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書寫於烈日灼身之後,無以藏匿的憂傷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攝影/陳曉威 © 2020 The Reporter.
幾天前,同溫層的許多朋友都分享了報導者的這則系列報導《強光下的暗憂——背負情緒隱傷的高學業成就青年》,關於其中提及的他人眼光與無以歸因的自我懷疑,那些存在於內文的「情節」都讓大家太過熟悉。我們是一群被推至金字塔頂端的八年級生,而我也只是「剛好」在摔下來的同時有幸勾著了樹枝,剛好是個有病識感的人,剛好身邊朋友都對精神疾病有深度了解而能給予適當陪伴,剛好現今還有力氣去直面我的日常生活,也才能在三個月前,去到「她」的告別式。
我雖用報導者的這篇報導作為開頭,但這並不意味著「她」的離開與這篇報導的切點絕對相關,我只是想試圖以此去解釋:那些無論源自於何處的情緒隱傷,真的都太需要受到重視。
這並不是我人生中經歷的第一次死別,卻是我第一次面對一位「朋友」的離去,以自我選擇的方式。猶記得七月底甫得知消息的那個瞬間,其實腦中是一片空白的,反覆把那則群組訊息讀了幾十遍、幾百遍,心中也沒能泛起更多的情緒,「不可置信」、「震驚」是當下僅存的反應。
下一波預想得知的心痛與悲傷並沒有遲來得太久,因為還住在家中的我,並沒辦法把這項衝擊對家人說出口,即使我在那幾天都表現得有些反常。因為我已經可以預想他們的反應:「才那麼年輕,為什麼要這麼做?怎麼那麼衝動?」「一個孩子辛辛苦苦養這麼大,這樣她的爸媽一定很心痛⋯⋯」即使我能明白他們並無惡意,但當時的我已經沒有力氣去向他們解釋這些,我滿腦子只想問問她:「妳痛不痛,妳有多痛?」
當時,我為了消化情緒而在每天晚上出門「走路」,大概甚至不能稱其為散步,因為我就是一邊流眼淚、一邊爬梳我與她之間的回憶、一邊埋頭地一直一直向前走。耳機裡播放著她最喜歡的鄭宜農,我好想知道的是,下一場鄭宜農的live演出就在八月,妳有沒有買到票?妳有沒有聽過農的live?農的嗓音會讓人彷彿置身於一片柔軟之中,我在去年的火球祭曾經聽到過,現場聽到的話,會真的有彷彿被「摸摸頭」的感覺,是那般的純粹而能讓人忘卻一切。
連續幾晚的流淚與失眠,似乎隨著「告別式」這個儀式的到來,而被迫克制、被迫回到日常生活之中。真正來到告別式的那一天,諷刺的是,我必須先在午後去面試一間新公司,因為這場面試是早就敲定的,也早於這個消息,而對我這個剛畢業的新鮮人而言,能得到面試也已經是彌足珍貴的、不敢怠慢的機會,於是我只好、也必須「擅於角色扮演」,在那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扮演著一位積極向上、對未來抱有遠大想像的求職者,這是我別無他法、只能假裝正常的時刻。即使我心中隱隱害怕著的,並不是這場面試後我能不能得到人生中第一份正職,而是──
我其實還沒長大到知道告別式要穿什麼樣的衣服才得體,但我卻得在兩小時後獨自去參加朋友的告別式。
面試結束後回到家中,我換了一身黑衣,鼓起勇氣、忍住傷心,好不容易才把這句話對我母親說出口:「我有事,我要去一趟二殯。」想當然母親的反應如同我幾日前的預期,但因為我已經要出門了而沒有與她多談。母親先是要我換成白衣黑褲,她說一身黑衣會太像是喪家的穿著,並趕緊去對面公園摘了榕樹葉給我,我這才知道這個習俗:去到殯儀館這類的地方,最好帶著一葉抹草或是榕樹葉,並在離開該地點後,把葉子丟在半路旁以避邪。剛離開會場也不要馬上回家,先去人多的地方稍微走走會比較好。
真正到了告別式的會場後,我見到很多熟悉的人,許多我高中畢業後就覺得大概這輩子不會再有機會見面的學姐們,以及其他同屆朋友。照片裡的她,笑得一如我高中時很喜歡的她的模樣,微微帶著一絲尷尬卻可愛而真誠的。在這場告別式(追思會)上,我們也都很用力地在想念她,透過她摯愛的那些音樂、透過串起我們之間緣份的高中記憶、透過她的密友們描述的她的樣貌,去記住她與這個世界之間的點點滴滴。即使有些音樂就此成了我再也不敢聆聽的歌曲,有些她的文字讓我不敢再去時常翻閱,但我還是會用心去記住她是這樣好的一個人。
我願意盲目去相信:只要世界上還有人記得她的存在,她就尚未真正死去。
