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的鞋子

2020/10/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聖雄」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1869-1948)有次外出時行程遭到耽擱,在火車駛離前才急忙趕到車站,混亂間踏上列車台階,一個不小心,一隻腳被車門稍微夾了一下,鞋子掉在了車門之外。結果當火車開始前進後,他片刻沒有猶豫地,立刻將腳上另一隻鞋脫下,同時扔出窗外。同行的乘客目睹此景,百思不解地問道,『老師,您為什麼要把另一隻鞋也丟掉呢?』
甘地如此回答道:『如果一個窮人正好從鐵路旁經過,那他就可以得到一雙實用的鞋子,而不是無用的一隻鞋子。』
身為有善行和活出見證的基督徒,小編猜想,那絕對不是一個「Sunday Club in Church」的會友,或者是純粹吃香喝辣的聯誼夥伴,而是一名具備『以愛還愛、以心體心』德行的耶穌基督跟隨者,因此為人處事所呈現出的『同理心』(Empathy),我想是遠比奉獻金錢或參與服事之多寡來得有說服力;
顧名思義,『同理心』其實也就是一種『換位思考』的概念,乃是站在對方立場為其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在人際交流過程裡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感受,進而站在他人的角度思維和處理問題…誠如文前所提,甘地之所以被稱為『聖雄』,被推崇為是近代最偉大的精神領袖,就在於他能夠時時刻刻替處於底層百姓的立場來著想,並且將窮人的苦難視為是自己的苦難!雖然身為一國信仰之尊,但甘地不因此自滿自負,仍能設身處地為無數印度的窮人著想,並由此產生出崇高的悲憫情懷,我們就可以明白換位思考的意義非比尋常。
《馬太福音》第七章第12節中,主耶穌是這樣教訓著:
『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坦白說,貴為耶穌基督所親自揀選的寶貝兒女,祂要我們學習祂的樣式,並非看重在虛浮不實的外貌與表象,而是要從心底深處來體諒與關懷他人,不只是所謂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要藉著聖靈的感動,來達到『要以責人之心責己、要以寬己之心寬人』的境界…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西元2015年2月初的一場彌撒聖祭裡,談到了有關基督徒的才華與智慧,他認為基督徒最貼近上主的表現,莫過於不要批評他人,而要反過來指責自己!因為我們的原罪使然,很容易對他人作出評判與妄下定論,但要成為背起十字架的基督徒,首先就是要承認自己是罪人…這不是聖經或任何神學上的比喻或是論述,而是活生生正在發生的事實!畢竟我們的能力經常不是用來反省自己,而是用來替自己的罪行辯解,甚至表明不知道、不清楚,一昧的推卸責任,也因此我們也就一步步遠離上帝,距離成聖之道亦越來越遠…
教宗也論及了另外一項做為基督徒的善行,那就是應在神面前感到羞恥…將羞恥擺在自己的面前,將仁慈與寬恕定睛於上主之前。很簡單的觀念:人沒有認罪,就無法觸及悔改,如果沒有悔改,那基督徒與未信者何異呢?
或許是大環境的演變,功利主義下社會競爭的越發激烈,我們似乎合理化了以自我為中心,彷彿世界就應該繞著我們,用我們的角度來詮釋萬有一切;然而,在屬神的聖殿當中,面對教會內弟兄姊妹的無助或軟弱,我們究竟是以己身的角度來看待,還是以神介入的眼光,來伸出充滿憐憫與大能的懷抱呢?
尤其當我們以自身的觀點來指責與論斷他人之餘,我們究竟又了解對方多少呢?
古人常言,君子之所以為君子,就貴在於懂得語之用與害,能夠體諒與包容他人,這點教會內外都是如此,換句話說,我們不要輕易指責他人,因為我們其實沒有足夠的智慧去理解他人生活裡的喜怒哀樂,去體諒他人的酸甜苦辣,更何況是每一個人坎坷艱辛的那一面…每個人因立場不同,恩賜不同,再加上所處環境不同,其實很難去瞭解他人的感受。所以千萬不要一味的隨意指責與批評,否則會給他人帶來傷害,進而在信仰上跌倒…
最後,願神賜予我們每一個基督徒有指責自己,體諒他人,同時不隨意論斷他人的智慧與恩賜;因為基督徒成聖的幸福之道,不在於財富、權勢、外貌,而是在於我們如何和周遭人的相處…我們這樣感謝祈求,完全都是奉靠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附帶說一句,甘地的生日也是在10月。
璀璨的万華鏡下,365+1,點點繁星在夜空裡閃爍著,似嘻笑或沉思,編織成璀璨奪目的銀河千景。有歷史的世界是幸福的,否則風花雪月終歸虛無飄渺。流逝的時光,潺潺細水,取一瓢的點滴拾遺,悄然偶遇的時空現場,我們都是舞台上的主角,看哪!芸芸眾生,每一天來到世間的人物群像,名為啟明之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