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Post-Truth 被捏造的真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們對政治、文化、歷史產生絕對的冷感,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無法再相信何者是真?何者是偽?

由掌權者及其智囊團擅自竄改的偽歷史,可說是「後真相現象」的始作俑者。我們現在閱讀的歷史,最少經過三層選擇與過濾:
  1. 在事件被記錄的當下,被記錄者過濾;
  2. 被後來的時代所過濾;
  3. 被此刻正在閱讀歷史的人所過濾⋯⋯
尤其以最後一項,對歷史的破壞性最大。當人們願意相信什麼,歷史(真相)就變成了那個模樣。
而我們現在身處一個資料爆炸的時代,這些來源主要有三種管道:
  1. 藉由新聞媒體被動接收;
  2. 上網主動收尋相關資料;
  3. 直接詢問當地人/機構/有關單位。
(以上我稱為資料而非資訊是為了區別真與偽、經過分析與否的消息來源)

沒有人再想去追尋真理和知識,反而囿限於理想中的偽資源虛擬世界,就這麼心甘情願地,深陷在圓到不能再圓的謊言堆疊起來的病態社會。
現今網路上流傳著千奇百怪的懶人包資源,只要手指輕輕一滑、請示谷歌大神,一長串比四庫全書目錄還多的資源便羅列眼前,隨意地點擊前幾個出現的連結,就輕易地將耗時多年的信任完全掏出。
這番行之有年的習慣,若還奢望人們能動點腦筋消化和分析真偽、甚至主動翻閱書籍等,就等於是要了他們的命。
在網路普及之前,提交給報刊雜誌的任何文章,都必須經過編輯嚴格審查,審核符合事實並言之成理才會取用。而媒體發佈的消息,也需查證屬實才能發表。這一切都在網路普及後完全簡化了,成了走樣、變調且歪斜的結構。
網路資訊傳輸的成本驟跌,網路是人人觸手可及的管道,成了恣意發表議論的機會和平台。而當所有人只選擇相信自己的立場、觀點、意見或期待相近的文章時、甚至還將之廣為宣傳,全世界於是陷入所謂的後真相時代。

後真相(Post-Truth),起初用來評論當今政治文化。詞源首次出現在1992年的《國家雜誌》上,由塞爾維亞裔的美國人劇作家史蒂夫.特西奇(Steve Tesich)發表的文章。
後真相的定義,被認為是指忽視真相、不顧事實的委婉說詞。
套用在政治上後,就變成雄辯勝於事實(民粹主義的惡性發展走向):主觀意見重於客觀事實,個人立場決定公眾是非;人們將情感和感覺放在首位,而證據、事實和真相則淪為次要(甚至毫不重要)。所以政治人物為換取民意而說謊,是要鞏固目標群眾的集體偏見。此番殘酷的事實以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以及英國脫歐公投事件體現最為清晰。
CNN首席國際特派員Christiane Amanpour曾這樣說:「有如海嘯般大舉來襲的假新聞網站,其實就是造謠網站,讓人們無法辨別或查證這些說法是否為真。有個專門杜撰假新聞的人就嘲笑,現代人越來越笨,甚麼也不查證,就把假消息到處亂傳。
被稱為社交媒體革命的阿拉伯之春,背後推手Wael Ghonim最近也指出,社交媒體可以有效傳遞改革的聲音,卻也可以對改革造成破壞。它會擴大同類相聚的人性傾向,把複雜的社會問題,簡化成動員的口號,在志同道合者的回音室(echo chambers)裡不斷迴響,卻無法推動對話、說服和尋求共識。」

