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災難過後 倖存者背負的沈重命運—《生還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山,正是因為能暴露出生命的本質,所以才美麗 ——
一樁雪崩意外,兩個倖存者,卻出現彼此對立的言論。在形同開放式密閉空間的海拔6千公尺高山區,登山隊的罹難,究竟是單純的意外?還是精密謀畫過的謀殺?歷經劫難後的生還者,又背負著怎麼樣的命運?
以登山者為主角,2014年江戶川亂步賞得主下村敦史,在兩年後完成了山岳推理小說《生還者》。故事圍繞背景在位於尼泊爾的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山」,主角的登山家哥哥增田謙一不幸在雪崩中罹難,但遺物卻出現疑似他殺的痕跡。在雜誌編輯的協助下,同為登山家的增田直志決定找出真相。
在明信片、名片、筆類之間,他注意到一本手冊。翻開內頁,潦草寫著與登山相關的字句。
—— 挑戰干城章嘉山。真相?
—— 沒穿羽絨外套,為什麼?
這是什麼 —— ?
以疑問劃下句點。大哥對這次干城章嘉山抱著疑問嗎?但東恭一郎在電視上說過,登山計畫是他規畫的。
這當中會有什麼隱情?使他們必須在大哥登山繩上動手腳。
以謎團扣合謎團,《生還者》敘事流暢,且不著聲色地將重要的線索,埋藏在看似不重要的文字間。緊湊的情節,讓讀者情不自禁地想要不斷知道接下來的發展,直到最後真相大白。除了閱讀優質推理小說的爽感,書中對於登山細節的描述,也絲毫不馬虎,就連不曾登山的人也能通過文字了解各種相關知識,難以想像作者其實並不具備高難度攀登經驗。
除了登山之外,書中對於被稱為「倖存者的罪惡感」(survivor’s guilt)的心理狀態,也多有著墨。
很多人在災難或重大意外中失去近親,只有自己存活下來,於是感到罪惡。在別人看來並沒有做錯任何事情,但當事人卻受到罪惡感的折磨。像阪神大地震、JR福知山線脫軌事件、東北大地震等的倖存者中,發現很多人有這樣的症狀,因此受到世人的矚目。
不論是上述的各種天災人禍,或是近到2018年發生的北海道地震,位在地層脆弱帶上的日本,似乎更常必須面對重大災禍後的心理壓力。然而災難過後,倖存者、甚至是死者,卻幾乎無可避免地將遭受道德審視。藉由主角,作者批判了媒體、大眾過於直觀的是非對錯。
為了活下去,每個人都會做出種種不同的選擇。有的可以寬恕,有的則不能。外人判斷則被十分簡單,但是,它真的是正義嗎?
那都是在極限狀態下,為了生還竭盡全力的結果,也許正因為如此,得救的生命都是尊貴的、沈重的。
如同書名一般,《生還者》則彷彿是在這些災難之後,留給倖存者的療癒之書。為了生存是一種罪過嗎?人該如何背負「生還的罪孽」?透過小說,作者似乎也對這些問題,提供了自己的解答。至於倖存者生存的意義為何?
他認為,生還者有義務扛起死者的份繼續活下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屏東,數十年來彷彿只是墾丁的代名詞,直到近期隨著各種國家大型活動、觀光推廣,才讓外界逐漸注意到更多兼容並蓄的內涵。其中,首府屏東市,舊稱阿緱,不只是南北往來的交通要道,更是曾經充滿日式建築風情的文化之都,卻在百年之後隱沒在現代建築,與眾人的記憶中。
「七成的街友有工作,九成非自願」,這樣的數字,恐怕與不少人的想像衝突。除了被貼上好逸惡勞的標籤,常常必須面對「有就好了,還挑?」的目光,甚至連被性騷擾等不合理的對待,「好像只要套在街友身上,就突然合理了。」然而,我們似乎都忘了街友其實與我們沒有那麼不同,或許只是運氣差了點。
農曆七月到,「鬼」也不免俗地再度成為話題。不過,比起鬼故事,或許現實社會中發生的各種情境,才更加光怪陸離。以自身經驗為基礎,從事媒體業八年、跳槽七次的七年級末段班作者少女老王,透過台灣七年級女性的視角,細膩生動地描繪出社會、職場上看似荒謬不合理,每天卻仍不斷上演的駭人場面。
自1989年首度引入後,移工逐漸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存在。由於大多從事勞動密集的工作,他們在學術、藝術方面的天份與成就,也經常受到忽略。自2001年起,台北市以「提供外籍移工抒發心情的管道」為目的,每年舉辦移工詩文比賽,同時也讓人們認識這群熟悉陌生人充滿文學意識性的一面。
隨著報禁解除、科技進步,各家媒體如雨後春筍出現,求快不求的媒體心態,不只破壞了新聞的本質,更賠上了媒體的社會地位。當網路興起之後,資訊流通速度加倍,但媒體的處境卻更加窘迫。面對廣告縮減、社群平台瓜分大餅,媒體難道就只能就此消亡?
