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森林小學營隊—印章、乾燥花與紙膠帶工作坊
方格精選

2020森林小學營隊—印章、乾燥花與紙膠帶工作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0年的暑假我去參加了森林小學的試教營隊,在那裏整整體驗了當兩周森林小學的老師。這兩周實在~累死我了。這個累度讓我彷彿可以預見以後如果有孩子我的體力會被測試到什麼程度。在森林小學的每一天都是七點起床(其實應該要更早,因為小孩早就起來了),七點半見孩子。營隊裡的十個老師各負責約5-6位學生(類似導師或個管的角色),我是6個升小二女孩的老師。

我在最後用剩餘的乾燥花碎屑拍出來的愛心XD

我在最後用剩餘的乾燥花碎屑拍出來的愛心XD

在這個營隊裡我和小孩有許多平常無法體驗到的親密時刻,如和他們一起吃飯時候的照顧和聊天,還有每天晚上洗澡後的吹頭髮、叮嚀,上床後哄至睡覺的說故事時光。這整整兩周雖耗盡我這近30年來鍛鍊(超廢)的體力,卻獲得很多前所未有的經驗,比如,我(好像)會講故事了,而且是睡前故事XD

為什麼會說耗盡體力呢?因為我們在哄孩子睡覺完後不是就沒事了,還會聚眾在旁邊的小房間開會,個別的討論每個孩子的狀況,還要寫信給自己的每一個小孩,每一次開完會後都一定超過凌晨12點,剛開始的幾天我早上都呈現迷離狀態,覺得自己根本沒醒(走路也在睡覺?)。好險我每周的星期五面對家長的時候都是精神沒有不佳的時候,可以跟他們侃侃而談孩子在這裡的狀況。

由於這個營隊是在短短的兩周如此密集又親密的將一大群完全不熟識的大人和小孩聚在一起,對大人的規範又是「不打不罵、不處罰」小孩,所以每天都會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事,這也是為什麼每一天晚上都要花非常多的時間開會去討論個別的狀況。在這裡也可以遇到許多特殊性情的孩子。如一天到晚和人吵架打架的、亂尿尿的、惡作劇的、生氣就摔東西的、有需求卻不直接開口講的,真的各式各樣的小孩都有,撲朔迷離,所以不僅耗體力、也很耗腦力。

再講下去我可能會講到晚上也講不完,所以我要回到標題—印章布袋、乾燥花與紙膠帶工作坊。由於低年級學生和高年級學生的性情和喜好有極大的不同,為了讓高年級的女孩們也願意參與活動,營隊主任要大家集思廣益想想辦法。在回去的第一周我看到房間裡之前買花,花謝後總是捨不得丟掉被我留著變成乾燥花的素材,以及放在我的手作櫃裡放了好久的麻布袋,我突然想到可以在營隊的社團活動新增這兩個課程。

我隨手做的示範作品

我隨手做的示範作品

學生進行紙膠帶創作

學生進行紙膠帶創作

驚喜地是,大女孩真的都跑來參與課程了

驚喜地是,大女孩真的都跑來參與課程了

大家各有不同的想法

大家各有不同的想法

隨意揮灑自己的美感想法

隨意揮灑自己的美感想法

來營隊的也有很多是兄弟姊妹

來營隊的也有很多是兄弟姊妹

常常可以看到弟妹的東西會帶有哥哥姐姐的影子

常常可以看到弟妹的東西會帶有哥哥姐姐的影子

小房子~

小房子~

比較可惜地是我沒有教他們構圖的概念

比較可惜地是我沒有教他們構圖的概念

作品大多是比較直觀的拼湊

作品大多是比較直觀的拼湊

她把乾燥花拼成一個圓

她把乾燥花拼成一個圓

印章工作坊

印章工作坊

「我蓋~蓋~蓋~」

「我蓋~蓋~蓋~」

使用的印章是現成的,印泥的顏色也不多

使用的印章是現成的,印泥的顏色也不多

這件作品我覺得很棒,是孩子用先天的感覺創造的,可以看到他的藝術sense

這件作品我覺得很棒,是孩子用先天的感覺創造的,可以看到他的藝術sense

也有人用油性筆在麻布袋上畫畫

也有人用油性筆在麻布袋上畫畫

正反都有~

正反都有~

老師也來湊一咖

老師也來湊一咖

京佳老師的創作

京佳老師的創作

整體來說這個兩個工作坊都不夠完整,頂多是一個讓孩子動手的機會,因為時間太趕了,我也沒辦法有更多的齊全的準備。再來就是森林小學的孩子不會乖乖地在那裏聽你講話和上課.....XD 下次若還有機會,希望我可以多教一些跟色彩、構圖有關的概念和技巧,也許可以幫助孩子產出他們更滿意的作品!

