積極表達了團隊成員對於規劃史學研究的獨特觀察,近一步為學會帶來新的視角和學術/行動能量。故從結論來看,是一個尚能接受的結果,我並不會感到挫敗,反而是在號召夥伴組隊時,因為規劃史學會成立時收費非常的快速,而感到很不好意思。
親朋好友們大多默默的繳納了會費,並出席投票現場支持相挺,真的很令人窩心。

【機會之舉與行動判斷】

這次組隊聚集,參雜了多方複雜的動能,
首先,是我自身對於城鄉所共同體的認同與期待,但有時候倡議時往往沒有信任基礎可以號召,過度倚賴老師們疲於奔命,最終也會在下一個議題上疲乏。同時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以及操作議題的方法,城鄉所之友往往較為接近,擁有一個共同學習、跨領域串聯的地方十分重要。
另外,有許多在城鄉所內的同儕總感覺相較於過去的經驗,在城鄉所有一層厚厚的同溫層,但是實際上缺乏一個可以敘明的所內共識,所謂的大桌精神大多存在傳說之中。我寄望於這個契機進行啟蒙、組織、動員的實踐,並最終的願景是希望城鄉學派競爭抱團的出現。

其次,對於空間專業聲援團體的匱乏。現今社會看待研究生主要以學生而非專業者,因此在政策溝通的過程中常被刻意小看與貶低,極度不利於進行議題的溝通、遊說、談判,因此,擁有外部友善團體的誕生並參與其中對於政策倡議至關重要。

其三,為緩解有夢想的同儕創立學會行政量能有限的問題,採用與前輩組織互助的關係能夠有效的緩解大家面對庶務的壓力,也藉此遊說了不同研究領域的夥伴加入。

這層期望並非僅是自己的幻想,而是透過所學會學生臉書社團內、小畢退休小畢典、城鄉基金會策展、城鄉所PODCAST主題、規劃設計史讀書會不同時期出現的討論,進一步發現的期待。當然...老王碎碎念「參與式設計城鄉所早在大家流行起來前就有人做了」還有「你們為什麼都不投稿」、康康碎碎念「我覺得這個公共藝術預算真的超適合我們學生去做」、「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從整體規劃下去溝通」,都劇烈影響我認為可做的把握程度。這個組織將以什麼樣的社會角色持續下去,期待大家的共同努力。

問怎麼辦就是:啟蒙、組織、動員、抗爭。

我們要先趕快畢業。

希望本紀錄能夠協助未來組織動員者作為行動參考。

------

最後呢喃,在組隊入會的過程中,就考驗著平時朋友們的互信基礎。在收到許多人正面的回應以後,總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阿...原來我確實是被信任的嗎?」

