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ance 瞧焉思-avatar-img

Joyance 瞧焉思

29 位追蹤者

Joyance 瞧焉思

29 位追蹤者
半路入門的法律學碩士,關注自然×社會科學譜出的性/別問答,心理、社會、政治、哲學等亦有涉獵。 常不禁,以文字凝視社會,以對話連結靈魂,以活動遇見夥伴,以展演觸及群眾。人生是一趟不停學習的旅程,期許生命到盡頭前,自己能為世界帶來正向貢獻,並以某種形式留痕歷史。
avatar-img
Joyance 瞧焉思的沙龍
27會員
50內容數
性,別騷動? 性別,騷動。 性別騷,動!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這一段的笑點可能是: (1) 身體任何部位流血都不可能像月經一樣啊! (2) 切除性器官導致下面出血聽起來好慘;月經雖然帶著重要的生物上意義,但大部份時候讓女性感到不方便與難為情。兩件事聽起來似乎都不是讓人太開心——生理女性笑可能是因為難以理解誰會想擁有月經?生理男性笑可能是連結到自我的閹割焦慮..
Thumbnail
「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在描述性騷擾行為上,雖生動卻相當不正確。 這句話沒有表達出來的前提是:當Y基於某原因而對X做出了「未先明確徵得X同意(consent)的行為」,這行為對X而言「越過某條身體界線或心理界限」(以下統稱「界線」),而X於「消化/處理」(process)此疑似性騷擾的行為時...
Thumbnail
要說「性騷擾零容忍」很容易,要訂立一個性騷擾事件處理流程也不困難(通常名稱會長成「性別平等...」),真正的問題在於——發生疑似性騷擾時,主管、人資、幹部能否不受到「#完美被害人迷思」(myth of an ideal victim)影響, (1) 立刻確實地介入保護疑似受害者,(2) 並啟動調查。
Thumbnail
#傲慢的堡壘 好精彩!Martha #Nussbaum 信手拈來便將同一議題的相關重點通通囊括並流暢串聯。 王曉丹教授的推薦序〈狙擊權力濫用〉動詞好有張力!細心地引導可能沒讀過 Nussbaum 作品的讀者先了解她的著述脈絡,並僅以三段便精要地圈出本書核心:加害者的傲慢(對摺的人)、壓迫源於扭曲女性
Thumbnail
性別議題之所以難談,就是因為乍似簡單的提問,要回答卻往往需抽絲剝繭把問題背後隱含的前提一一分離出來、仔細剖析,才能解答困惑、破除謬誤。 本文為回應朋友於《正確認識性騷擾:「騷擾」才是重點 》文章留言而寫成之答覆,議題涵括關係、資源、權勢、詐騙與那些沒有共識的曖昧。分為5節羅列如下:
Thumbnail
吳貳說-avatar-img
2023/01/28
以積極同意回應父權紅利相關質疑真的好漂亮,再次謝謝你的文章~(然後辛苦了XD相關議題真的是一丟出就會立刻被質疑「但受害者也不一定真的無辜(所以加害者也不是真的加害者)」……) 然後我自己有點好奇的部份是,筆者似乎對積極同意與法律相關的內容比較瞭解,我自己之前曾經有對人提告過性侵,然而沒有成功起訴,其中一條正是「因為我看起來神色自若所以不像是受害者」,這點一直讓我覺得很崩潰,想問問有沒有機會能和筆者請教這部分><(雖然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不確定還有沒有什麼機會使力了QQ
Joyance 瞧焉思-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1/29
司法實務是這樣,要先檢察官願意起訴,案件才會進到法院審理。但司法人員偵辦防害性自主案件時解讀證據的觀念,是否都有跟上這位最高法院的法官?這要打一個問號。 我不清楚當時是先報警由警察做筆錄,還是直接將訴狀交去地檢署?偵查過程檢察官搜集了哪些客觀和主觀證據?有無證物、證人等? 如果當時收到不起訴處分書後未於時限內申請再議,可能需要看能否提供新的證據、改採自訴(不過刑事訴訟法319條有規定自訴須請律師當訴訟代理人[請要找熟悉刑事訴訟者]),抑或是考慮改以民事訴訟提告(但需要負擔的訴訟費會比較高)。 我研究所讀的是法律,但沒有律師執照,所以實務流程細節不一定清楚,先讓你知道。不過你若想找人討論,臉書(彥涵 Joyance)或IG(joyance.wyh)都聯絡得到我的:)
一談「性騷擾」,大眾的討論似乎容易聚焦於「性」,「這個行為是否帶有性意涵?」、「誰的標準算數?」但我們若要更正確地認識性騷擾,那從「騷擾」視角切入似乎是一種更公正的作法。既然談「騷擾」,便須先從「怎麽定義騷擾?」這個提問的答覆開始了。 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通常是「事後(不)同意」的...
Thumbnail
吳貳說-avatar-img
2023/01/24
能看到這麼精彩的分析與列點真的好滿足,大推! 特別喜歡這段,很清楚了說明了被害人的感受,讓人有更好的判斷依據: E確實感到「越過界限、過分親密、不舒服」,更甚者「損害人格尊嚴」、「使人心生畏怖」、「感受冒犯」(性騷擾防治法第2條)——即大家通常理解到的「不恰當」,且E顯於外以某種形式閃躲、冷處理、委婉暗示不恰當、直接拒絕等——即大家通常可理解為「不同意/違反意願」的回應。
Joyance 瞧焉思-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1/25
謝謝你的留言,對我來說很有意義!我會繼續努力的。 你的文章也探討豐富、有深度的性別主題,讀來也頗有收穫:)
❝大多數被害人,如果面臨陌生人的侵犯,一定馬上反擊,但面對自己信賴之人,如老師、父母或親人,通常是呆在那邊,腦筋一片空白,不知發生什麼事情,或沒有情緒❞ 我認為這段話相當直截了當地擊破了一個每次發生性騷擾或強制性交案件,許多人最常陷入的迷思問題:「當下為什麼不強力抵抗?是不是拒絕表達得不夠明確?」
Thumbnail
兩週前某天在某情境下淚崩,原來有些情緒一直憋著沒有處理以為自己吸收過不少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知識,自我內在剖析過應該算消化好了,噴淚當下才明白只是通通掃進某個抽屜裡暫時鎖起來。 然後我逃往書店,從溫柔的字裡行間,緩緩汲取新能量:
Thumbnail
33歲生日大概是活到現在最難忘的吧!Covid隔離滿5天,快篩仍亮出又粗又清楚的兩條紫色線;韓國梨泰院發生死傷嚴重的踩踏事件;台北則整日陰雨綿綿。 而我昨日剛跟一段關係道別,這並非一段承諾關係,也沒有性行為參與其中(有的話或許遺憾還會少一點 XD,開玩笑的啦!sex 通常容易讓情況更複雜)
Thumbnail
處翼-avatar-img
2022/11/05
多多指教~
Joyance 瞧焉思-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1/06
:)
自己從小就好奇心蠻重的,成長過程則愈發對於 “我是誰?我為什麼這樣感覺/那樣思考?” 有興趣而持續藉由各種社會科學來探索。 也常聽聞身邊認識的朋友,在人生某個時間點上,開始投注心力涉獵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的知識。 我想這是因為,人類是慣性的生物,卻又不僅只是如此。我們常在情感受到強烈觸動,或陷入未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