去年十月底參加同志大遊行時,很巧地在遊行半路上遇見了當志工的她,她也在限時動態裡標記了遇到的我和其他友人,那是我們的最後一次碰面。今年的同志大遊行在10/31,那一天我剛好有工作行程,而她也不會是同遊的志工了,即使我知道溫暖如她,肯定會始終在乎著這一群人,在乎著所有曾被主流價值認定為「不正常」的群體與每個靈魂。
這張照片是她今年2月換上的個人臉書封面圖,是她自己手抄的鄭宜農〈就算我放棄了世界〉的歌詞。
在這裡發佈這篇彷彿日記般的隻言片語,一方面是想用文字梳理那段日子的記憶,一方面也想分享給有類似境遇的朋友,致所有在日常中被迫假裝正常、被歲月拖拉著長大的人,在這世界上你並不是隻身一人。
23年又7個月整,謝謝她的存在本身。最後,記下這句最後留給我們每一個人的話:
我真的很努力了吧,請看著我繼續努力,和你一起,等待下次再相遇。
5會員
2內容數
顛倒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將日曆翻回110年9月4日,才剛為自己慶祝完成60篇文章的宴會,經過一個中秋連假文章總數來到70篇,距離100篇也不過30篇的距離,慢慢走總是會到的。本篇將分享挑戰方格子徵文「七天日更鐵人」的過程,也深刻體驗自己不是個日更的人才,後續的創作計畫將有所變化,趕快追起來成為我的「茶粉」吧!
Thumbnail
本能寺之變有一大堆黑幕說,另外還有傳說光秀本人沒死,改頭換面成了德川家康旁的重臣僧侶天海。
Thumbnail
作家的詞如詩、歌者的文章也固然充滿韻律。歌手鄭宜農的第一本著作《幹上俱樂部》是關於朋友的故事,而將第二本書《孤獨培養皿》定位在書寫自己。
Thumbnail
《偵探冰室》由六位香港推理小說家初次合作,以六篇港味十足的短篇推理小說為2019年的香港做了速寫,由於香港這幾年政局上的變化,本來打算娛樂用的解謎小說卻讓我越讀越感傷,這種感覺延續到2020年出版的續作《偵探冰室.靈》。
Thumbnail
我們都在這場人生旅途的進行式,萬般無奈、長路漫漫不見盡頭,唯有在時光靜止終至相思成疾,才會停頓腳步,用別的方式去懂他,不再拘泥堆砌出的美麗,輕柔撫摸那些過往、那些瘡痍。
書名:鹽田兒女 作者:蔡素芬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這本書原來是1994年出版的,但是當時的我仍年紀小,對這本書沒啥興趣。事隔二十幾年,讀了這本的電子書,才發現為什麼會一再再版。因為實在是太好看了啊! 本書背景約為民國四五十年代的台南。距離現在也有六十年的距離,當時的生活與價值觀,也與現在有很大的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將日曆翻回110年9月4日,才剛為自己慶祝完成60篇文章的宴會,經過一個中秋連假文章總數來到70篇,距離100篇也不過30篇的距離,慢慢走總是會到的。本篇將分享挑戰方格子徵文「七天日更鐵人」的過程,也深刻體驗自己不是個日更的人才,後續的創作計畫將有所變化,趕快追起來成為我的「茶粉」吧!
Thumbnail
本能寺之變有一大堆黑幕說,另外還有傳說光秀本人沒死,改頭換面成了德川家康旁的重臣僧侶天海。
Thumbnail
作家的詞如詩、歌者的文章也固然充滿韻律。歌手鄭宜農的第一本著作《幹上俱樂部》是關於朋友的故事,而將第二本書《孤獨培養皿》定位在書寫自己。
Thumbnail
《偵探冰室》由六位香港推理小說家初次合作,以六篇港味十足的短篇推理小說為2019年的香港做了速寫,由於香港這幾年政局上的變化,本來打算娛樂用的解謎小說卻讓我越讀越感傷,這種感覺延續到2020年出版的續作《偵探冰室.靈》。
Thumbnail
我們都在這場人生旅途的進行式,萬般無奈、長路漫漫不見盡頭,唯有在時光靜止終至相思成疾,才會停頓腳步,用別的方式去懂他,不再拘泥堆砌出的美麗,輕柔撫摸那些過往、那些瘡痍。
書名:鹽田兒女 作者:蔡素芬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這本書原來是1994年出版的,但是當時的我仍年紀小,對這本書沒啥興趣。事隔二十幾年,讀了這本的電子書,才發現為什麼會一再再版。因為實在是太好看了啊! 本書背景約為民國四五十年代的台南。距離現在也有六十年的距離,當時的生活與價值觀,也與現在有很大的