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住孩子-兼談伊芙恩斯勒的《道歉》

更新於 2024/01/2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接住孩子
上學期 性別思潮與當代批判 課程進入尾聲時,指導邀請另一位助教和我為這學期的 基礎法學導論「助教 Part II」,工作內容相似(除了性別同溫層學生比例降低之外 =w= ),便欣然答應了~
老師開出約18項指定閱讀,有些是書,有些是期刊論文或專文;其中一本書特別吸引了我——伊芙恩斯勒(Eve Ensler)的《道歉》(The Apology)。
《道歉》以書信體寫成,模擬作者已過世父親的口吻,從父親的角度,訴說一個性侵犯如何養成,如何糾結於自我的良心、自卑、惡意、控制欲、暴力與懊悔之間,以及最後如何依著他具體對 Ensler 做出的傷害——展現出脆弱的那面,真誠道歉。
Ensler 邊以她父親的口吻吐露許多回憶,邊在字裡行間有技巧而不違和地夾藏一點心理學用語來剖析她父親與她自己,讀書當下直覺這樣的做法很像(廣義的)敘事治療 [*1] ,霎那產生了一個靈感。
於是在指導找另一位助教與我開會要為這學期授課大綱定案時,我詢問能否在討論這個主題的週次,安排一個活動:「那封道歉信」,學生可以選擇【寫給我的道歉信】或【寫給他人的道歉信】[*2] 任一題目,道歉內容不指定。
稍微補充《道歉》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於作者引領讀者們,看見行為人/加害人的脆弱性。所以主要希望學生們能從他們生活裡「那些該道歉之人」的脆弱性中,找回自己的話語權、詮釋權與力量;目標是讓學生嘗試這樣的練習。
不過,後來因為疫情的關係,這個活動變成加分作業,而老師教到這個主題時,剛好是期中考週,我本來覺得應該頂多就4、5位學生會想寫吧~沒想到總共交來了近20份! 學生們藉文字透露出他們不同的人生課題,呈現出努力消化情緒、度過輕重不一痛苦、收拾好情感,然後繼續前進等種種過程。
讀著讀著有些不捨...... 相信不只他們,許多沒把信寫出來的學生,也經驗過類似歷程。 於是,我再向老師與另一位助教提議,這學期最後一堂課,想設計一些小活動,讓學生們有機會抒發自我、互相鼓勵;她們也很支持這個想法(開心又感激🥰🥰)。
不過這些小活動最後面的【Hug Time】橋段,其實我很沒把握...... 學生究竟會展開雙臂,還是侷促不安地婉拒呢?好吧,我的推測是,女性比較有可能會來hug,男性應該大部分就.......微笑點頭揮揮手吧 XD (祝我好運~)
【《道歉》的更多介紹與敝人小心得】
這本書推薦序與正文之間的那一頁空白,先映入眼簾的是 Ensler 的一小段低喃,出於一種感性的渴求,她理性地告訴我們,準備要做什麼、怎麼做、最終可能抵達何處。
Ensler 5歲到10歲之間,受到她親生父親的性侵與辱罵、毒打,不僅導致身體的傷害,也造成心理上諸多影響。經歷過一段低潮後,她開始創作(如【陰道獨白】),然後發起 V-Day,並走訪世界支持各地婦女的創傷復原、建立支援網絡。 她撐過人生最黑暗的階段,轉化這些痛苦成一種柔軟的社會運動。並在公開談論她父親為她極早期人生造成的衝擊與傷害後,選擇原諒父親。但這一切不表示,她不想聽到父親一聲誠摯的道歉。
『我等夠了。他不會道歉了。這封信是祈求,也是召喚。 在想像之中,我們可以跨越限制、深化敘事、設計不同的結果。 雖然我寫出了我需要聽到父親對我說的話,但是我需要挪出空間,讓他經由我說話。 透過這封信,我試圖賦予父親意願與語言,跨越界線,說出道歉的話,最終使我獲得自由。』
一本不大也不厚的小品,文字卻有著一種不疾不徐的重量。閱讀時,彷彿隨著作者,先靜靜沉潛在深淵裡,觀看;接著躍身而出水面,奮力走上岸邊感受和煦陽光,回頭盯著深淵漸漸蒸發消失,作者/讀者選了個方向,再度啟程。
或許這正是敘事治療的驚人之處,即使知道敘事的目的,每一次重述都能再一次體驗,重構意義。
[*1] 心理師朋友表示也有心理劇的成分。
[*2] 當時為作業加註的說明:
[寫給我的道歉信] 是否曾發生過,在你心中刻上印記,卻等不來道歉的某個事件,至今仍縈繞在你腦海? 那件事或許對很多人來說是小事,也可能很嚴重但你撐過去了,無論如何,心中受傷的感覺難以用事件本身的大小來衡量。
很多時候,我們要的不一定是一絲不苟的公道,只想聽到對方一聲抱歉,來為結痂的傷痕劃下句點。 有些人,我們難以要求,但給自己一次重新詮釋事件、解讀對方的機會,寫出自己想收到的道歉信。或許,能讓我們終於越過牢籠,發現新的天空。
[寫給他人的道歉信] 你曾否與某個他人,陷入某種關係的緊張、憤怒,甚至互相傷害的泥淖中,讓你有些懊悔、有些沮喪?如果可以,你希望這樣的關係可以怎麼發展?道歉信在這樣期望中的角色是什麼?你想在信中如何訴說?