物以類聚,是人類的天性;可惜網路虛擬世界的氾濫下,人心叵測再難信任,便仰賴(或開創)屬於自己的同溫層。即便是被牽著鼻子走的事實,只要能滿足心中那微不足道的苟且安逸,這樣的毒也飲得甘之如飴。
同溫層的擴張與加溫,成就了現今的顯學「大數據」;而早在很多年前,大數據的前身「統計學」便已大行其道,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星座學」。由一干人等龐大的資源集結而成的數據,竟輕易地打破了悠悠大自然為人類設下的進化理論。
如果做決定的再也不是深思熟慮的沉斂理性,而是透過冷冰裝置的數據來執行,量化就會變成風潮;人的所有決策與感受,終究只能化作一堆 0 和 1 組成的數據。
21 世紀盛行的已不是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了,而是大張旗鼓且深受愛戴的「數據教」。令人唏噓的是,若有朝一日,當生物只是演算法則的一項參數,那麼生命是否也淪為單純的資料處理?
而機械智能和人腦意識,究竟又是哪一項更有價值?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49內容數
長頸鹿脖子長,話多喜歡碎碎念,偶爾聽聽還蠻有道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在當今社會中,如何分辨虛擬與真實之間的界線。透過直覺和感受,我們需要挑戰媒體呈現的假象,並仔細觀察周圍的細節。文章強調選擇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劇本,並明白善惡的相對性,使每個人都能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場。無論你選擇扮演哪種角色,重要的是掌握選擇與操控的權力。
Thumbnail
現代媒體環境已經演變。媒體不再追求中立,積極追求分化,偏好特定意識形態。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探討了新的政治化並非真正的政治參與,而更像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本文將帶您深入瞭解當代媒體環境的運作模式和媒體的政治化演變。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Thumbnail
歷史小說強調自己內容有很多史實本身就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 要不是小說很難看,忽略小說的文學性,偷懶地用史料推砌作品; 要不就是真的搞不清楚歷史、敘事、史實的關係,這種史觀寫出來的「歷史小說」真的有人敢信?標榜真實的歷史小說要不是搞不清楚小說是什麼,要不就是商業噱頭。小說是作者的「創作」。
Thumbnail
我們從傳統和網路獲取訊息,但網路訊息的真偽性需要特別小心對待,例如抖音上的虛假視頻和假訊息,建議查證後再相信。
Thumbnail
歷史充滿不實論述。古有地平說、托勒密地心說,近有飛碟種種振振有詞,今有川普及其支持者廣布大選舞弊的「大謊言」(Big Lie)。扭曲事實以自圓其說,一直是人類的核心常態。如此看來,美中雙方對彼此的態度,都源於自己深信有關對方的不實論述。
Thumbnail
現今的資訊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雜亂,真假資訊交雜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要判斷消息的真實性變得更加困難。有些消息可能只是謠言或誤解,而有些則是真實的事件。因此,我們必須更加謹慎地對待每一個消息,並且更加積極地尋找證據來支持或反駁它們的真實性。 首先,我們會問自己:這件事情是與事實相反的嗎?也就是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這本書針對假新聞、後真相、資訊戰的議題進行詳細的解析,深入探討了大腦快思與慢想的機制、大腦認知偏誤的機制以及虛幻真相效應等,並從舅舅是佛洛伊德的公共關係之父愛德華.伯內思和希特勒的角度出發,藉由大量引用美國真實案例,讓讀者更清楚理解這些複雜的概念。這本書不限年齡,值得學齡生一讀。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在當今社會中,如何分辨虛擬與真實之間的界線。透過直覺和感受,我們需要挑戰媒體呈現的假象,並仔細觀察周圍的細節。文章強調選擇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劇本,並明白善惡的相對性,使每個人都能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場。無論你選擇扮演哪種角色,重要的是掌握選擇與操控的權力。
Thumbnail
現代媒體環境已經演變。媒體不再追求中立,積極追求分化,偏好特定意識形態。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探討了新的政治化並非真正的政治參與,而更像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本文將帶您深入瞭解當代媒體環境的運作模式和媒體的政治化演變。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Thumbnail
歷史小說強調自己內容有很多史實本身就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 要不是小說很難看,忽略小說的文學性,偷懶地用史料推砌作品; 要不就是真的搞不清楚歷史、敘事、史實的關係,這種史觀寫出來的「歷史小說」真的有人敢信?標榜真實的歷史小說要不是搞不清楚小說是什麼,要不就是商業噱頭。小說是作者的「創作」。
Thumbnail
我們從傳統和網路獲取訊息,但網路訊息的真偽性需要特別小心對待,例如抖音上的虛假視頻和假訊息,建議查證後再相信。
Thumbnail
歷史充滿不實論述。古有地平說、托勒密地心說,近有飛碟種種振振有詞,今有川普及其支持者廣布大選舞弊的「大謊言」(Big Lie)。扭曲事實以自圓其說,一直是人類的核心常態。如此看來,美中雙方對彼此的態度,都源於自己深信有關對方的不實論述。
Thumbnail
現今的資訊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雜亂,真假資訊交雜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要判斷消息的真實性變得更加困難。有些消息可能只是謠言或誤解,而有些則是真實的事件。因此,我們必須更加謹慎地對待每一個消息,並且更加積極地尋找證據來支持或反駁它們的真實性。 首先,我們會問自己:這件事情是與事實相反的嗎?也就是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這本書針對假新聞、後真相、資訊戰的議題進行詳細的解析,深入探討了大腦快思與慢想的機制、大腦認知偏誤的機制以及虛幻真相效應等,並從舅舅是佛洛伊德的公共關係之父愛德華.伯內思和希特勒的角度出發,藉由大量引用美國真實案例,讓讀者更清楚理解這些複雜的概念。這本書不限年齡,值得學齡生一讀。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