這是還沒布展好的照片

這是還沒布展好的照片

家長來的這天我盡力把學生的作品弄成一個展,這是隨手拍的照片......時間的關係非常簡陋......

手作工作坊下次見❤

avatar-img
Lolo的沙龍
28會員
5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ol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開始只看網頁露出的banner真的蠻難想像展覽的內容,實際看了之後卻覺得藝術家的比喻很意思。有一個展間裡放的是藝術家之前展出的作品說明和他這次對新作的論述。將自己製作的虛擬實境藝術裝置比喻作人在做惡夢的過程真的很有趣......
在上一間學校的時候我就一直很希望能夠邀請黑熊保育協會的人來學校讓小朋友多認識台灣黑熊,並深入了解牠們現在的處境。今天,黑熊保育協會的陳湘菱老師來了!來為我們資優班上一堂精彩的黑熊環境保育介紹。今天的小朋友都有備而來,帶著厚厚一疊的筆記本,一路很認真的抄筆記,還會一直要講者停下來回上一頁......
孩子是在讀體制外小學一年級的不不,不不的媽媽是我在大學的時候因為去學校外上社區營造的課程而認識的。她是一位母親,也是一位創作者,她的作品和我即將要去給孩子上課的地方(工作坊)都很有故事,是一位很特別的女生。 今天的課程分為以下這些部分: 一、故事撰寫 二、黏土製作 三、拍攝 四、剪輯
在很小的時候,我其實是個圖像化的人。我記得我曾經跟一個前輩講過一句話:「我的世界裡只有形狀和顏色。」高中的時候我大量瀏覽的都是和視覺有關的東西,如時尚雜誌、繪畫和攝影,那時候不是看潮牌的網站和資訊,就是看城市美學新態度(10幾年過去,網站早已改版)......
加入老師的臉書社群後,常常可以看到不同的老師在上面分享教學、帶班經驗,有些想法的創意真的很令人驚艷。在班級經營裡,開學初、家長會、期中或期末之後,都是老師可以從他們排得滿滿的課表裡可以擠出來做班級經營活動的很好的時間點.........
曾經在永慶慈善基金會認識一位生命的奮鬥者—唐峰正。唐峰正因為小時候高燒不退,延誤就醫,從此變成了一個身障者。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坐在輪椅上,卻在講台上精神抖擻的演講,事後我到基金會拜訪他,聽聞他過去豐富的生命歷程,使我很感動。他不僅提供我許多通用設計領域相關的資料,還送我一本自傳體書籍......
一開始只看網頁露出的banner真的蠻難想像展覽的內容,實際看了之後卻覺得藝術家的比喻很意思。有一個展間裡放的是藝術家之前展出的作品說明和他這次對新作的論述。將自己製作的虛擬實境藝術裝置比喻作人在做惡夢的過程真的很有趣......
在上一間學校的時候我就一直很希望能夠邀請黑熊保育協會的人來學校讓小朋友多認識台灣黑熊,並深入了解牠們現在的處境。今天,黑熊保育協會的陳湘菱老師來了!來為我們資優班上一堂精彩的黑熊環境保育介紹。今天的小朋友都有備而來,帶著厚厚一疊的筆記本,一路很認真的抄筆記,還會一直要講者停下來回上一頁......
孩子是在讀體制外小學一年級的不不,不不的媽媽是我在大學的時候因為去學校外上社區營造的課程而認識的。她是一位母親,也是一位創作者,她的作品和我即將要去給孩子上課的地方(工作坊)都很有故事,是一位很特別的女生。 今天的課程分為以下這些部分: 一、故事撰寫 二、黏土製作 三、拍攝 四、剪輯
在很小的時候,我其實是個圖像化的人。我記得我曾經跟一個前輩講過一句話:「我的世界裡只有形狀和顏色。」高中的時候我大量瀏覽的都是和視覺有關的東西,如時尚雜誌、繪畫和攝影,那時候不是看潮牌的網站和資訊,就是看城市美學新態度(10幾年過去,網站早已改版)......
加入老師的臉書社群後,常常可以看到不同的老師在上面分享教學、帶班經驗,有些想法的創意真的很令人驚艷。在班級經營裡,開學初、家長會、期中或期末之後,都是老師可以從他們排得滿滿的課表裡可以擠出來做班級經營活動的很好的時間點.........
曾經在永慶慈善基金會認識一位生命的奮鬥者—唐峰正。唐峰正因為小時候高燒不退,延誤就醫,從此變成了一個身障者。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坐在輪椅上,卻在講台上精神抖擻的演講,事後我到基金會拜訪他,聽聞他過去豐富的生命歷程,使我很感動。他不僅提供我許多通用設計領域相關的資料,還送我一本自傳體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