(原文在個人臉書發表於 2020.6.17 23:33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性,別騷動? 性別,騷動。 性別騷,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知為何,我常被朋友們拿來作為主流價值觀的“實驗組”。通常他(她)們會先跟我說一個故事,然後問我“怎麼看”,待我 “作答” 完後,再持續兩相參照與追問,有許多討論,也有不少挑戰。 談話進入尾聲時通常有幾種回應: A) 對我來說還有點難承受/我不是那麼認同,但能聊聊也不錯啦! B) 你的想法我同意,但
    不知為何,我常被朋友們拿來作為主流價值觀的“實驗組”。通常他(她)們會先跟我說一個故事,然後問我“怎麼看”,待我 “作答” 完後,再持續兩相參照與追問,有許多討論,也有不少挑戰。 談話進入尾聲時通常有幾種回應: A) 對我來說還有點難承受/我不是那麼認同,但能聊聊也不錯啦! B) 你的想法我同意,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的父親從未因為性侵我而對我道過歉,所以我替他寫了一篇給我的道歉文。我試著勾勒出一幅藍圖,讓我父親以外的男人也能摸索出一條贖罪之道。在這段過程中,我決定寫下這篇父親給我的道歉文,這是我一直以來需要聽見的話語。
    Thumbnail
    我等夠了。父親早已過世。他永遠不會對我說這些話了。他不會道歉了。所以我必須想像。在想像之中,我們可以跨越限制、深化敘事、設計不同的結果。這封信是祈求,也是召喚。我試著讓父親用他的口氣對我說話。雖然我寫出了我需要聽到父親對我說的話,但是我需要挪出空間,讓他經由我說話。
    老師的勸和還是很有用的。斯爾提沉澱了幾天後,主動來找依絲帖道歉, 「對不起,那天我不該對你發脾氣。」 依絲帖點點頭算是接受,事情就這樣揭過去了。至於她未解的疑惑,在面對斯爾提小心翼翼的眼神時,似乎也沒有非釐清不可的必要。 「我.....歷史學的期末報告寫一半了,能請你幫我看看嗎?」 糾結了半
      存在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道歉」:一種是有兩方參與者,一個人希望透過向對方承認自己的錯誤來承接對方的痛苦,試圖讓對方好受一些或修復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但另一類道歉則是以自己為中心,為了自身利益或讓自己好受一點,將對方納入到自己的敘事中,去用自我感覺良好的角度將故事重新敘述一遍。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要性侵加害者道歉 受害者希望性侵加害者可以向他/她道歉,是一個有點天真善良的要求。如果加害者道歉的話,他/她就是承認他/她的犯罪事實。性侵是一種公訴罪,不是受害者可以和加害者私下了結的事。所以,除非加害者已經準備好接受他/她本來就應該接受的懲罰(白話文:除非他已經準備坐牢、進牢裡接受其它受刑人的懲
    Thumbnail
    「妳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媽媽!」混雜著不同感受的我,似笑非笑地這樣對女朋友說。 某日,小一的小女兒的聯絡簿上赫然出現「我發現您的孩子有說謊的狀況,需要您到校瞭解。」的紅字;然而,超出我的想像的,反而是女朋友的反應。她沒有帶著怒氣地跑去質問小女兒,而是按兵不動、一派輕鬆地等待隔天與導師對話的時間來到。
    Thumbnail
    如果僅憑父親信末的一句話,就能認定這就是父親的道歉,我覺得向田女士個溫柔的人,因為她選擇用這樣的角度去解讀父親。
    Thumbnail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的父親從未因為性侵我而對我道過歉,所以我替他寫了一篇給我的道歉文。我試著勾勒出一幅藍圖,讓我父親以外的男人也能摸索出一條贖罪之道。在這段過程中,我決定寫下這篇父親給我的道歉文,這是我一直以來需要聽見的話語。
    Thumbnail
    我等夠了。父親早已過世。他永遠不會對我說這些話了。他不會道歉了。所以我必須想像。在想像之中,我們可以跨越限制、深化敘事、設計不同的結果。這封信是祈求,也是召喚。我試著讓父親用他的口氣對我說話。雖然我寫出了我需要聽到父親對我說的話,但是我需要挪出空間,讓他經由我說話。
    老師的勸和還是很有用的。斯爾提沉澱了幾天後,主動來找依絲帖道歉, 「對不起,那天我不該對你發脾氣。」 依絲帖點點頭算是接受,事情就這樣揭過去了。至於她未解的疑惑,在面對斯爾提小心翼翼的眼神時,似乎也沒有非釐清不可的必要。 「我.....歷史學的期末報告寫一半了,能請你幫我看看嗎?」 糾結了半
      存在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道歉」:一種是有兩方參與者,一個人希望透過向對方承認自己的錯誤來承接對方的痛苦,試圖讓對方好受一些或修復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但另一類道歉則是以自己為中心,為了自身利益或讓自己好受一點,將對方納入到自己的敘事中,去用自我感覺良好的角度將故事重新敘述一遍。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要性侵加害者道歉 受害者希望性侵加害者可以向他/她道歉,是一個有點天真善良的要求。如果加害者道歉的話,他/她就是承認他/她的犯罪事實。性侵是一種公訴罪,不是受害者可以和加害者私下了結的事。所以,除非加害者已經準備好接受他/她本來就應該接受的懲罰(白話文:除非他已經準備坐牢、進牢裡接受其它受刑人的懲
    Thumbnail
    「妳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媽媽!」混雜著不同感受的我,似笑非笑地這樣對女朋友說。 某日,小一的小女兒的聯絡簿上赫然出現「我發現您的孩子有說謊的狀況,需要您到校瞭解。」的紅字;然而,超出我的想像的,反而是女朋友的反應。她沒有帶著怒氣地跑去質問小女兒,而是按兵不動、一派輕鬆地等待隔天與導師對話的時間來到。
    Thumbnail
    如果僅憑父親信末的一句話,就能認定這就是父親的道歉,我覺得向田女士個溫柔的人,因為她選擇用這樣的角度去解讀父親。
    Thumbnail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