彌勒佛其實不胖?關公是戒菸高手?臺灣廟宇遍佈全島,神明跟傳統社會人民的關係,更是「從搖籃到墳墓」密不可分,數百年來的歷史,更累積了許多傳奇故事。以神明的生日排序,《寶島搜神》蒐集了108則神明傳奇故事,介紹了包含玉皇大帝、媽祖、玄天上帝等四十五尊台灣人熟知的神明。
屏東,數十年來彷彿只是墾丁的代名詞,直到近期隨著各種國家大型活動、觀光推廣,才讓外界逐漸注意到更多兼容並蓄的內涵。其中,首府屏東市,舊稱阿緱,不只是南北往來的交通要道,更是曾經充滿日式建築風情的文化之都,卻在百年之後隱沒在現代建築,與眾人的記憶中。
「七成的街友有工作,九成非自願」,這樣的數字,恐怕與不少人的想像衝突。除了被貼上好逸惡勞的標籤,常常必須面對「有就好了,還挑?」的目光,甚至連被性騷擾等不合理的對待,「好像只要套在街友身上,就突然合理了。」然而,我們似乎都忘了街友其實與我們沒有那麼不同,或許只是運氣差了點。
農曆七月到,「鬼」也不免俗地再度成為話題。不過,比起鬼故事,或許現實社會中發生的各種情境,才更加光怪陸離。以自身經驗為基礎,從事媒體業八年、跳槽七次的七年級末段班作者少女老王,透過台灣七年級女性的視角,細膩生動地描繪出社會、職場上看似荒謬不合理,每天卻仍不斷上演的駭人場面。
自1989年首度引入後,移工逐漸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存在。由於大多從事勞動密集的工作,他們在學術、藝術方面的天份與成就,也經常受到忽略。自2001年起,台北市以「提供外籍移工抒發心情的管道」為目的,每年舉辦移工詩文比賽,同時也讓人們認識這群熟悉陌生人充滿文學意識性的一面。
隨著報禁解除、科技進步,各家媒體如雨後春筍出現,求快不求的媒體心態,不只破壞了新聞的本質,更賠上了媒體的社會地位。當網路興起之後,資訊流通速度加倍,但媒體的處境卻更加窘迫。面對廣告縮減、社群平台瓜分大餅,媒體難道就只能就此消亡?
彌勒佛其實不胖?關公是戒菸高手?臺灣廟宇遍佈全島,神明跟傳統社會人民的關係,更是「從搖籃到墳墓」密不可分,數百年來的歷史,更累積了許多傳奇故事。以神明的生日排序,《寶島搜神》蒐集了108則神明傳奇故事,介紹了包含玉皇大帝、媽祖、玄天上帝等四十五尊台灣人熟知的神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是今晚發佈的霞慕尼攀登事故說明,請關心事件始末的朋友,參照元植隊友撰寫的山難報告。 或許很多人被柯南影響,習慣透過極其有限的線索分析山難原因,早年我也不例外。但在讀了新聞所、接觸越多山難當事人,甚至是自己遇到之後,對山難的分析就越來越保守。因為事實有時候真的就是沒有原因,純意外,就像元植的悲劇。
Thumbnail
您寫過登山計畫嗎?留守人欄位都是怎麼填寫的?是家人?親朋好友?還是登山伙伴?留守人知道他應該扮演的角色嗎?最近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山難事件,一隊3人的登山隊伍,於7月20日凱米颱風正式形成前,由台東向陽登山口入山縱走南二段,中途因誤判天氣,導致全隊罹難,原因為何,請待本文細細分曉。
Thumbnail
在大學死黨的邀約下,越野柊一和同屬登山社的五位社員一同踏上深山探險之旅,他們的目標是一座位於地面下的神祕大型建築──「方舟」。 這是一座共分三層、有著兩條出入口的古怪地底建築,除了淹水的地下三樓,其餘兩層皆有許多空置的房間和殘存物資。進入方舟的人員除了登山社六名成員外,還有隨柊一前來的表哥篠田翔太郎
愧疚是自己編織、建造的 前言 看了一些攀登聖母峰的台灣人的資料,為了愛山,因此寧願一次次的忍受極地的酷寒、低溫、強風、空氣稀薄等嚴峻的環境因素,寧願一遍遍的忍受因之而造成的噁心,頭痛…等身體的不適,然後克服種種困難險阻,攀上世上頂峰,他們就像金庸筆下的那些頂級俠客,昨天描述的拾方方在我看來就有點