好像在這次終於能夠鬆口氣,好好肯定一下自己算是一個人緣不錯的人了吧。

------

1.規劃史學會成立大會規劃史學會官方臉書戰後臺灣規劃史料資料庫

2.末路狂花女性主義讀書會空間規劃設計系所 性騷擾零容忍 工作小組

3.守護和平新生天橋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4會員
696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金大建築全體的其他內容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2024/12/26
拖了半年時間,探索業界的各種雜事,也學了一些技能... ... 回過頭來,我想記錄下這樣的自己,現在的工作並不是我想要的,那都只是生存、苟延殘喘,生命的價值已消失殆盡,我迷失在這樣的社會之中。 我還是很喜歡建築,我還是想探索,建築可以是甚麼??? 開關之間、實虛之間、尺度之間、明暗之間, 如
2024/12/26
拖了半年時間,探索業界的各種雜事,也學了一些技能... ... 回過頭來,我想記錄下這樣的自己,現在的工作並不是我想要的,那都只是生存、苟延殘喘,生命的價值已消失殆盡,我迷失在這樣的社會之中。 我還是很喜歡建築,我還是想探索,建築可以是甚麼??? 開關之間、實虛之間、尺度之間、明暗之間, 如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前陣子和朋友合辦了一場小型文史活動,我們希望這是一場「歷史對話」的文史活動,但最後參與者繳出的作品都是「導覽稿」,也因此讓我反思:我到底做錯了什麼?如果未來還要辦,我能夠有什麼改進的方向。 這不會是我最後一次犯這個錯,甚至不確定我這次的反思是否正確,但這是我自己的結論,也希望能聽聽大家的想法!
Thumbnail
前陣子和朋友合辦了一場小型文史活動,我們希望這是一場「歷史對話」的文史活動,但最後參與者繳出的作品都是「導覽稿」,也因此讓我反思:我到底做錯了什麼?如果未來還要辦,我能夠有什麼改進的方向。 這不會是我最後一次犯這個錯,甚至不確定我這次的反思是否正確,但這是我自己的結論,也希望能聽聽大家的想法!
Thumbnail
會員與職員共同參與會所決策,透過公開會議討論重要議題,確保所有相關人士都能參與其中。真福之家每月舉辦2-3次公開論壇,作為決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Thumbnail
會員與職員共同參與會所決策,透過公開會議討論重要議題,確保所有相關人士都能參與其中。真福之家每月舉辦2-3次公開論壇,作為決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Thumbnail
主辦宣導會/說明會/活動/講座/課程時,發文告知的基本格式參考
Thumbnail
主辦宣導會/說明會/活動/講座/課程時,發文告知的基本格式參考
Thumbnail
本研究探討體育師資培訓教育中如何解釋、翻譯和融入學校課程,並強調在整個師資教育系統中進行集體行動的重要性。研究指出個別教師在課程實施中面臨挑戰,呼籲加強教師教育者之間的合作,以確保課程的有效嵌入與政策的協調。強調教師、學生、家長及各教育機構間的互動關係,以促進教育政策的實施和課程的統一改革。
Thumbnail
本研究探討體育師資培訓教育中如何解釋、翻譯和融入學校課程,並強調在整個師資教育系統中進行集體行動的重要性。研究指出個別教師在課程實施中面臨挑戰,呼籲加強教師教育者之間的合作,以確保課程的有效嵌入與政策的協調。強調教師、學生、家長及各教育機構間的互動關係,以促進教育政策的實施和課程的統一改革。
Thumbnail
一場充滿能量的跨界對談活動,參與者透過不同主題的演講,探討了教育體制中的盲點、社會公義、職場溝通以及個人成長的重要性。講者包括媒體人員、社會運動者與教育者,他們分享了各自的經歷和思考,提供年輕人在面對未來挑戰時的啟示。透過這些分享,讀者能幫助自我反思人生路徑,理解社會議題,並激勵自己勇於探索與實踐。
Thumbnail
一場充滿能量的跨界對談活動,參與者透過不同主題的演講,探討了教育體制中的盲點、社會公義、職場溝通以及個人成長的重要性。講者包括媒體人員、社會運動者與教育者,他們分享了各自的經歷和思考,提供年輕人在面對未來挑戰時的啟示。透過這些分享,讀者能幫助自我反思人生路徑,理解社會議題,並激勵自己勇於探索與實踐。
Thumbnail
偶然在網路上看見一個有趣的課程,教人如何籌組主持讀書會。 這可引起我的好奇心了。讀書會?大家都不讀書了,還有人參加讀書會?還有人繳學費參加課程,想學習如何籌組讀書會? 點進報名頁面,洋洋灑灑的課程說明,原來這課程的適用對象是希望拓展業務,擴大粉絲群,建立鐵粉的人。 什麼時候讀書會也成了拓展業務
Thumbnail
偶然在網路上看見一個有趣的課程,教人如何籌組主持讀書會。 這可引起我的好奇心了。讀書會?大家都不讀書了,還有人參加讀書會?還有人繳學費參加課程,想學習如何籌組讀書會? 點進報名頁面,洋洋灑灑的課程說明,原來這課程的適用對象是希望拓展業務,擴大粉絲群,建立鐵粉的人。 什麼時候讀書會也成了拓展業務
Thumbnail
第一次參加開放空間會議(Open Space)的活動,是我剛開始對 UX 感興趣時,積極參與各種社群的活動。但那時還未正式踏入 UX 相關從業領域,並未連結到這樣的工作坊活動跟工作的直接關係。這次發現低調的 Nor 老師居然舉辦了開放空間會議的體驗與教學,便重新點燃我的興趣! 什麼是開放空間會議?
Thumbnail
第一次參加開放空間會議(Open Space)的活動,是我剛開始對 UX 感興趣時,積極參與各種社群的活動。但那時還未正式踏入 UX 相關從業領域,並未連結到這樣的工作坊活動跟工作的直接關係。這次發現低調的 Nor 老師居然舉辦了開放空間會議的體驗與教學,便重新點燃我的興趣! 什麼是開放空間會議?
Thumbnail
讀書會,可以是單純的讀書、討論分享、共同激盪不同見解! 有很多企業將其視為低成本的員工共識工具,也無不可,但因為工具的目的性強,常常在引導意願上,就顯得躁進與強制! 也有許多非營利團體利用讀書會凝聚共識,吸引新會員,也成常態活動,加強彼此的情感連結!
Thumbnail
讀書會,可以是單純的讀書、討論分享、共同激盪不同見解! 有很多企業將其視為低成本的員工共識工具,也無不可,但因為工具的目的性強,常常在引導意願上,就顯得躁進與強制! 也有許多非營利團體利用讀書會凝聚共識,吸引新會員,也成常態活動,加強彼此的情感連結!
Thumbnail
這兩年應彰化本土教育團邀請,提供課程給老師們,體驗學習如何融合不同元素進入教學現場,從語文類的活化教學,到今年的性別議題、人權議題。 今年剛入手的新桌遊!令人驚艷! 我運用桌遊帶著老師一同探討不同議題,最後一堂課,我使用了『眾聲議會』這款桌遊。此款桌遊需要進行角色扮演,為了讓老師們快速進入狀況,我先
Thumbnail
這兩年應彰化本土教育團邀請,提供課程給老師們,體驗學習如何融合不同元素進入教學現場,從語文類的活化教學,到今年的性別議題、人權議題。 今年剛入手的新桌遊!令人驚艷! 我運用桌遊帶著老師一同探討不同議題,最後一堂課,我使用了『眾聲議會』這款桌遊。此款桌遊需要進行角色扮演,為了讓老師們快速進入狀況,我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