Thumbnail
七月即將開山的富士山火山口附近,發現了三個人都心肺停止確認死亡。 另外在山梨縣這一側的八合目附近,則是有職業登山者登山時失去意識送醫確認死亡。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登山旅程不僅僅是攀登高峰,更是一趟穿越風景和自我的旅程。這次因為一本書,我踏進了日本的山林,除了感受秋季的美景,更感受到登山的過程充滿挑戰和成長,山林總隱藏著許多我們未曾意會的秘密,只要仔細感受每次呼吸,就能觸碰到山林中有趣的訊息。
Thumbnail
2024年台灣的第一個山難,是元旦當天發生在中央尖山鞍部的遺憾。一位受傷山友在3400公尺處待援一夜後,雖然相關新聞都寫下午吊掛成功,但落地後人在運送途中走了,死因是失溫。 他是一位名叫查理的越野跑者,這是關於救難者與他,在體感0度的3400公尺高山,無援露宿的求生故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是今晚發佈的霞慕尼攀登事故說明,請關心事件始末的朋友,參照元植隊友撰寫的山難報告。 或許很多人被柯南影響,習慣透過極其有限的線索分析山難原因,早年我也不例外。但在讀了新聞所、接觸越多山難當事人,甚至是自己遇到之後,對山難的分析就越來越保守。因為事實有時候真的就是沒有原因,純意外,就像元植的悲劇。
Thumbnail
您寫過登山計畫嗎?留守人欄位都是怎麼填寫的?是家人?親朋好友?還是登山伙伴?留守人知道他應該扮演的角色嗎?最近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山難事件,一隊3人的登山隊伍,於7月20日凱米颱風正式形成前,由台東向陽登山口入山縱走南二段,中途因誤判天氣,導致全隊罹難,原因為何,請待本文細細分曉。
Thumbnail
在大學死黨的邀約下,越野柊一和同屬登山社的五位社員一同踏上深山探險之旅,他們的目標是一座位於地面下的神祕大型建築──「方舟」。 這是一座共分三層、有著兩條出入口的古怪地底建築,除了淹水的地下三樓,其餘兩層皆有許多空置的房間和殘存物資。進入方舟的人員除了登山社六名成員外,還有隨柊一前來的表哥篠田翔太郎
愧疚是自己編織、建造的 前言 看了一些攀登聖母峰的台灣人的資料,為了愛山,因此寧願一次次的忍受極地的酷寒、低溫、強風、空氣稀薄等嚴峻的環境因素,寧願一遍遍的忍受因之而造成的噁心,頭痛…等身體的不適,然後克服種種困難險阻,攀上世上頂峰,他們就像金庸筆下的那些頂級俠客,昨天描述的拾方方在我看來就有點
Thumbnail
七月即將開山的富士山火山口附近,發現了三個人都心肺停止確認死亡。 另外在山梨縣這一側的八合目附近,則是有職業登山者登山時失去意識送醫確認死亡。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登山旅程不僅僅是攀登高峰,更是一趟穿越風景和自我的旅程。這次因為一本書,我踏進了日本的山林,除了感受秋季的美景,更感受到登山的過程充滿挑戰和成長,山林總隱藏著許多我們未曾意會的秘密,只要仔細感受每次呼吸,就能觸碰到山林中有趣的訊息。
Thumbnail
2024年台灣的第一個山難,是元旦當天發生在中央尖山鞍部的遺憾。一位受傷山友在3400公尺處待援一夜後,雖然相關新聞都寫下午吊掛成功,但落地後人在運送途中走了,死因是失溫。 他是一位名叫查理的越野跑者,這是關於救難者與他,在體感0度的3400公尺高山,無援露宿的求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